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如果在皇太极围攻北京时,直接去沈阳掏皇太极的老窝,会实现五年复辽吗?

江东汪郎


皇太极率军奔袭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如果能攻打盛京沈阳,必定大获全胜。但是袁崇焕不敢,并且在这个阶段,袁崇焕还犯了几个致命的战略性错误。

皇太极千里奔袭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大赌。和甲午战争时候,日本以举国之力赌国运的做法如出一辙。这种国运之赌,赌赢了就国运昌盛,赌输了就注定一无所有。只不过,皇太极到底还是赌赢了。


其实,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北京,已经带走了后金的主力。从盛京向西借道蒙古南下,皇太极绕了一个大圈。这个期间,盛京驻防是空虚的,袁崇焕如果出击盛京,获胜的希望非常大。并且有可能让皇太极中途不得不回防盛京,北京之围也就不一定会发生。

在当时的情况来看,皇太极后顾之忧还是挺大的。并且在皇太极南侵的队伍中,很多人就非常反对皇太极这种冒险的做法,一旦失败对于后金将是灭顶之灾。不过,皇太极也的确是一代枭雄,从盛京出发的时候,就打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依然坚定地朝北京进发。


而袁崇焕这一边,袁崇焕坚定地拒绝了攻打盛京的选择,而是星火兼程驰援北京。袁崇焕的想法很简单,没有把皇太极围堵在宁锦防线之外,而是让后金军进入中原,他罪责难逃。因此,得知皇太极的目标是北京以后,袁崇焕也只有率兵直奔北京。

由于皇太极是绕道而来,袁崇焕很快就逼近了后金军。而这个时候,袁崇焕又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对后金兵追而不截,一直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袁崇焕的想法,是借北京城庞大的防御工事,对后金军形成围堵。然而这样一来,皇太极虽然陷入危险之中,但是也意味着将战火引向了京师。皇太极没有被灭,袁崇焕反而被崇祯皇帝给灭了。

所以,袁崇焕当时的处境,在皇太极入关以后,袁崇焕是有能力出击盛京的。不过,袁崇焕毕竟只是一个边将,在盛京与北京的抉择中,袁崇焕身不由己。


苏绽


让袁崇焕去偷袭皇太极的老巢,这是军事外行一厢情愿的幻想,除了送人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首先,袁崇焕必须救京城,这是原则立场的大问题。同志们要搞清楚,皇太极攻打的是京城!明朝的首都。崇祯还在城里面坐着呢。人家皇太极这才叫做攻敌必救。

京城都被围攻了,皇帝分分钟就要被俘虏。各地明军肯定要把京城和皇帝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不顾一切去千里勤王,保卫京城,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谁要是在这事上犯糊涂,那就不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忠心不忠心的问题。

袁崇焕又不是傻子,他能不明白里面的道理?如果他不去增援京城,不管京城有没有陷落,他袁崇焕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啊。

第二,袁崇焕打不下沈阳。

就算袁崇焕昏了头,要趁机攻打沈阳,也打不下来。还会一败涂地。

明军早就丧失了野战的能力和勇气,平原旷野遇到清兵每次都是一触即溃!袁崇焕深知明军战斗力之低下,才实事求是的提出“凭坚城、用大炮”的作战思路,充分发挥明军火力强的优势,避免机动性弱的劣势,用这种战术取得了宁锦大捷。

现在要明军放弃坚固的城池,在东北三江平原的旷野上去偷袭沈阳,这不是把羊送入虎口吗!

从宁远到沈阳,陆上距离280多公里!

