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了两年的羊肉还能吃吗?

1976年唐山大地震,冷库的故事。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路南区驻地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冷库,里面储备着大量的猪羊牛肉,是用以供应京、津、唐地区的。由于震后断电,储藏的肉制品上层腐坏,中层变质,下层仍冰冻着。那么怎么办呢?救灾总指挥部决定对冷库实行爆破清除。那天傍晚我们和居民一同撤到大概200米以外,看着解放军在那边操作。一声震天巨响,远处天空飘出巨大的黑烟,炸开以后大量的运输车进去把这些肉运走。我听司机讲,这些肉还是有用的,不能食用,全部用来做肥皂。


(海军救灾部队)附近两百米处有一个冷库,断电之后,冷库里面的肉都烂掉了。我们是真遭罪了。风一吹,整个都是呛人的味道。所以,你想把臭味去掉,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住的地方有一个冷库,里面的肉臭了很难闻。这个冷库后来被炸掉了。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我们海军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主要分到路南区的唐山市第二中学,而施救主要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百货大楼,以及陡河旁的冷库等地。路南区是唐山受灾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传说第二中学教职员工伤亡非常大,而最惨的当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这时,随车而来的基地二部卫生队归建基地313医院,“前指”医疗队开始由海军第二炮兵学院门诊部人员接管。。。。。十多天后,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食品才运到,那时食品条件明显改变,各类干粮、大饼、水果在帐篷外堆成小山一样。还有各类油毡、篷布、塑料袋、锹、镐等生活自救用具。我们的营地距陡河旁的唐山市冷库非常近,冷库也是海军救灾部队管辖范围。地震导致冷库坍塌,冰冻的肉类遍地都是,尤其是出口的包装的很好。但部队有规定,任何人都不准食用冷库物质。随着天气燥热,漏在空气下的肉食品很快就腐烂变味,真是可惜。
(驻定县的某步兵师高炮团赴震区救灾)唐山市丰润县的冷库里只有带鱼,冷库当时估计也断电了。拿油炸,不然鱼就坏了,战士们只能吃炸带鱼。直升机往下降油桶,炸鱼。老百姓也吃这个。挺黑色幽默的,灾区大家竟然吃的是炸带鱼

=============================
震前,唐山市冷冻厂是一座肉、鱼类食品冷库。 当时的总库存量约727万斤肉、鱼、 虾、蛋。大地震后,冷库的2~4层楼堆叠式倒塌。2楼以上的少量库存肉品被摔到建筑物的周围,暴露于室外的高气温下,食品腐败,滋生了大量苍蝇,严重污染了环境。
在及时清除了散落周围的食品后,进一步的食品处理与环境卫生清理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原因是冷库的建筑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几台吊车同时作业都无法吊离塌落的楼板,压在其下的食品也无法清除。震后制冷设备全部被破坏,食品暴露后会迅速腐败。最初,从楼层四周的空气中,尚不断有冷气和大量的氨气释出。至震后约两周冷气基本消失,库顶及四周覆盖的隔热层也已发热。当时的天气又十分炎热,暴露的食品迅速腐败,散发臭气,大量滋生苍蝇。我们采取每小时喷洒一次杀虫剂时,尚能基本控制苍蝇的大量繁殖。但是有一次间隔了两小时没喷药,结果苍蝇成团,黑压压的一大片。坚持每小时喷药后才能继续清理工作。
最后,我们采用了氧切割的办法才解决了吊离楼板问题,即将钢筋混凝土的楼板用氧切成小块后,将楼板一小块、一小块的吊离。这样不仅解决了楼板的吊离问题,而且由于在吊离一小块楼板后,立即清理压在其下的肉食,这样就缩短了食品的暴露时间,减少因腐败所致的食品损失。用这种清理方法,使我们在地震后第46天,仍能
清理出尚未化冻的食品,可供食用
在炎热的夏季,为预防食物中毒,必须抓紧时间确定食品是否属于条件可食。为此, 不能等待一些需时较长的化验结果(如细菌培养)来确定食品是否可食。当时,我们是根据感观指标(即按食品的色泽、粘度、弹性与气味四方面)进行食品的分类处理。决定哪些肉品为条件可食的。我们将清理的肉品分为三类处理:
第一类:肉品为严重腐败者,经漂白粉消毒后外运,进行深埋处理;
第二类:轻度腐败的肉品表面粘滑、切割面暗红或灰暗色、组织失去弹性、已完全解冻,但臭味不很强烈者,可外运加工后,做工业炼油处理
第三类:凡肉品尚未完全解冻、或余冷明显存在时、肉体表面新鲜或稍有变色、切面组织鲜红或稍暗、脂肪层较好、肉体尚有弹性、无臭味或极其轻微者,可作为条件可食性食品,即外运后及时清洗、立即进行高温处理、加热后应尽快使用,不得做熘炒或肉陷食用,不得继续保存生熟肉品
我们在现场,按上述感观分类的同时,还进行了部分肉品的化验(包括煮沸实验、氨反应、PH值、大肠菌群最近似数及致病菌等项检验)。结果表明,肉品的上述化验结果与感观检查基本相符。如第二类,用做工业炼油的肉品的细菌总数为6000万~30亿/克,其中3000~6000万/克的肉品感观检查属于可食或不可食的,一律按工业炼油处理;第三类条件可食肉品的细菌总数均在3000万/克之下。当时,对食用了条件可食肉品的居民也进行了随访,均未发现食物中毒,及其他有关疾病发生。
实践表明,在现场按感观检查确定肉品腐败程度,决定是否属于条件可食,是安全可行的。当然,这主要是在强地震的特殊条件下,为尽快处理肉品所采取的应急卫生处理对策。必须强调指出,在正常条件下,还是应该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程序进行肉品检验,不可随意放宽处理要求。
实践还表明,在倒塌的建筑物成密集堆积式时,在10~15cm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其上覆盖10~20cm的稻壳保温的密闭压埋条件下,当气温为摄氏30度左右时,压埋其中的肉品,至少在26~30天之内,可以维持在条件可食的卫生质量水平,即肉品拔出后,在1~2小时内,经高温煮熟后是可食用的。事实也表明,这样清理出的肉品经高温处理后食用是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