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拥有战争的主动权,为何还殷切与大明议和?

岳祥聘


自萨尔浒战役之后,大明便丧失了对女真的战争主动权。以致大明的辽东地区渐渐被女真蚕食殆尽,最终只能固守辽西走廊一线。崇祯帝嗣位之后,大明的政局更是日益崩坏,外有后金寇边之患,内有此起彼伏、日益高涨的农民起义。常年不息的战争使得大明帝国内外交困,值此之际,拥有战争主动权的皇太极,却为还何殷切与大明议和呢?

首先,后金国内的满汉矛盾较为激烈,皇太极需要稳定住后方。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满(女真)人对汉人血腥屠杀等残酷高压手段,引发了一起起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报复事件。努尔哈赤为确保女真人的安全,甚至下令:女真人出门不得单人出行,必须10人以上结伴同行,否则要罚银。可见,当时的满汉矛盾之激烈。而当时辽东的汉人是女真人的数倍之众,就使得皇太极更要急切稳定后方。

再则,后金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大明的贸易比较依赖。后金虽通过战争的手段,屡从大明寇掠大量的物资与财富。但通过寇掠所得的方式,毕竟很不稳定,而随着后金人口越来越多,明军又凭坚城固守,使得后金寇掠的成本越来越高,也难以满足其需求。故而,皇太极迫切希望通过与大明议和,以恢复与大明的正常贸易。

第三,皇太极并无取代大明的信心与打算,故希望通过议和以让大明承认其对辽东的侵占。东方的国家与部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军队战斗力都是自“太祖太宗”之后而渐趋衰弱。终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近三十余年也没有能完全占领辽东,更别说广阔的大明内地。事实上八旗的战斗力也就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这两代人。自多尔衮、多铎死后,八旗战斗力就严重退化,所以跟满清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吴三桂才敢在其晚年公然反清,而平定三藩就已经靠汉军绿营了。

所以说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至於要取代大明而据有天下,是很不切实际的,只能是偶尔意淫一下的想法而已。有一句俗语叫“胡人无百年之运”,这并非迷信或对胡人的诅咒,而是对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兴衰历史而总结出的规律。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其人口较少,社会结构简单,经济较为单一,其抵制风险的力量就甚为薄弱,其部落很容易分裂消亡。在我国的历史上,北方诞生了很多强盛的游牧民族,都是风一般地来,迷一般地消失。

故而,皇太极希望通过与明朝议和,以让大明承认其对辽东地区的侵略所得。事实上,若不是农民军搅局,大明再能支撑二三十年,后金(满清)也将随着其军队战斗力的迅速下降而将不足为患。

参考史籍:《明实录》、《明史》等等;


历史闻知社


清军在1644年以前与明朝的斗争,不一定就是推翻明朝,很可能和历史上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一样,因为物质紧缺而南下掠夺资源。

不止是皇太极积极和明朝议和,就连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也是积极提议议和的,为什么,因为对于明朝来说,可以允许其有萨尔许,允许其有松锦大战的失败,但是清军无法承受其中任何一次的失败。

在皇太极议和的条件中:

第一,两国有吉凶大事,须当互相遣使庆吊;

第二,每岁明朝馈清国金万两,银百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第三,清朝一方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进入明境者须捕送于清;明之叛人进入清境者亦须捕送于明;

第四,各君其国,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以塔山为清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进行互市贸易。

简单来说,就是两国要以相同地位进行交往,划定界限,并且进行互市贸易,这都可以理解,但是第二点,可能看起来有点过分,开口要钱,每年就是百万两白银,但是,这不是单纯的所求,而是以“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为条件的,一千斤的人参,一千张貂皮。如果崇祯心狠一点,自己先“追脏助饷”弄出七千万,至少可保明朝70年平安(当然这是开玩笑,因为人的贪欲会越来越大),但是,以当时明朝的条件,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崇祯年间一年税收只有400万两,要知道万历年间,生个儿子,接礼钱就得几十万两。

所以,皇太极议和是有诚意的,因为皇太极虽然是少数民族出身,但是自身文化还是可以的,他不想用最野蛮的方式来维持政权的生存,但是,明朝的文官集团也好,甚至是宦官集团也好,他们都不跟你一个少数民族讲道理,他们认为你们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不跟你讲,应该先打你一顿再说,打不过了,那就更不能讲道理了。

所以,满朝官员都认为应该严厉打击这个后来崛起的军事集团,这和明朝以前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以及万历三大征的胜利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是,以前的国力强盛,到崇祯的时候,国力衰微了。

如果这个时候,崇祯和满清达成了议和,虽然,不能保证满清日后不向关内扩张,但是,可以给明廷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抗农民起义。从而避免两线作战。

从这方面来说,皇太极是一个智者,能用和平解决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动手呢?明朝反而是一个,能动手解决的事情尽量别吵吵的人。


史论纵横


大明亡于内乱,大明有十倍于后金的国土,十倍于后金的人口,大明可以失败一次两次三次,但是后金不同,只要败一次,就没有底牌了,这就像一个富翁和一个农民一块下海经商,富翁可以经历多次失败,可是农民失败一次就没有资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