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世界上敢於和美國硬扛的國家不多,而沒有和美國打過仗,又跟美國硬扛的國家更是少,

伊朗就是其中之一。特朗普上臺後,加緊對伊朗的制裁,兩國關係愈發緊張。去年美伊兩國互相動用軍事手段打擊對方,距離全面開戰似乎已經不遠。

伊朗的歷史與中國一樣悠久,在歐洲早期,伊朗的前身波斯可是充滿神秘力量的東方大國。在大部分時間裡,古希臘都在波斯面前戰戰兢兢的,儘量不得罪它。即使是被馬其頓短暫征服後,這個民族仍然頑強地生存下來,並重新恢復了統一。

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阿拉伯帝國興起後,波斯被伊斯蘭化,但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擁有與阿拉伯分庭抗禮的實力。我們熟知的、唐朝與阿拉伯的唯一一次交鋒,其實主力就是伊斯蘭化的波斯軍隊。那時候的波斯是亞洲數得上的強權。

到了近代,波斯已經淪為一個很邊緣的國家,原先繁榮的絲綢之路被大航海取代,其本身又缺乏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些都使得波斯被世界所遺忘,只有兩個國家對波斯保持著興趣:一個是對領土渴望沒有止境的俄國;一個是把地球視為自己家的英國

1925年,禮薩汗推翻卡扎爾王朝,讓波斯開始了現代化進程。禮薩汗非常清楚俄國人和英國人的秉性,希望加強與其他歐洲強國的關係,尤其是德國。而德國人為了得到波斯的石油和市場,也加大了對波斯的投入。正是在這一時期,伊朗這個稱呼開始取代波斯。

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二戰爆發後,伊朗的親德政策給自己招來了大禍,蘇聯和英國一起出兵,幾乎兵不血刃地瓦解了禮薩汗政權。伊朗軍隊連象樣的抵抗也沒有,古代波斯帝國的榮耀看來已經一去不再復返。更讓人鬱悶的是,這種恥辱僅僅是個開始。

禮薩禮的兒子巴列維,在得到英蘇美的同意後,成為伊朗帝國的統治國。聽上去很威風的一個國家,卻被列強控制著外交、軍事和石油資源,只能算是個半殖民地國家。

二戰後,伊朗憑藉石油資源和左右逢源的國際關係,經濟發展得很快。由於伊朗是君主立憲體制,親蘇和親英的政黨都有很大的力量,再加上伊斯蘭傳統,把這個國家塑造得非常特別,有些景象可能是全世界都很少見的。

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總理沙阿提倡世俗化和現代化,在土地改革、婦女解放等方面都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德黑蘭街頭,女性衣著的開放程度與歐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幾乎會讓人忘掉這是個伊斯蘭國家。

隨著經濟的上升,伊朗國內出現了大批的中產階級,再加上西方思想的滲透,使巴列維王朝的專制越來越難以維持下去。另一方面,世俗化政策引起伊斯蘭勢力的很大不滿。伊朗表面上欣欣向榮,實際上暗流湧動,鬥爭的矛頭越來越多地指向巴列維國王。

1975年開始,國際油價大跌,由於缺乏足夠的民族工業,伊朗的財政狀況迅速惡化,從而點燃了國內民眾的怒火。在伊斯蘭領袖霍梅尼的領導下,伊朗各地都爆發了反對巴列維的起義。

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巴列維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人數多達七十萬,高級軍官都接受過西方的培訓。尤其是空軍,不但集中了國內的精英階層,更買到了除美軍外,絕無僅有的F-14戰鬥機。伊朗軍隊在中東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力壓各個阿拉伯國家。

可是這支軍隊並沒有起到保衛政權的作用,巴列維過度的親美政策,使伊朗人民認為巴列維出賣了國家利益,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伊朗軍隊不僅沒有把起義鎮壓下去,有些部隊反而站到了民眾一邊。

在這樣的形勢下,巴列維終於意識到自己被人民拋棄了。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國王離開伊朗。沒多久,總理沙阿也逃了出來,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成功了,巴列維王朝被覆滅。

四十年前覆滅的一個王朝,七十萬大軍未發一彈,國家就亡了

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內,伊朗軍隊兩次坐視王朝的覆滅,忠誠度和戰鬥力都受到了外界的質疑。伊拉克的薩達姆趁著伊朗內亂,挑起戰爭,企圖用武力奪取兩國之間的爭議地區。

西方軍界對這兩支軍隊的評價非常低,但他們也注意到,伊朗在經歷了初期的混亂和敗退後,依靠革命衛隊的獻身精神,硬是頂住了伊拉克的攻勢,在後期甚至攻入伊拉克境內。如果不是國力耗盡,戰爭的結局會對伊朗更有利。

現在想對伊朗軍隊的戰鬥力下一個結論,恐怕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大家都對他們的獻身精神毫不懷疑,就衝著硬懟美國的豪氣,也沒有人敢小覷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