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如果在皇太極圍攻北京時,直接去瀋陽掏皇太極的老窩,會實現五年復遼嗎?

江東汪郎


皇太極率軍奔襲北京的時候,袁崇煥如果能攻打盛京瀋陽,必定大獲全勝。但是袁崇煥不敢,並且在這個階段,袁崇煥還犯了幾個致命的戰略性錯誤。

皇太極千里奔襲北京,本身就是一個大賭。和甲午戰爭時候,日本以舉國之力賭國運的做法如出一轍。這種國運之賭,賭贏了就國運昌盛,賭輸了就註定一無所有。只不過,皇太極到底還是賭贏了。


其實,皇太極繞道蒙古突襲北京,已經帶走了後金的主力。從盛京向西借道蒙古南下,皇太極繞了一個大圈。這個期間,盛京駐防是空虛的,袁崇煥如果出擊盛京,獲勝的希望非常大。並且有可能讓皇太極中途不得不回防盛京,北京之圍也就不一定會發生。

在當時的情況來看,皇太極後顧之憂還是挺大的。並且在皇太極南侵的隊伍中,很多人就非常反對皇太極這種冒險的做法,一旦失敗對於後金將是滅頂之災。不過,皇太極也的確是一代梟雄,從盛京出發的時候,就打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依然堅定地朝北京進發。


而袁崇煥這一邊,袁崇煥堅定地拒絕了攻打盛京的選擇,而是星火兼程馳援北京。袁崇煥的想法很簡單,沒有把皇太極圍堵在寧錦防線之外,而是讓後金軍進入中原,他罪責難逃。因此,得知皇太極的目標是北京以後,袁崇煥也只有率兵直奔北京。

由於皇太極是繞道而來,袁崇煥很快就逼近了後金軍。而這個時候,袁崇煥又犯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對後金兵追而不截,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袁崇煥的想法,是借北京城龐大的防禦工事,對後金軍形成圍堵。然而這樣一來,皇太極雖然陷入危險之中,但是也意味著將戰火引向了京師。皇太極沒有被滅,袁崇煥反而被崇禎皇帝給滅了。

所以,袁崇煥當時的處境,在皇太極入關以後,袁崇煥是有能力出擊盛京的。不過,袁崇煥畢竟只是一個邊將,在盛京與北京的抉擇中,袁崇煥身不由己。


蘇綻


讓袁崇煥去偷襲皇太極的老巢,這是軍事外行一廂情願的幻想,除了送人頭,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首先,袁崇煥必須救京城,這是原則立場的大問題。同志們要搞清楚,皇太極攻打的是京城!明朝的首都。崇禎還在城裡面坐著呢。人家皇太極這才叫做攻敵必救。

京城都被圍攻了,皇帝分分鐘就要被俘虜。各地明軍肯定要把京城和皇帝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不顧一切去千里勤王,保衛京城,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誰要是在這事上犯糊塗,那就不是能力的問題了,而是忠心不忠心的問題。

袁崇煥又不是傻子,他能不明白裡面的道理?如果他不去增援京城,不管京城有沒有陷落,他袁崇煥的腦袋肯定是保不住啊。

第二,袁崇煥打不下瀋陽。

就算袁崇煥昏了頭,要趁機攻打瀋陽,也打不下來。還會一敗塗地。

明軍早就喪失了野戰的能力和勇氣,平原曠野遇到清兵每次都是一觸即潰!袁崇煥深知明軍戰鬥力之低下,才實事求是的提出“憑堅城、用大炮”的作戰思路,充分發揮明軍火力強的優勢,避免機動性弱的劣勢,用這種戰術取得了寧錦大捷。

現在要明軍放棄堅固的城池,在東北三江平原的曠野上去偷襲瀋陽,這不是把羊送入虎口嗎!

從寧遠到瀋陽,陸上距離280多公里!

