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大統領又搞了波騷操作。


在例行的疫情發佈會上,大統領信誓旦旦,表示花旗將在不久後重啟經濟。畢竟熬不是辦法,熬久了大夥都得撲街,索性賭一把運氣,指不定吉人自有天相,能逢凶化吉也說不定。


這肯定會被指責為不把人民群眾的健康與生命當回事,不過客觀地講,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畢竟經濟停擺同樣會對社會造成很大傷害,這也是張文宏反覆強調過的觀點。但問題在於,重啟經濟前,花旗已然遍地疫情,截止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46000例,排名上升至世界前三。而以目前的增長速度來看,成為世界第一,大概也就是這周的事兒。


問題來了,為啥大統領不選擇防患於未然,號召甚至強制國民戴口罩呢?畢竟在所有防疫用品裡,以口罩效果最為顯著。然而除花旗人民天生放浪不羈愛自由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缺口罩,既然都缺口罩了,怎能把事態說的無比嚴重造成大夥搶購進而引發市場恐慌呢?只好打腫臉,反覆強調“戴口罩沒啥卵用”了。


然後,便進入到惡性循環:


缺口罩——國民普遍不戴口罩——確診人數增加——更缺口罩——國民仍普遍戴不上口罩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很多鄉親都感到疑惑,堂堂世界第一強國,咋就缺口罩了?原因很簡單,與生產力有關。


首先咱得明確一個概念,花旗當然有能力生產口罩,千萬別以為花旗連生產口罩的能力都沒有,這也太不把世界第一強國當回事了。但問題在於,花旗固然能生產口罩,但相較龐大的需求量,產量始終堪憂。這便是為何《紐約時報》於昨日刊發雄文,表示“美國需要中國的口罩。”


問題又來了,花旗大概需要多少口罩?《紐約時報》又估了估,應對這次疫情,大約共需要35億隻口罩,可偏偏花旗上下開足馬力生產,目前都湊不出這數字。


中國就能湊出這數字了?還真能湊出,數據為憑。2019年,中國的口罩總產量為50億隻,約為全球產能的一半。當疫情洶洶而來被打了一悶棍後,回過神來的中國開始狂爆產能,除傳統口罩廠外,五菱產口罩了,比亞迪產口罩了,廣汽產口罩了,連明珠阿姨的格力都開始產口罩了……


當各路企業馬力全開後,兩個月便把日產量提升到1.16億隻,做道簡單的乘法,相當於年產423億隻口罩,且業內預估,中國的口罩生產力仍有繼續擴充的餘地,峰值可達到日產兩億隻。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以廣州一地為例,正月初一,廣州口罩日產量不過區區13萬隻,到了正月初五,日產量便達到100萬隻;時至如今,廣州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1500萬隻,且品種齊全,覆蓋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普通N95口罩與兒童口罩等等。足以確保每位市民每天都有口罩戴。


當然你得承認,日產量1.16億隻口罩的背後,大多數都為一次性醫用口罩與醫用外科口罩,但在疫情並不嚴重的地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與醫用外科口罩已便可以應付。況且,中國仍在不斷提升符合N95標準口罩的相應生產。


反觀花旗,不僅產能不足,還不乏迷之操作,作為口罩行業巨頭,3M的CEO便失望的表示,“前線醫生口罩短缺,後方貨架物資充盈。”一言概之,真以為武德充沛的花旗人民個個都是一根筋的傻波伊,不懂囤積居奇發國難財那一套?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是,口罩不值錢,但小小口罩的背後,同樣牽涉到一整條生產鏈。口罩原材料裡的PP無紡布與熔噴布與石油化工有關;而口罩打片機、點焊機與包裝機,則與機床製造有關。同時這些工業門類的背後,還需要大量手藝精熟,勤勞肯幹的產業工人。可別小覷了這些產業工人,少了他們生產線就開不起來。


問題來了,培養一群手藝熟練的產業工人需要多久?為此早在2017年,玻璃大王曹德旺就美國開廠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便曾給過答案。


“工廠對新人入職有三個月培訓期,新員工有足夠時間熟悉工廠流程和技術。而在中國,工人入職培訓只有一個禮拜。”


三個月,黃花菜早涼了,到時可真得“遍地手機,火葬場通宵加班了。”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想想也蠻感慨,瞅瞅如今被口罩憋到滿臉通紅的花旗,再想想80年前的花旗。當二戰全面爆發後,羅統領左手海量物資支援慈父暴打元首,右手生產線全開下餃子般造航母狂毆太君,居然還能做到遊刃有餘,讓人不得不感慨世界第一強國,竟恐怖如斯。搞定邪惡軸心後,繼任者杜統領大手一揮,馬歇爾計劃走起,助歐洲從滿目瘡痍的戰後廢墟完成重建,可謂再造之恩。


一眨眼80年過去了,花旗文恬武嬉,金融業娛樂業繁榮昌盛,股指直衝新高。包裹著世界第一強國的外衣,可謂盛世天下,歲月靜好。只是大風大雨一來,偌大的花旗竟如此不堪,以至於大統領猶如穿上新衣的皇帝,獨自裸奔。


時代變了,現在的花旗已經不是80年前的花旗了,伴隨著風吹雨打,作為立國之本的工業不斷萎靡,除少量高精尖仍佔據統治地位外,製造業巨頭們成群結隊奔赴境外撈世界。既然境外有大而全的產業鏈,有天量的產業工人,還有發達的基建與物流,必然而來的便是“此間樂,不思花旗也”。同時這也是為何大統領要求蘋果遷回本土時,庫克白眼一翻,權當沒聽見。


“遷回本土意味著成本急劇上升,還意味著找不到足夠的從業人員,進而導致次品率急劇上升,我圖啥?搞慈善?”


實事求是的講,四年前剛上任的大統領,或許真的躊躇滿志,希望讓花旗重新偉大,試問誰沒點兒熱血呢?


只是當坐上那個夢寐以求的位置後他才猛然發現,一切真的已經回不去了。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寫這份盒飯的目的並非尋大統領晦氣,拿花旗開涮,或許夜深人靜時,大統領也會羨慕大洋彼岸居然能以這樣的方式控制疫情。想以中國式的方法控制疫情不僅需要獨特的制度,還需要強大的製造業作為後盾————簡單的講,你得有足夠的生產力,才能讓老百姓安安生生的待在家裡;你只有足夠的生產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只是在驚歎中國生產力的同時,也得意識到過往幾年,我們走了哪些彎路。從房價一路狂飆,到互聯網呼風喚雨,其背後必然是製造業的落寞。開一年廠不如炒一套房,化工建築機械坊間合稱三大勸退專業……簡單的講,真不能平日裡嫌製造業又髒又累又不掙錢,臨到緊要關頭才抱佛腳。就如同看似光鮮的花旗,臨到病毒騎臉,卻連足夠數量的口罩都湊不出來。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為何會缺口罩呢?


善待制造業,善待制造業的從業人員吧,得居安思危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