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曾做过泗水亭亭长,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

井水源


亭长大概相当于乡镇派出所所长,但亭长在秦汉时期不是官,而是吏。

刘邦生活在秦末汉初,他做泗水亭长属于秦朝,我们要考察秦朝时的制度。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相当于现在的省。

郡的下一级是县,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设道,与县平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县的下一级在农村地带是乡,相当于现在的县。

乡的下一级是亭,每十里设一亭,相当于现在的乡。

按照这个比较,刘邦的泗水亭亭长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兼书记。

但秦朝的亭以治安职能为主,主要是负责防御盗贼、征发徭役、维持治安等,却不能管理其他民政事务,所以说更接近乡派出所所长,而不是一乡的父母官——乡长。

不过,亭长不是官,而是吏,没有国家编制,地方财政也不供养。

当然,县里、乡里是要给亭长发工资的,只是工资不高,但就这个亭长,刘邦还干的津津有味,因为亭长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手中握有权力,经常欺负老百姓。

刘邦喜欢交朋友,擅长拉关系、搞团结,整天吃吃喝喝,狐朋狗友,反而因此得到很多人好评,比如沛县县丞萧何就很赏识他,刘邦正是靠自己干亭长时结识的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物,才有了以后的飞黄腾达。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刘邦同志在起家闹革命以前,也不完全是个白丁,基本可以算个基层编外公务员。而要弄明白什么是亭长,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亭。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十里是个距离单位,也就是方圆五公里就设一个亭,亭长负责治安工作,也管点民生,一般都是退伍老兵来干这个活,有点军转干部的意思。


这个地理大小,大致也就类似于如今一个行政村或者居委会。也就是说刘邦的位置,大概就是个村长或者居委会主任的水平。由于他是编外干部,所以居委会主任不太像,那就只能是村长啦。


青言论史


要知道亭长是个什么官,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亭。亭是秦汉时期的基层行政单位,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长负责所在亭的全面工作,当然主要负责治安工作,另外也兼有处理民事。亭长多半由复员转业军人充任。

由此可见,刘邦这个泗水亭长,很可能连基层公务员都不是,大致相当于今天乡(镇)的某个行政村的村主任兼村支书。

至于有人说亭长相当于派出所长,这显然是对史籍的理解不同。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不是特别认同,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亭长相当于村主任兼村支书。

因为古代没有乡(镇)这一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就是村。古代的村,是相当于今天的乡(镇)、行政村,还是自然村,都没有定论。

所以,亭长这个职务究竟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务,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亭长这个职务不是“官”,而是“吏”。


袁卫宇


有历史记载的亭长,恐怕也就只有刘邦一人。刘邦这个亭长是干什么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人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乡长。也有的说,刘邦的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说法似乎都不对。

(刘邦剧照)

古书上关于“亭长”的描述,也是支离破碎的。比如,秦朝留下来的简牍上,有“市南街亭”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到南街亭去卖东西。南街亭显然就是一个亭,这个亭大概也就是一条南街那么大。

蔡质的《汉仪》上记载说,洛阳有二十四条街,每条街有一亭;同时有十座城门,每门有一亭。从这里来看,“亭”不大可能是一个乡。古代的城市都很小,一座城市里,不可能有那么多乡。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有记载,当时是“十里一亭”。关于这里的“里”,是存在疑惑的。有的说,“里”是行政单位,有的说“里”是距离单位。近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里的“里”是距离单位。如果“里”是距离单位的话,其实是比较小的,不太可能有一个乡的规模。

那么,亭长究竟是多大的官,其职责是干什么的呢?看来,我们还得从刘邦的经历中来寻找答案。

刘邦在当亭长期间,曾获邀参加县长为吕太公举行的欢迎宴会。

有人说,宴请的时候,萧何是根据宾客们随礼的大小,决定宾客们的席位。不过,这个话并不对,因为这样安排,似乎并不符合一般安排宾客坐席位的习惯。一般安排宾客的习惯,是按照职位的大小,或者是爵位的贵贱来决定的。所以,我认为萧何当时安排宾客的席位,应该也是按照这个。只不过,除了照顾贵宾以外,对于那些随礼比较多的,也特别安排到堂上的席位去坐。《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这显然是对那些没有资格坐堂上的人,一种特别的考虑。