将近600里地,以步兵每天行进70里计算,最少需要8天才能到达沈阳。八天的时间!几万明军在没有遮蔽的东北大平原上行军,清兵能不发现吗?真当清兵的斥候是瞎子聋子吗?明军还怎么偷袭。

假如我是皇太极,发现明军偷袭沈阳以后。

我有三个选择,一是大军迅速回援。用五天左右的时间,从后方追上明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歼灭。

二是放弃沈阳不顾,集中全力攻打京城。打下了京城,还要什么沈阳啊。

三是回师攻打宁远,抄了袁崇焕的老窝。切断明军后路和粮道,数万明军必将不战自乱。


上将嗳福斯


不可能完成五年复辽,并且,袁崇焕只会死得更惨。理论上说,袁崇焕军队驻地也确实在北京和沈阳之间,距离也差不多,直取沈阳,一战而平辽东;皇太极必然回兵,北京之围自然解了。但想想可以,但没有可行性。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与历史上"围魏救赵"有本质区别。围魏救赵,是三方,即齐国、魏国、赵国。齐国攻魏国的目的是救赵国,成不成功,赵王死不死,都不重要;而袁崇焕攻击沈阳救的是北京,是皇上。这叫攻敌之必救,袁崇焕没选择余地:失败了,皇上没了,袁崇焕得死;成功了,明朝的御史相当厉害,一张嘴都能把死的说活了,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袁崇焕还得死。

第二,皇太极用了"声长击西"的战役困住了袁崇焕。在皇太极出兵直捣北京的时候,皇太极不是扬长而去的,而是派了部分将领对袁崇焕佯装大规模的袭扰,袁崇焕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第三,皇太极有10万精兵,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并且,皇太极借道蒙古,从喜峰口攻入大明,正好绕开了袁崇道重兵部署的防区,而其他防区的部队是没什么战斗力。根据袁崇焕判断,他不把关宁铁骑带回来,北京是守不住的。



江晓01


围魏救赵这一招,袁崇焕怎么会想不到?皇太极又怎么会想不到?趁皇太极出兵围攻北京之时,明军出其不意,直接发兵沈阳,拿下后金的都城,看起来是很完美的一个计策,也是一个很简单的计策,但真正执行起来,考虑到各个因素之后,会发现这个如果袁崇焕敢这么玩,他自己和大明王朝,只会完蛋的更快。

袁崇焕实际上并没有想到后金军会绕开宁远,直接攻击京师,所以在应对方面,袁崇焕实际上是处于被动的。后金军即将兵至喜峰口之时,袁崇焕的追兵赵率教才赶到,并且中了后金的埋伏,全军覆没。从这里可以看出,后金军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也侧面反应了明朝关内防线的脆弱。

所以,如果袁崇焕敢于在这个节骨眼上率领精锐部队去偷袭沈阳,以明军步兵的推进速度,至少需要七八天时间。但京城一线的防御,是否能支撑得住后金主力七八天的攻击,这就说不准,从史实的角度看,袁崇焕率领主力回防京师之后,虽然最终击退了后金,但其本身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让早已退化严重,吃空饷多年的京城三大营面对后金军,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以袁崇焕当时手下兵员的素质而言,是很难与后金一战的。虽然当时袁崇焕的关宁军有一批精锐的骑兵,但主要还是以步兵为主,靠步兵去发动奇袭,这是很不现实的,一旦目标暴露,各地的后金军队完全可以出来将之聚歼,要知道,当时的明军在野战上已经被后金吓怕了,只能依靠坚固的城池和红衣大炮自保,一旦玩奔袭,可谓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风险太大。

更为重要的是,袁崇焕是明朝的臣子,明朝是朱家的私人财产,朱皇帝是天下的主人。所以,在危难时期,什么江山社稷,百姓安危,都不如朱皇帝的命重要。因此袁崇焕在面对此局面时,考虑的面儿必然不能仅限于军事层面,更重要的是政治层面,如何能够令皇帝百分之百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袁崇焕的选择,只能是率军回援京师。


庭州行者


不可能的,首先满清军队几乎所有的都是骑兵。每天行军可达百里以上,而反观明朝军队?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宁远城(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兴城市)距离沈阳(满清称盛京)有三四百公里,这样距离明代步兵最少也得二三十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就这还仅仅是行军不算与满清军队发生的拦截作战的时间。时间上于抵达北京二者距离相差无几,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到达北京去救驾是在大明帝国境内行军,粮草补给,还几乎不会发生于满清军队拦截作战。这个就首先限制了偷袭满清朝廷(盛京)的可能性了。


