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文化的形式——制度與契約。

今天這一篇會比較長,大家可以泡杯茶慢慢看,慢慢品。談文化的表現形式之“制度與契約”這個話題,先要有一點點高度。我們先聊一聊“道德“。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說的正能量,這種能量能積極地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團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與《也談計算機文化(二)》中說的智慧相比,道德是更深層的概念。道法自然,德化天下。道是自然的規律,德是內心世界,可以去感化他人。智慧呢?智是大腦思維,慧是對內心世界的感悟而能通達於智。人的大腦所理解的、所接受的“道德”我們稱之為智慧,不通達內心的智則不屬於道德的範疇。通俗的說能運用正能量的人充滿了智慧。我反正是充滿正能量滴 ≥▽≤

行為是指人們一切有目的的活動,它是由一系列簡單動作構成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被表現出來。人的行為不僅與個體的身心狀態有關,而且與個體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產生了行為。一個社會的全體或絕大多數成員所共有的道德行為體現該社會總體道德風尚。那麼一個組織、一個團隊的大多數成員所遵循的行為規範反映了整個組織、團隊的道德品質。

接下來我們再聊聊制度,制度即規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成員共同遵守並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制度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有三:其一文化是制度的來源,制度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二文化是柔性的、定性的,而制度是剛性的、定量的,大家經常看到的規範化的考核制度就是定量的業績考核+定性的行為考核進行綜合核定;其三文化的成熟將指導制度的制定,制度的完善反過來也將促進文化的更新。

好的,鋪墊結束了,現在我們來聊聊軟件行業的制度與契約。故事要從猶他州(Utah)的雪鳥城(Snowbird)講起,2001年2月一群具有反叛性的軟件開發人員在這裡聚集到一起,經歷為期三天的討論,他們制定並簽署了行業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敏捷宣言

英文版:

We are uncovering better ways of developing software by doing it and help others do it. Through this work we come to value:

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s

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Responding to changes over following a plan

That is, there is value in the item on the right, we value the items on the left more.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中文版:

我們一直在實踐中探尋更好的軟件開發方法,身體力行的同時也幫助他人。由此,我們建立了如下價值觀:

個體與交互 優於 流程與工具

可工作的軟件 優於 面面俱到的文檔

客戶協作 優於 合同談判

響應變化 優於 遵循計劃

也就是說,儘管右項有其價值,我們更重視左項的價值。

說道了敏捷宣言自然就帶出了自組織團隊的概念。一個人在團隊中的戰鬥力巔峰狀態一定是在受到足夠的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產生的,尊重和信任激發了個人內心的責任感、使命感、甚至潛能。一個成功的自組織團隊應該有以下特徵:其一自組織團隊一旦形成,那麼如果給定一個問題,在內部限定設置之後,團隊可以自己決定怎麼樣完成工作;其二自組織團隊自己決定最適合自己的流程/方法,當外部輸入到達之後,團隊自己決定用什麼方法來完成工作;其三自組織團隊應該不斷的評審自己的流程/方法,來進行不間斷的改進和調整,從而能夠反映團隊的持續進步,並且適當的對外部變化進行適配和反饋。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看到這裡老闆是不是覺得很難受,對一個項目完全沒有操控感,滿足不了控制慾。哈哈,其實我倒是覺得很爽,有了一個自組織團隊是不是隻需要負責接項目就行了,至於項目怎麼完成就不用操心,豈不是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發展。其實這兩種看法其實都有侷限,其中創業者最喜歡說的一個詞就是“我們”,對啊,你要把自己也當做自組織團隊的一員,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保持柔軟而敏感的內心,你才有心思去感悟生活中的智慧

基於互相信任的前提,敏捷開發提倡自治的全功能團隊。雖然在我們的開發過程中有很多強大的工具,比如Leangoo、Jira/Jira Agile、Axosoft OnTime Scrum、LeanKit、Microsoft Visual Studio Team Foundation Server、Worktile等等,當然我在實驗室裡的團隊使用的是大學同學傳授的zentao(禪道)+jenkins(持續集成),在此表示感謝(知名不具)。用過以後很多人覺得大家通過這些工具線下就可以組織開發了,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期望的是整個團隊坐在一起工作,從物理空間上創造更加便捷的面對面的溝通機會。因為我相信沒有比面對面交流更高效的溝通渠道了。大家要認識到交易在哪裡發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交流在哪裡發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真的,互聯網衝擊的只是面對面交易,而非面對面交流。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繼續信任這個話題,正是因為信任才有現在要講的透明!我至始至終覺得團隊的所有工作、問題都應該透明化,這樣能夠使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在任何時刻都能瞭解團隊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他們也可以隨時採取措施來解決問題和幫助團隊。很多人勸我不能什麼都跟開發團隊的成員講,比如開發總經費等敏感問題,但是我卻覺得這沒有什麼不能說,因為我自己也是團隊中的一員啊, 投之木桃,報之瓊瑤!在當前的疫情下,我們多次聽到了這句話,大家共奮鬥為什麼不能共富貴?只是要講清楚的是資金的用途,不僅僅是為了生活,也要應對風險,更要為了發展。於我而言,我不僅僅信任我們開發團隊的每一個成員,也信任我們的客戶!甲方乙方不是對立的!很多項目我們都做到了對甲方的透明!我們要做的是互相成就,這才是真正的雙贏!而且大家想一想沒有客戶協作在項目驗收階段是不是存在風險?沒有客戶協作彼此之間哪兒來的認同感?做一個項目認識一幫朋友,積累一圈人脈,成就一份事業,獲得一個穩定的項目來源,可持續發展真香!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啊,好像有點跑題,我們把話題迴歸到制度與契約。我們的團隊可以建立一些團隊規則,比如說代碼質量控制、入庫流程、團隊CI(CI,也稱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CI設計,即有關企業形象識別的設計,包括企業名稱、標誌、標準字體、色彩、象徵圖案、標語、吉祥物等方面的設計。)的建立等,例如我們可以統一著裝(格子衫&衝鋒衣?),定期組織團建,是吧,這些活動在短期內可以預見團隊的成長和默契的培養。在這裡我就不具體的展開如何制定軟件需求分析、軟件項目計劃、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軟件質量保證等過程中的行為規範了。不展開講是因為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因為我覺得真正的自組織團隊不需要,更妥當一點應該說不重視這些“書面的鍥約”。所謂契約就是立約雙方在權力與義務方面願望上的交集,制度是普遍適用的契約。除了“書面的契約”,還有一部分雙方的願望是無法達到承諾的程度的,這屬於“心理契約”的範疇。比如(1)良好的工作環境;(2)任務和職業取向的吻合;(3)一定的酬勞。這些是可以寫進合同的“書面的契約”,而自組織團隊更注重“心理契約”比如(1)安全與歸屬感;(2)價值認同;(3)機會與晉升……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最後,我們要學會擁抱變化。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敏捷某種角度來講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迅速,而是通過高效的協作,獲取快速的反饋,以便儘早做出調整,從而減少浪費,交付更大的價值。《周易·繫辭下》中有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其含義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 而“敏捷開發”裡的敏捷其意義就在 —— 不要等到“窮”了再去變!因為那樣我們可能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也談計算機文化(五)


嗯,《也談計算機文化(二、三、五)》跟大家聊了文化的三種形式:器物以傳世、文字與符號、制度與契約。至此也告一段落,下次我們從文化的傳承角度接著嘮,記得關注我喲,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