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祕密!

眾所周知,日本天皇是人類歷史上傳續時間最長的君主制度。

自公元608年伊始,天皇作為日本國家權力的最高象徵,延續整整1400多年,期間從未經歷過改朝換代,始終維持一系。

但鮮為人知的一點,日本天皇最早在歷史上其實是“虛君”,即手中並無實權,更多的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主要是因為日本各豪族勢力龐大,皇族長期難以撼動根深蒂固的豪族門閥,於是在公元603年,日本皇族推行了著名的“推古朝改革”,並制定了《冠位十二階法》,開始效仿我們古代中國自上到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式權力制度,終於強烈打擊了豪門大族的勢力,鞏固了皇族的統治與地位。

《日本書紀·卷廿二·推古天皇紀》:十二月戊辰朔壬申。始行冠位。大徳。小徳。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並十二階。

再到公元604年的4月,日本天皇頒佈《憲法十七條》,這一部律法,完全吸收了古代中國自諸子百家時期的學說與佛教思想,對官僚,乃至貴族的道德與行為,進行約束,規範。

而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強調天皇統治的合法性,《憲法十七條》還規定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名分等級、社會地位和權利義務,強調皇權至上與國家統一。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同時規定各級官吏的權利義務,是為臣者,不得逾越,務必要遵守以下三條:

1、必須治心、治身、敏教化。

2、必須擢賢良、恤獄訟,應“為官求人,為人不求官”,處理百姓訴訟要明辨是非。

3、必須盡地利,“使民以時”,徵調賦役不可過度,以防止百姓的不滿。

《憲法十七條》: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黨,亦少達者。以是,或不順君父,乍違於隣裡。然上和下睦,諧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八曰:群卿百僚,早朝晏退。公事靡監,終日難盡。是以,遲朝不逮於急,早退必事不盡……十二曰:國司國造、勿収斂百姓。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與公、賦斂百姓……十七曰:夫事不可獨斷,必與眾宜論。少事是輕,不可必眾。唯逮論大事,若疑有失,故與眾相辯,辭則得理。

可以說這十七條律法,很大程度吸收了我國古代的律法與治國理念,而著重強調維護百姓的利益,自然能獲取百姓的擁護,因此天皇這就相當於通過推行法律的方式,獲得了大量的群眾基礎,往常被豪門大族欺壓日久的民眾,自然開始轉而支持天皇的新政改革。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推行這次重大改革的“推古天皇”,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而制定梳理出十七條律法的,正是她的兒子,聖德太子,也是1958年到1983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10,000日圓上的幣麵人物,可見其在日本歷史上的影響之深遠。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到了公元618年以後,隨著與唐朝的交往日益密切,日本天皇開始效仿唐朝官制,並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律令官僚”統治機構,確保天皇或者說中央的命令,能夠高效直接的下達到地方,而不會在行政過程中,被勢大如森的豪門大族所左右。

高度中央集權的古代天皇制,也由此確立,這就是日本天皇從形成到鞏固的第一階段。

可以說在公元608年之前的日本天皇,並未擁有作為國家統治者應有的權力,政治體系因豪門大族的長期侵蝕而惰慢,但在“推古朝改革”與後續接連推行新法的重拳之下,天皇的地位得到確立,於是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興盛

從公元645年孝德天皇開始,整個日本皇族開始從方方面面尊崇大唐王朝,不論是政治制度,還是思想意識,亦或是律法,均通過引入唐朝的先進模板治理日本,經過將近一百年的努力,天皇在日本國內豎立起絕對權威,在日本社會終極信仰體系中擁有最高地位。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日本孝德天皇

這也正是對日本歷史影響極為深遠的“大化革新”,於大化二年,即公元646年的正月初一,孝德天皇正式頒佈《改新之詔》,宣佈對國家進行深化改革,全面學習唐朝律令制度,幾乎是照搬唐朝官制與各項社會改革舉措,對日本整個國家進行改革,此次革新運動也因此被稱為“大化改新

”。

《日本書紀·卷廿五·孝德天皇紀》:(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處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

而後,歷經天武、持統,文武,共三代天皇,將“大化革新”未盡的事業,又進一步加以鞏固和完善,日本由此進入了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天皇的權力與地位,以及在日本國內的統治及其影響力,達到歷史的最高峰。

然而正所謂“盛極必衰”,達到頂點的同時,如果無法繼續向上,那麼一定是按照歷史的規律向下跌落。

高高在上的日本天皇也不例外,從文武天皇再到奈良天皇,先後經歷八代天皇的日本皇族,平穩度過了將近一百年的繁榮歲月,但在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宣佈,將都城由平城京(奈良)遷往平安京(京都),開啟了平安時代的歷史大幕。

雖然遷都當夜,平安京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似乎預示著偌大的平安京能夠“萬世平安”。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以大唐長安城為藍本,仿造的平安京(京都)

