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放进去的才叫盆

日常 | 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放进去的才叫盆

2020-03-26

在上海,在浙北,经常吃饭,有时候菜单上会写一盆什么什么菜,其实就是一碟什么,或是一碗面而已,但是以前不知道,点菜的时候,两个人因为写的是盆,担心再出现山东的情况,就点了两个菜,服务员都很诧异的看着我们两个,我们还不知道,等上菜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然后又加了五个,真的是太少了,吃不饱!


他们误解了北方的习惯,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都放进去的才叫盆。

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放进去的才叫盆

最近听了很多李敖的演讲,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他的北京话说的要比现在很多北京人说话说得好,这是很难理解的,我想到了一部台湾电影《艋舺》,里面就有很多关于当年去台湾的人说着很多内地的方言的,那个时候是感伤。


中国的普通话我记得好像是北京周边一个地方的方言,开始推行到全国,这是一个好事情,毕竟大家说话听的懂了,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方言的缺失了。

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放进去的才叫盆

为什么李敖说的还是比较正宗的北京话,因为他的周边都是说北京话的那一群人,而现在的北京人很少,外来的很多,都被带过去了,所以北京话也就缺了点味道了,就比如东北话一样,东北话感觉上有很强的掠夺性,一下子就把别的语言带跑偏了!


就像是那个碟和盆的说话一样,虽然现在认知上我们都是普通话了,但是很多时候在使用上,还是会有点方言,但是这点方言又能坚持多久呢?

在北方,只有能把双脚放进去的才叫盆

比如这个碟子被称为盆的说话,现在在去上海等地,也仅仅只有一个古物市场上还会这样说了,其他的也很少会这样说了,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天地大同的进步,但是却也缺失了一些小而精的艺术之美,那种美感并不是话语说出来的,而是那种感受出来的。


现在很多人对于方言主要是能听不能说,其实我们对于方言的感受也是如此,能听不能说,那种感觉是美好的,但是自己却也说不出什么样的美好。


方言一直都有着自己的魅力,就比如我们喜欢和东北人聊天,北京人,四川人等等,其实和它们的方言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的方言易懂,传播性很强,有很好的跨散性,聊天也很舒服,而有的或许也就不回如此了,比如上海话,温州话等等,很多沿海地方的方言,真的理解上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之所以对于方言如此感悟主要就是因为我并不会说什么方言,或许我一直都在说,只是感觉我的没有那么特别罢了,所以一直都有点遗憾……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