爱看爱思考


我说如果真的袁崇焕去偷袭沈阳皇太极的老窝成功了,会出现怎么样的后果后金极有可能覆灭。后金覆灭后果辽饷停征,辽西将门能答应吗?满朝分润军饷文官能回答吗?全国各个征收辽饷各级衙门能回答吗?(火耗是大笔收入)我估计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就一个庞大集团开始挖坑埋人了。还有毛文龙的死我估计是辽西将门运作。(好像公司做项目俩个团队负责,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以外离开了团队解体了。公司只能更依靠另一个团队。)这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看法。


逍遥魔1


不可能,袁崇焕根本没那个胆量。他的“”5年平辽”完全是信口开河,被崇祯当真后,又寄希望与后金求和。无故擅杀毛文龙就是向后金示好。指望他进攻后金是一厢情愿。


根号163141749


后金是渔猎民族出身,可以没有沈阳,统治者皇太极也不在沈阳。但是明朝作为农耕国度,不能没有皇帝身处的京城。

【防御比攻击难,就像一个气球,只要刺一个小洞、腐蚀一点气层,就能打破整个气球。】

所以京城被围,第一反应就是回京勤王。后金军队骑兵为主,在中国封建时代,凸出速度快。是否存在的辽东铁骑,即使存在,也只能快速回京,和城外的后金军队打一场,或者玩追逐游戏。

后金对于火器的热衷不亚于明朝,想要攻打沈阳,明军必须装备大量的火器,而且需要足够的后勤保障。所以不可能使用骑兵突袭,只能让步兵带火器去。而袁崇焕所在的关隘到沈阳直线距离接近300千米,实际路线更长,急行军至少要走一个月。一个月内深入敌占区去攻打敌方大本营,敌方会轻而易举的让明军抵达沈阳并攻下沈阳?


黑眼历史观


袁崇焕是明朝头号抗金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南明满清民国新中国都为袁崇焕平反,当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更评价袁崇焕为明朝末年爱国领袖。

1629年年底,当皇太极孤注一掷带领十万后金军主力绕道蒙古进攻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如果带领关宁铁骑进攻后金的老巢沈阳,有没有可能一举打垮后金呢?

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绝对可以攻克沈阳,捣毁后金的老巢。

因为皇太极进攻北京的十万后金军主力已经是后金的主要力量,除了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四大贝勒以及多尔衮阿巴泰阿济格多铎豪格等后金名将倾巢出动。后金留守沈阳等后方的部队相当空虚。

北京保卫战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铁骑可以击退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何况留守后方的后金极少数非主力,袁崇焕如果围魏救赵攻克沈阳,将立下盖世奇功。

那袁崇焕为什么没有带领关宁铁骑进攻后金兵力空虚的沈阳呢?原因在于袁崇焕是对崇祯帝赤胆忠心的忠臣,这就是所有忠臣都经常犯的失误即对皇帝的愚忠。

从袁崇焕救援北京之前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袁崇焕对崇祯帝的忠心耿耿的愚忠,当副总兵周文郁提出不宜去北京与皇太极决战的时候,袁崇焕大义凛然地说“君父有急,何遑他顾,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由此可见,袁崇焕已经忠令智昏,他不惜一切代价要在北京城下与皇太极决战,以保卫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崇祯帝,对崇祯帝无原则的愚忠,决定了袁崇焕的悲剧命运。

其实袁崇焕即使自己带领关宁铁骑救援北京,也可以派孙元化等抗金名将带领留守的关宁军进攻沈阳,再派皮岛的毛文龙部下近三万人进攻辽东半岛,两路夹攻可以大破后金军主力倾巢而出的后金后方。

毛文龙虽然死了,但毛文龙部下的战斗力仍在。这不能不说是袁崇焕的失误,对崇祯帝的愚忠让袁崇焕除了关心崇祯帝的安危,其他进攻后金的战略都被袁崇焕忘记了。

可以说同样是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比岳飞对皇帝更加愚忠,岳飞还接到皇帝赵构十二道金牌才不得不撤退,而袁崇焕却义无反顾飞蛾扑火一样去全力救援北京的崇祯帝自投罗网,因此造成袁崇焕的结局也比岳飞更加悲惨。


厚德载物49847


京城是李自成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