將近600裡地,以步兵每天行進70裡計算,最少需要8天才能到達瀋陽。八天的時間!幾萬明軍在沒有遮蔽的東北大平原上行軍,清兵能不發現嗎?真當清兵的斥候是瞎子聾子嗎?明軍還怎麼偷襲。

假如我是皇太極,發現明軍偷襲瀋陽以後。

我有三個選擇,一是大軍迅速回援。用五天左右的時間,從後方追上明軍,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殲滅。

二是放棄瀋陽不顧,集中全力攻打京城。打下了京城,還要什麼瀋陽啊。

三是回師攻打寧遠,抄了袁崇煥的老窩。切斷明軍後路和糧道,數萬明軍必將不戰自亂。


上將噯福斯


不可能完成五年復遼,並且,袁崇煥只會死得更慘。理論上說,袁崇煥軍隊駐地也確實在北京和瀋陽之間,距離也差不多,直取瀋陽,一戰而平遼東;皇太極必然回兵,北京之圍自然解了。但想想可以,但沒有可行性。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與歷史上"圍魏救趙"有本質區別。圍魏救趙,是三方,即齊國、魏國、趙國。齊國攻魏國的目的是救趙國,成不成功,趙王死不死,都不重要;而袁崇煥攻擊沈陽救的是北京,是皇上。這叫攻敵之必救,袁崇煥沒選擇餘地:失敗了,皇上沒了,袁崇煥得死;成功了,明朝的御史相當厲害,一張嘴都能把死的說活了,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袁崇煥還得死。

第二,皇太極用了"聲長擊西"的戰役困住了袁崇煥。在皇太極出兵直搗北京的時候,皇太極不是揚長而去的,而是派了部分將領對袁崇煥佯裝大規模的襲擾,袁崇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第三,皇太極有10萬精兵,是非常有戰鬥力的;並且,皇太極借道蒙古,從喜峰口攻入大明,正好繞開了袁崇道重兵部署的防區,而其他防區的部隊是沒什麼戰鬥力。根據袁崇煥判斷,他不把關寧鐵騎帶回來,北京是守不住的。



江曉01


圍魏救趙這一招,袁崇煥怎麼會想不到?皇太極又怎麼會想不到?趁皇太極出兵圍攻北京之時,明軍出其不意,直接發兵瀋陽,拿下後金的都城,看起來是很完美的一個計策,也是一個很簡單的計策,但真正執行起來,考慮到各個因素之後,會發現這個如果袁崇煥敢這麼玩,他自己和大明王朝,只會完蛋的更快。

袁崇煥實際上並沒有想到後金軍會繞開寧遠,直接攻擊京師,所以在應對方面,袁崇煥實際上是處於被動的。後金軍即將兵至喜峰口之時,袁崇煥的追兵趙率教才趕到,並且中了後金的埋伏,全軍覆沒。從這裡可以看出,後金軍的推進速度是非常快的,這也側面反應了明朝關內防線的脆弱。

所以,如果袁崇煥敢於在這個節骨眼上率領精銳部隊去偷襲瀋陽,以明軍步兵的推進速度,至少需要七八天時間。但京城一線的防禦,是否能支撐得住後金主力七八天的攻擊,這就說不準,從史實的角度看,袁崇煥率領主力回防京師之後,雖然最終擊退了後金,但其本身的損失也是非常嚴重的。如果讓早已退化嚴重,吃空餉多年的京城三大營面對後金軍,後果不堪設想。

再者,以袁崇煥當時手下兵員的素質而言,是很難與後金一戰的。雖然當時袁崇煥的關寧軍有一批精銳的騎兵,但主要還是以步兵為主,靠步兵去發動奇襲,這是很不現實的,一旦目標暴露,各地的後金軍隊完全可以出來將之聚殲,要知道,當時的明軍在野戰上已經被後金嚇怕了,只能依靠堅固的城池和紅衣大炮自保,一旦玩奔襲,可謂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風險太大。

更為重要的是,袁崇煥是明朝的臣子,明朝是朱家的私人財產,朱皇帝是天下的主人。所以,在危難時期,什麼江山社稷,百姓安危,都不如朱皇帝的命重要。因此袁崇煥在面對此局面時,考慮的面兒必然不能僅限於軍事層面,更重要的是政治層面,如何能夠令皇帝百分之百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這一點上,不能出任何問題。因此,袁崇煥的選擇,只能是率軍回援京師。


庭州行者


不可能的,首先滿清軍隊幾乎所有的都是騎兵。每天行軍可達百里以上,而反觀明朝軍隊?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寧遠城(就是今天的遼寧省興城市)距離瀋陽(滿清稱盛京)有三四百公里,這樣距離明代步兵最少也得二三十天才能到達目的地,就這還僅僅是行軍不算與滿清軍隊發生的攔截作戰的時間。時間上於抵達北京二者距離相差無幾,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到達北京去救駕是在大明帝國境內行軍,糧草補給,還幾乎不會發生於滿清軍隊攔截作戰。這個就首先限制了偷襲滿清朝廷(盛京)的可能性了。