但等到公元866年,一場為奪權而引發的“應天門之變”,卻一舉破碎了日本天皇長達兩百年看似無憂的美夢。

《日本大百科全書》詞條:應天門之變:866年(貞観8)平安宮大內裡(だいだいり)の正門である応天門の炎上をめぐる政治的陰謀事件。

譯文:公元866年(貞觀8年),通過對平安神宮大內宮門——應天門縱火,而為導火索的政治陰謀。

而這場政變,也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分水嶺之一,因為在公元866年到公元1868年,整整1000年的時間裡,日本天皇經歷了十分曲折的權力更替,自平安時代中期以後,隨著日本皇族安於享樂,日益頹廢,對皇族外戚與貴族的警惕逐漸鬆懈,導致實權最終落入樹大根深的豪族藤原氏手中。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日本國畫長軸繪卷《伴大納言繪詞》,詳細描繪了“應天門之變”火災

而為了能從貴族手中奪回權力,日本天皇不得不借助於曾經一度打壓的武士集團的力量,最終雖然成功打擊了皇族外戚,但也由此使日本天皇被平氏武士集團所控制。

從此以後,日本天皇迎來了一段十分漫長的衰敗期,掌握兵權的武士集團,成為了天皇背後的影子勢力,我們經常能從各種資料中看到的“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等勢力,也正是在天皇權力衰敗以後,所興起的新勢力。

在平安時代以前,在貴族中始終地位低下的武士集團,由此登上了日本歷史的大舞臺,如鎌倉幕府的建立者,正是武將源賴朝,而鎌倉幕府的建立,也標誌著日本由皇族掌握實權的時代就此落幕,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開始在日本國內掀起一段延續數百年之久的新浪潮。

因幕府掌權,所以日本歷史上的這一段漫長時期,也被稱為:

幕府時代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鎌倉幕府大將軍——源賴朝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就會問了,既然日本的武士集團開始掌權,天皇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那為何天皇未被篡權奪位,乃至改朝換代呢?

其實答案並不複雜,因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首要崇尚的精神觀念,就是兩個字:

忠君

這是在推古天皇施行改革時,就確立的信仰體系,如果把當時日本武士的信仰體系比喻成金字塔的話,那麼他們最高的信仰,就是能為天皇效忠。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所以我們可以在各種影視劇裡看到,日本二戰時期受軍國主義強烈薰陶的軍官們,在戰敗時,會面朝東方跪倒,手握短刀切腹自盡,並在口中大喊天皇萬歲,這和日本自古以來不斷的強化天皇作為大和民族終極信仰有著莫大關係。

換言之,日本武士集團在幕府時代掌權的同時,並沒有摒棄,乃至更加堅守“忠君”的意志,他們最為痛恨的,反而是那些整日驕奢淫逸的貴族豪門,從而極其尊崇“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的價值觀,再進一步說,幕府的掌權,雖然控制了天皇掌握了,統治國家的實權,卻並未動搖天皇作為日本最高信仰體系中的地位,反而還因為“武士道”堅守的價值觀,而使天皇在信仰體系中的地位得以鞏固。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這也正是日本天皇能傳續1000多年,而從未斷代的原因之一。

天皇雖然手中無實權,但在名義上,仍是國家元首,日本皇族雖然式微,但並未遭遇被屠戮的厄運。

這種尷尬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1333年,在長達五百多年的幕府專制時間裡,接連經歷數次“倒幕”失敗後,最後一代幕府執政者北條氏,終於被倒幕大軍擊敗,從而宣告幕府時代的終結,日本天皇再次掌握實權,成為日本實際的統治者。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影視劇照

中間雖然幾經波折,但直到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推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治維新”,頒佈《大日本帝國憲法》,宣告日本近代天皇制的開啟,天皇作為國家創設法律,施行國務的實體,再次走上了日本歷史的巔峰,日本天皇成為日本一切國務的最高法律負責人,這也就意味著,明治天皇通過頒佈憲法的方式,徹底有效的鞏固了自身的地位,而後繼承皇位的大正天皇,則全面繼承併發揚明治維新中的改革成果,再往後的昭和天皇則將近代天皇制推向歷史巔峰的尖頂。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日本昭和天皇

然而極其黑色幽默的是,歷史來來回回,在二戰時期犯下累累戰爭罪行的日本天皇集團,卻在戰敗後淪為了現代民主制度下的“吉祥物”,從此便與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二字揮手告別。

我想,這或許也正是歷史的奇妙之處吧。

最後,願世界和平。


——————


日本天皇為啥傳了1000多年不斷代?背後竟有大秘密!


——————

《日本書紀·卷廿二·推古天皇紀》:十二月戊辰朔壬申。始行冠位。大徳。小徳。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並十二階。

《憲法十七條》: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黨,亦少達者。以是,或不順君父,乍違於隣裡。然上和下睦,諧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八曰:群卿百僚,早朝晏退。公事靡監,終日難盡。是以,遲朝不逮於急,早退必事不盡……十二曰:國司國造、勿収斂百姓。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與公、賦斂百姓……十七曰:夫事不可獨斷,必與眾宜論。少事是輕,不可必眾。唯逮論大事,若疑有失,故與眾相辯,辭則得理。

《日本書紀·卷廿五·孝德天皇紀》:(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處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

《日本大百科全書》詞條:應天門之變:866年(貞観8)平安宮大內裡(だいだいり)の正門である応天門の炎上をめぐる政治的陰謀事件。

譯文:公元866年(貞觀8年),通過對平安神宮大內宮門——應天門縱火,而為導火索的政治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