(萧何剧照)

可以看出,刘邦的职位(他当然没有爵位)是很低的,没有资格坐在堂上。这个职位甚至比萧何、曹参等人都低,萧何一个主吏,相当于一个科级干部,和乡长差不多。因此,可以看出,刘邦的官职是还没有乡长大的。

正因为刘邦的职位低,没有资格坐堂上,因此,他才随口说一句“‪‪‏‍‎‪⁠‌‪‫‎‍‫‌‪ ‪‪‏‍‎‪⁠‌‪‫‎‍‫‌‪贺钱万”,也才拥有了坐到堂上的资格。

后来,刘邦负责押解徒众去骊山。“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这里的“徒”,指的就是刑徒。

根据这一点,有人认为,刘邦应该是管治安警卫及司法方面的官职,也就是说,他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长。

不过,这种判断似乎并没有道理。虽然刘邦是在押解犯人,但也并不能就认为刘邦只干押送犯人的工作。他可能还有其它工作,只不过这里没有展示出来而已。再说了,当时秦朝法律又多又严厉。因此,就算是干其它工作的人,主要职责可能也变成了与派出所所长差不多了。

而且,不仅仅是秦朝,其它朝代的地方官员,可能主要职责也就是维护地方安定,地方行政官员与司法官员,本身就是合二为一的。就算是县太爷,他的职责,常常也是管案子。

(曹参剧照)

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刘邦应该不是派出所所长,更可能是一个村长。如果在城市里,就是一个社区主任。

我们还可以找到证明。汉朝的列侯中,等级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侯爵既然有这样的等级,肯定是从县长(县令)、乡长、亭长得到启示,对应起来的。,由此可见,亭长应该就是一个村长。

如果刘邦的官职真的就是一个村长的话,这样的官职也实在太小了。难怪刘邦当起来特别没劲。他在押送的时候,看见那么多“刑徒”逃掉了,因此干脆把他们给放了,也相当于刘邦丢了这个官。

幸亏后来遇上了天下大乱,否则的话,历史上的这样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可能就这样埋没了一生了。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汉仪》)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大家都知道刘邦早年也是个公务员出身,曾经做过泗水亭的亭长,那么这个亭长在现代是个多大的官呢?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既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这样的世家大族出身,也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寒门出身。不过刘邦要比朱元璋好些的是,刘邦在逐鹿中原,统一天下之前,曾是秦朝的沛县泗水亭长,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出身。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讨过饭当过和尚,论出身,朱元璋和刘邦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不过刘邦虽然是古代公务员出身,但他所当的亭长,属于最下级的官衙小吏。他的同乡好友萧何(后来的汉初三杰之一),好歹在沛县衙门里当了个功曹,品阶还要高于刘邦。



亭长,原来是战国时期一些国家在邻接他国处设置的岗亭,以做监视防御之用,每亭设一亭长。秦朝时期,亭制遍布乡村、城镇,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如下解释: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另外亭长没有乡下城里之分,设于城内、城门的亭长职责、品阶都与乡间亭长相同,在秦汉官制里面,亭长属于最下级的官吏。



亭长是个苦力活,刘邦在举义之前,押着一班泗水郡的徒役去骊山,还没走到半路,押送的徒役已经逃了一大半,刘邦估摸着走到骊山这些徒役也逃的差不多了。走到芒砀山时,刘邦停下来喝酒解闷,并顺便把剩下的徒役都放了,叫他们有多远跑多远,他自己也要跑路了。有十几个壮士感激他的重情重义,留下来与他一起走。路上遇到一条白蛇拦路,刘邦乘着醉酒拔出佩剑把白蛇斩成两半,后面的人闻有老妇哭啼,言孩儿为赤帝之子(指刘邦)所杀,妇人言闭化为轻烟而去,刘邦酒醒,大惊,始有争夺天下之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由于亭长工作近乎于今天我们的派出所所长,基本上民生的事儿都要管,不过秦、汉时期的亭长负责的事确实有点多,像刘邦这样当个小亭长还要一路千里跋涉看押徒役到骊山当苦力,这真是干着最苦的活,赚着最少的工资,当着最小的官,受着最大的气啊。



