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衣冠南渡"?歷史上南渡的其實不是"衣冠",而是一種"武器"

什麼是"衣冠南渡"?史稱南渡的不是"衣冠",而是"武器"!

古代人的衣冠,通常都是是衣服和帽子。但實際上,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衣冠又指的是文明、文化,大都泛指漢族的衣冠和文明。衣冠南渡又叫作衣冠南度。這個詞出自唐朝史學家劉知幾,他在《史通》裡有"邑里"篇,指出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的意思。


什麼是

中原士族逃到南方,於是就認為中原文化與文明也南遷。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每一次較大的政治變動,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南徙,最大規模的三次人口南遷浪潮分別是西晉"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什麼是

(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史稱五胡)的永嘉南遷、唐中後期的"安史之亂"和北宋靖康之亂大遷徙。 公元755年至762年,唐玄宗統治時期,安祿山與史思明起兵反對唐朝,這就是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對唐朝影響很大,北方胡人進入中原,而且由於當時唐朝尾大不掉的藩鎮割據問題沒有解決,引發了唐朝全國大亂。

什麼是

隨後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國歷史上有3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史學界一般僅僅特指中原政權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為特指的"衣冠南渡",文學界一般把這三次事件皆描述為"衣冠南渡"。在提及三次"衣冠南渡"時,通常在該詞之前加前綴限定,如"永嘉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二十四史中關於"衣冠"有600多處,主要指服飾和漢服體系。但"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是什麼含義呢?

什麼是

文天祥曾有一句"山川莫道非吾士,一見衣冠是故鄉",張煌也有一句"衣冠獨帶雲霞色,旂旆長懸日月痕"。所以說,"衣冠南渡"即使一個詞組,又是一件歷史事件。首先是秦漢以來人口分佈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其次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了糧食產量和土地利用率。

什麼是

東晉在建國前期還有著極其強烈的復國動機,進行了數次北伐,都失敗了,就漸漸的打消了北進的念頭,偏安於江南半壁,坐導致了看北國紛亂更迭的政局,與此同時,由於士族門閥的頻繁涉政以及民族矛盾的進一步深化,東晉的內部矛盾越來越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