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瑯彩、粉彩、五彩差異

從文物回顧歷史、瞭解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解讀現在、知曉未來。這些傳承千年的歷史瑰寶,用自身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那個時代曾經有過的輝煌,在歷史與過去面前,我們能做的便是靜默地傾聽,然後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瓷器更是華夏文明孕育的燦爛之花,這些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伴隨時光流逝,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粉彩,也稱做"洋彩",是釉上彩瓷的一個品種,始創於清康熙晚期。粉彩以嫻熟的康熙五彩技術為基礎,改單線平塗法為"渲染法",同時借鑑琺琅彩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將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與進口"洋彩"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粉潤柔和的效果,即紅彩變粉紅、綠彩變粉綠、黃彩變淺黃。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粉彩花蝶盤

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製粉彩瓷,紋飾和施彩風格濃厚、簡樸,製作工藝稍顯粗糙,可以看出仍處於萌芽和成長階段,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以金著色的胭脂紅替代五彩中的紅色彩料,並運用渲染法繪製而成,胭脂紅則多與玻璃白調和後使用,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平塗法繪製,畫筆簡練,施彩較厚,色階不夠豐富,初創階段的特點明顯。康熙官窯粉彩的傳世器物不多,目前僅知故宮博物院所藏幾件花卉紋盤和水丞等。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粉彩花蝶水丞

琺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其工藝繁複:先在已燒製好的素面胎上塗彩料作底,之後在底色上加彩繪紋飾,再經爐火燒製而成。"琺琅"又稱"佛郎",是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的一種銅質工藝品。琺琅器又可分掐絲琺琅(景泰藍)、鏨胎琺琅、內填琺琅和畫琺琅等類別。"琺琅彩"是從"銅胎畫琺琅"移植過來的一種釉上彩瓷,故又稱之為"瓷胎畫琺琅",系康熙時創燒。琺琅彩彩料與中國傳統釉上彩料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硼酸鹽和硅酸鹽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琺琅料中加入適量金屬氧化物色素,即成具有色澤的琺琅彩。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琺琅彩、粉彩、五彩對比圖

粉彩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琺琅彩的影響,但二者有顯著的區別,分別有三點。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一、琺琅彩原料含有大量的硼,基質為鉛、硼、玻璃料;粉彩原料不含硼,基質是含有氧化鉀的玻璃白粉化乳料。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二、琺琅彩色彩凝厚、鮮豔、油亮,有油畫效果;粉彩淡雅、柔潤、光潔,色階變化豐富,大都具有國畫效果。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琺琅彩胎體輕薄;粉彩胎體較厚重。但粉彩胎質比琺琅彩更白、更細密,尤其是景德鎮所產的精品。

粉彩與琺琅彩相似,粉彩亦運用油料調色施彩,所繪圖案微微凸起,層次分明,極具立體效果。由於比五彩烘燒溫度低,爐溫一般控制在700℃以上,色彩較五彩更為豐富,以淡雅柔麗為特色,感覺上比五彩柔和,因此又有"軟彩"之稱。 雍正朝為粉彩裝飾的大發展時期,官窯器物呈色的柔麗明亮及彩料的精細多變與日俱增,其造型胎釉、紋飾圖案、彩繪技巧都達到了中國瓷史的巔峰。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對比康熙、雍正兩朝瓷器總結曰:"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謂彩色甚濃,釉箔其上,微微凸起也;軟彩又名粉彩,謂彩色稍深,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豔麗而清逸。"

雍正官窯器物,從造型圖案角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題材沿襲中國傳統圖案,以花卉、山水、雀鳥、人物為主,花卉嬌豔富貴,雀鳥生趣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靜儒雅;造型以盤、碗類居多,尚有罐、瓶、花觚、筆筒等,品種豐富,紋飾精美,開創性的集詩、書、畫、印於一體)。這類器物的彩料一般為進口或根據進口彩料配方自煉而成。其胎體輕盈細密,胎骨白潤如玉,釉面絲潤勻淨,色彩柔和清麗,紋樣精美典雅,裝飾手法變化多樣。除白地粉彩之外,雍正朝還研製出黃地、珊瑚紅地、青釉地、胭脂紅地、黑地等色地粉彩,白地清新雅緻,色地濃麗華貴,兩者風格迥異。另一類粉彩器受琺琅彩影響,除彩料外,紋樣也具有濃郁的西洋繪畫風格(詳見下圖)。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上海博物館藏清雍正景德鎮窯綠地粉彩描金堆花紋六角形瓶