亭长在秦、汉是属于最低层的官吏,诸葛亮就曾说过:汉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大概意思就是:汉高祖刘邦 ,起身亭长 而终得天下。主公(指刘备)织席贩屦 ,又有何 屈辱。可见,亭长这样的小吏,在秦朝完全是不入流的,亭长制度在汉武帝之后逐渐废除。


大国布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亭长是战国时期的地方乡官,主要负责防匪防盗,维持地方治安。

秦汉时期,亭长管理范围是10里。

汉代,城市也设有亭长,也就是一个街区有一个亭长,负责治安工作。

由于古代的人口不多,官吏数量也少,所以亭长这种基层管理不但要负责本区的治安,也就是乡派出所,还需要负责收税,相当于乡税务所。

另外,如果有旅客过往,还需要接受他们的检查。

简而言之,亭长官职不大,但却颇有些实权,是最小的土皇帝。


因为要管理治安,亭长手下肯定有几个能打斗捉贼的厉害角色。同时,亭长既然负责治安,想要整一整老百姓也是很随意的,老百姓必须巴结他。

再说,亭长还负责催收税收,也是可以整老百姓的。

总之,亭长在地方也是一霸,又掌握武力实权。

但是把亭长当做今天的乡,又是高了。

因为古代人口稀少,汉朝不过几千万人口。往往10里内只有几个村子,和今天的乡不是一个概念。

大体上,亭长的控制范围类似于毛泽东时代的生产大队,可能覆盖周边几个村子。


然而,刘邦既然是亭长,又颇有能力,同当地黑白两道都要打交道。

这样一来,刘邦在乱世想要拉起一支队伍还是比较容易的。

相反,即便是县令这种人,未必能够对地方很了解,未必能够拉起队伍,毕竟皇权不下乡吗!


萨沙


刘邦做的是秦朝的泗水亭长,那么这个秦朝的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呢?我们先得从亭长的这个亭字说起。

亭是象形文字,其最初形如矗立的亭柱,本义是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歇或住宿,称为驿亭。同时,战国的时候,亭为守城的军事单位,《墨子·备城门》中孙诒让的注说:“城上百步一亭”,即指此。

战国时期,诸侯们在国与国之间相邻连接的地方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的进攻。可见,亭最初是专门为军事、交通需要而设的机构,后来又兼管了一亭的政务。到了秦、汉时期,亭成了隶属于乡的基层行政机构。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西汉后国总共设置了29635个亭,大致以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至于这个十里一亭的“里”,是表示长度的道里,还是表示居住单位的乡里,也就是说,到底是指十里之地为一亭,还是十个里的机构合起来为一亭,至今都还有分歧和争议。

亭以功能的不同,而分为都亭、邮亭、旗亭、市亭等等。秦、汉时期,在乡村每十里设置一亭,设亭长以举其事,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政,与后来里长所管理的事情大致相当。

秦朝实行郡县制度,郡以下设县或道,其区别是,内地设县,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县以下设乡、里、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同时,乡和里是县以下的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及税收,游徼负责治安。乡以下为里,设里正或里典。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而亭的职能则更偏重于治安,为治安、禁盗、诉讼的专门机构。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说明刘邦这个亭长是通过公开招考,考出来的,像今天的公务员招考。刘邦通过考试考上的这个“泗水亭亭长”,负责治安、禁盗、诉讼之类的司法事务,可以说相当于今天的司法所或者公安派出所,而更多的相当于公安派出所,至于级别,现在的派出所长大都是副科级。因此,刘邦的这个亭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科级吧。