愛看愛思考


我說如果真的袁崇煥去偷襲瀋陽皇太極的老窩成功了,會出現怎麼樣的後果後金極有可能覆滅。後金覆滅後果遼餉停徵,遼西將門能答應嗎?滿朝分潤軍餉文官能回答嗎?全國各個徵收遼餉各級衙門能回答嗎?(火耗是大筆收入)我估計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就一個龐大集團開始挖坑埋人了。還有毛文龍的死我估計是遼西將門運作。(好像公司做項目倆個團隊負責,一個團隊的負責人以外離開了團隊解體了。公司只能更依靠另一個團隊。)這是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看法。


逍遙魔1


不可能,袁崇煥根本沒那個膽量。他的“”5年平遼”完全是信口開河,被崇禎當真後,又寄希望與後金求和。無故擅殺毛文龍就是向後金示好。指望他進攻後金是一廂情願。


根號163141749


後金是漁獵民族出身,可以沒有瀋陽,統治者皇太極也不在瀋陽。但是明朝作為農耕國度,不能沒有皇帝身處的京城。

【防禦比攻擊難,就像一個氣球,只要刺一個小洞、腐蝕一點氣層,就能打破整個氣球。】

所以京城被圍,第一反應就是回京勤王。後金軍隊騎兵為主,在中國封建時代,凸出速度快。是否存在的遼東鐵騎,即使存在,也只能快速回京,和城外的後金軍隊打一場,或者玩追逐遊戲。

後金對於火器的熱衷不亞於明朝,想要攻打瀋陽,明軍必須裝備大量的火器,而且需要足夠的後勤保障。所以不可能使用騎兵突襲,只能讓步兵帶火器去。而袁崇煥所在的關隘到瀋陽直線距離接近300千米,實際路線更長,急行軍至少要走一個月。一個月內深入敵佔區去攻打敵方大本營,敵方會輕而易舉的讓明軍抵達瀋陽並攻下瀋陽?


黑眼歷史觀


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偉大的民族英雄。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更評價袁崇煥為明朝末年愛國領袖。

1629年年底,當皇太極孤注一擲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繞道蒙古進攻北京的時候,袁崇煥如果帶領關寧鐵騎進攻後金的老巢瀋陽,有沒有可能一舉打垮後金呢?

毫無疑問,答案是肯定的,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絕對可以攻克瀋陽,搗毀後金的老巢。

因為皇太極進攻北京的十萬後金軍主力已經是後金的主要力量,除了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四大貝勒以及多爾袞阿巴泰阿濟格多鐸豪格等後金名將傾巢出動。後金留守瀋陽等後方的部隊相當空虛。

北京保衛戰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可以擊退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何況留守後方的後金極少數非主力,袁崇煥如果圍魏救趙攻克瀋陽,將立下蓋世奇功。

那袁崇煥為什麼沒有帶領關寧鐵騎進攻後金兵力空虛的瀋陽呢?原因在於袁崇煥是對崇禎帝赤膽忠心的忠臣,這就是所有忠臣都經常犯的失誤即對皇帝的愚忠。

從袁崇煥救援北京之前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袁崇煥對崇禎帝的忠心耿耿的愚忠,當副總兵周文鬱提出不宜去北京與皇太極決戰的時候,袁崇煥大義凜然地說“君父有急,何遑他顧,苟得濟事,雖死無憾。”

由此可見,袁崇煥已經忠令智昏,他不惜一切代價要在北京城下與皇太極決戰,以保衛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崇禎帝,對崇禎帝無原則的愚忠,決定了袁崇煥的悲劇命運。

其實袁崇煥即使自己帶領關寧鐵騎救援北京,也可以派孫元化等抗金名將帶領留守的關寧軍進攻瀋陽,再派皮島的毛文龍部下近三萬人進攻遼東半島,兩路夾攻可以大破後金軍主力傾巢而出的後金後方。

毛文龍雖然死了,但毛文龍部下的戰鬥力仍在。這不能不說是袁崇煥的失誤,對崇禎帝的愚忠讓袁崇煥除了關心崇禎帝的安危,其他進攻後金的戰略都被袁崇煥忘記了。

可以說同樣是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袁崇煥比岳飛對皇帝更加愚忠,岳飛還接到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才不得不撤退,而袁崇煥卻義無反顧飛蛾撲火一樣去全力救援北京的崇禎帝自投羅網,因此造成袁崇煥的結局也比岳飛更加悲慘。


厚德載物49847


京城是李自成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