這類器物在中式渲染法的基礎上,借鑑西洋畫中對物體造型、結構、比例的準確表達,利用顏色的深淺和焦點透視表現圖案的凹凸立體感,筆觸細膩,色階豐富,以杯、盒、碗類製品居多。

雍正帝文化修養與審美情趣俱高,他在位的13年間,很少出宮巡訪,日常起居基本以皇宮為中心展開。為使他的閒暇時間更富情趣,創造出款式多變、完美細膩的文玩器物,已成為他追求的生活享受。粉彩始於康熙,盛於雍正,其中固然有皇帝個人興趣的推動,但關鍵因素還是景德鎮陶瓷的生產技術經康熙朝的探索沉澱後逐漸步入巔峰。雍正時期白釉瓷的潔白度已相當高,這為典雅柔麗的雍正粉彩的製作提供了先決條件。

此外,另有一人為雍正粉彩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此人即為雍正、乾隆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協理官唐英。

唐英(1682-1756年),關東(今遼寧瀋陽)人,清代陶瓷藝術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並精通制瓷。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被任命為內務府員外郎。雍正六年(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御窯廠協理官,在職28年,歷雍正和乾隆兩朝,其督造的瓷器世稱"唐窯"。唐英 石像唐英在制瓷上的突出貢獻有二,一是仿古超古,二是創燒。據《陶成紀事碑記》記載,在唐英督陶期間,共仿古、創新五十七種。

雍正、乾隆皇帝對瓷器的鑑賞水準皆非常之高,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追慕前朝製作的精美瓷器。於是,複製重現宋代五大名窯及明朝瓷器就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唐英上任後不久,即派幕友吳堯甫去河南鈞州調查鈞窯燒製的方法和用料情況,按真品仿製造型、釉色。唐英仿製的宋哥窯的金絲鐵線紋、仿汝窯的冰裂紋等,釉面分布均勻、開片自然,質量俱稱上成。此外,他仿製的明永樂、宣德、成化甜白、白釉、青花、鬥彩器等均達到亂真的程度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唐英仿汝釉瓶、仿成化款青花小蓋罐、仿哥釉葵瓣洗

創新工藝上,唐英時期的釉上彩、釉下彩、顏色釉均有新的突破。同時,他將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精美圖案。在陶瓷品種的創新上,後來成書的《景德鎮陶錄》、《古銅瓷器考》等著作中,都大為讚歎:"廠窯至此,集大成矣",稱自唐英督陶創"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的盛況。此外,唐英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也廣為稱道,他的陶瓷書法行雲流水,身為督陶官親自執筆繪製瓷器圖案,在陶瓷史上也絕無僅有。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清乾隆景德鎮窯唐英款粉彩人物圖筆筒

唐英自雍正六年十月奉差江西,專職瓷務,花費大量時間與陶工們接觸交流,瞭解當地風土人情,研究傳統陶瓷文化,鑽研創新陶瓷品種。他在任的二十八年間,秉持盡忠朝廷、鞠躬盡瘁的精神,事事親歷親為,苦心戮力,與工匠同食同息三年,終於掌握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從而創造出大量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真正將清瓷造藝術推至巔峰。我們文化傳承五千年,有著燦爛的物質文明,這些是維護整個中華民族兒女共同的紐帶。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見下圖)就是由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張永珍女士為避免國寶流失海外花重金購得,捐獻給上博的。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馬未都說收藏:簡述琺琅彩、粉彩、五彩差異

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張永珍女士(1932.1——)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在上海,家在蘇州。她出生在一個有著收藏古董傳統的世家。祖父張楫如先生(1870-1924),號西橋,江蘇武進人,是晚清民初中國著名的竹刻名家。1915年3月其竹刻作品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展出,並獲了特等獎。

父親張仲英(1899-1969年)為上海著名古董商、鑑賞收藏家。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培養了她很深的藝術品鑑賞功底。 19歲的少女張永珍懷著綺麗的夢想從上海來到香港,後畢業於英國劍橋工專。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任香港大慶石油公司董事總經理,硬是在外國石油一統天下的中國香港,為中國石油的銷售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以後,張永珍女士又投資了內地電訊、交通、商貿、房地產等行業,奠定了她在香港商界成功女性的地位。作為香港地區唯一的十屆全國政協女性常委,她還是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副會長,擔任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委會委員、籌委會委員和香港事務顧問等職務,在中國港臺和內地有很高的知名度。2003年5月張永珍女士以4150萬港幣的天價從香港拍賣市場上競得雍正蝠桃橄欖瓶,隨後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完成了這件在海外已經流浪了百年的國寶級文物迴歸故鄉的壯舉,才使得今日我們能夠一覽國寶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