帝国的脸谱


刘邦做过沛县泗水亭长,按照现在的编制来说,这个职务相当于乡公所所长,但这个“所长”权力却极大。


根据秦朝的郡县制,郡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亭下面就是村了。

从地理来规划,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作为亭长的刘邦就是这方圆十里地的管理者。

秦朝的管理制度带着浓厚的商鞅变法的影子,直白点就是连坐制度一直延续着,把地方区域划分这么细有原因——便于管理,防止流民。

刘邦的泗水亭长的官职很低,几乎处于最底层,但是他的权力却在这十里范围内很大,既然要便于管理,防止流民,那么亭长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自己的辖区内不能有人跑,不能有盗贼,不能发生重大的违法事件,处理百姓的基本纠纷等等。

亭长还有一个重大的工作,那就是收税,不要以为收税是县衙的事情,一个县那么多百姓,秦朝时期的公务员数量并不多,收税的工作完全交给县衙来干,那不现实,一般都是把收税的任务落到各个亭长身上去,由亭长去收。

从以上来看,刘邦的工作既要保境安民,又要收税纳粮,那是妥妥的实权派,几乎辖内所有的人都要巴结、讨好他,工作虽然有实权,但是没有能力却也不行,毕竟抓贼、收税需要人手,总不能让刘邦一个人去干。

一个好汉还有三个帮,刘邦在泗水亭任上要完成亭长工作,没有几个过硬的帮手,他一天都干不下去,好在刘邦情商高,这也是他能够最后当皇帝的最重要的因素。

刘邦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都是后来一起打天下的核心团队,有杀猪屠狗的樊哙,有吹箫说唱的周勃,有撒尿和泥玩的发小卢绾,甚至连沛县县衙的萧何、夏侯婴都是刘邦过硬的朋友,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结交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物,这对他后来打江山有极大的帮助。

虽然刘邦算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与朱元璋都是从社会最底层一直干到了皇帝位置上,他们都是赤贫的无产阶级,都能够开朝建国,那不是一般的能力强。所以,你处在什么地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理想,万一实现了呢?


沉墨I方之城


人云亦云可不行!很多人照抄理解照猫画虎这个是很不正确滴!泗水亭长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官位呢?



首先说是算现代派出所所长的职位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来看这个泗水亭长在汉朝历史,或者楚汉相争时期都是被着重诉说的!因为开始大家笑话刘邦就说一个亭长也来争天下,那不是可笑么!就是放到当今也可笑!题外话真是人不可貌相,不能轻易笑话所谓的没能力的人啊!再来看,刘邦统一大业称帝以后,也是着重记录和说明泗水亭长这个职位,这本质就是说明创业艰辛,出身卑微,最后终于君临天下!意义可想而知!



大家允许我铺垫一下哈!因为很重要!我们再来看看泗水亭长这个官名!很通俗易懂!泗水是地名,亭长!?这好家伙,给你一个亭子让你管理啊?这肯定也不对!不绕关子,这个泗水亭长,说白了就是村长或者县长雇佣的临时工!主要职责就是协查,看管,等等一些需要有点黑社会背景的人协助政府干事的!又或者国家有大型任务到地方,人手不够时的替补队员罢了!这个刘邦父亲和他的嫂子就能证明,就是经常说他不务正业,意思暗指刘邦早期收入不稳,因为是临时工,有活有工资,没活没收入!刘邦一天到晚没事就偷鸡摸狗调戏妇女,耍无赖当小混混!到快到中年依然没有娶妻生子!如果真是派出所长,有稳定收入!那肯定就不会游手好闲当小混混了!起码是官服一穿有模有样!更不至于说找不到老婆吧!公务员不愁没结婚对象吧?进一步也反应临时工特性!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真是说相当于现代派出所长,起码也有个手下吧!看看刘邦身边的人,杀狗的,赶马车的,狱卒,没事干的还有很多!这也能侧面反应出刘邦泗水亭长的尴尬处境!从上述历史特征也能看出刘邦这个亭长的卑微“官职”!附带牵强附会的说,小编感觉吴承恩写西游记说孙悟空是养马的最后大闹天宫!可能就是汉刘邦这里启发的吧!



后记: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可以说是真正从草根到君临天下当皇帝的代表人物!刘邦出身的卑微让他更具有一种老辣和世故的处事哲学!又是时势造英雄,一个当小混混的泗水亭长在中年仅用七年时间扫平天下,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与奇迹!不得不佩服!

