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布穀老師: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耶!


什麼鬼?竟然還有這樣的節日!


布穀老師其實和你一樣,看到朋友圈刷屏的圖片會心的笑了笑,然後趕快就來告訴你啦!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非得要批評和教育孩子最好還是在家中進行。


一家人可以在一週中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佈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


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


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一、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1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2一起吃飯時


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3父母脾氣變壞時


父母脾氣已經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


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4發生直接衝突時


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生直接的衝突。


倒不如把事情壓後,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


而且,父母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借鑑: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


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後悔不責備孩子。
  •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三、家長正確批評孩子的方法


四個時間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後果真的很嚴重!(家長必讀)


1低聲


家長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


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


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5適時適度


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彷彿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


因此,家長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每個人都難免犯錯,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布穀老師說: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已經弄清了什麼時間點不宜批評孩子?


又是否學會了該選擇什麼樣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了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很開心我們今天的文章又給你帶來了新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