谢谢欣赏!


九哥脱口秀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自以为要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却没曾想只传到二世就剧终了,铁桶一样的江山差点被一个小小的陈胜屯长掀翻在地,这个屯长振臂一呼,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振聋发聩的呐喊。


屯长倒下了,亭长接过革命重担继续前进,终于在被打倒的秦帝国身上踩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看来陈胜说的不错,皇帝并没有被谁承包,人人得而坐之。正像俗话说得: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俺家。也应了王熙凤那句话,只要"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

刘邦真的也是一个小人物,一名亭长,司马迁说他的出身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因此,说刘邦生活在社会底层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他的反抗才有标志性的意义,打破了周朝开始的世袭格局,为后人树立起了一个成功的榜样,让后来的每一个皇帝不再那么肆无忌惮,让每一个草民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多了几分自信,壮了一个贼胆。

大家想知道的是,刘邦担任的亭长在秦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职务?

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街道办主任,或者是个村民委员会主任之类的行政角色。总之,算不上官,只是一个小吏,不是正规行政在编人员。

可是这种说法跟司马迁大人的记载有些矛盾。


司马迁的《史记》是在西汉诞生的,司马迁所说的刘邦出生地是"沛丰邑中阳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沛县归泗水郡管辖,刘邦当皇帝以后,才将故乡沛县升格为沛郡丰县。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到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才将沛县改设为沛郡。

泗水亭长属于吏,不属于官,官和吏的根本区别在于,官是朝廷直接委任的,吏则是地方长官自己雇佣的。

刘邦出生在丰,祖籍在这里,这是史学界公认的,泗水亭的位置沛县东一百步,这里还建有高祖庙。既然是泗水亭,那就是紧邻着泗水。


翻看地图我们知道,泗水亭和丰邑相隔有几十里远,刘邦之所以到几十里外的泗水亭当亭长,因为刘邦是生在丰而长在沛县。

亭这个机构设立于战国,位置都是在各国边疆,担任防御职责,由此看来刘邦只是泗水的第N任亭长。

而从司马迁说刘邦"及壮,试为吏"担任泗水亭长来看,古时三十为壮年,等于说刘邦任亭长时已经过而立之年。

楚国被秦灭时刘邦是三十三岁,如果三十岁就任了泗水亭长,应该这时候沛县还属楚国管辖。


汉代关于亭这个机构的记载是这样的:"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职责是什么呢?——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那么秦朝的时候,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如果是秦汉时地方机构是县统乡,乡统亭,亭统里,而依据几乎全来自于汉书的这段话。如果按照汉书的说法十亭一乡,那么乡是六千六百二十二而亭应该是六万多才对,而不是二万多。

如果按照秦代是长度单位,一里相当于现在415米多,按上面县级行政区域"方百里"来说,县大概一百里左右,乡大概十里左右,是正好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 "五吻合的。

按照秦制来看,一个县有一万左右,一里差不多一百户左右,依据是《续汉书·百官志》。


亭最初设立初衷就是防御盗贼,仔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应该是军事机构。

依据如下,《续 汉书·百官志》说:"亭有亭长,以禁盗贼","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

请看重点。一说明亭长和都尉有工作上的联系,可以理解为亭长对都尉负责,亭长是军事机构可能性最大。其二,从亭长本身的工作来看,主要工作负责管辖地区的治安。

而亭长手下仅有的两个下属一个亭父一个求盗,亭父的职责是保管兵器和户籍档案及文书, 求盗配合抓捕。

结论出来了,亭这个机构不是行政机构,而是跟派出所类似,而刘邦的泗水亭长就相当于泗水派出所所长了。


亭的管辖范围也许和一乡之地大体相当。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沛县的大佬吕公设宴的时候,"沛中豪桀吏"云集,刘邦不仅到了,而且"素易诸吏"。

素易诸吏,就是一向瞧不起这些人,刘邦如果是县官雇佣的跑腿的,不在编人员,或者是个村长、组长,能出现在县里大佬们出席的盛宴,而且不拿一分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