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相声,你喜欢马季还是郭德纲?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会超过马季吗?

heyitaotao


马季是中国“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之一。由于历史环境的需要,他创作演出了很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和英雄人物的作品,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1985年当选“十大笑星”之首。一些人把惧内叫做“气管炎”(音同“妻管严”,即妻子管得太严)就是来自于马季的相声。

马季对中国相声的贡献是卓越的,在改革开放以前,艺人为了讨生活,说的都是传统段子(行话:老活)。一直到文革期间,相声不让说了,因为传统相声中有很多都是现在常说的伦理包袱(充当长辈找便宜,男女的成人内容)被批斗,慢慢的相声就消失在观众面前。而马季老师和唐杰忠老师合说的(友谊颂)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相声,当然是新相声,很快受到了热捧,他打开了相声回归舞台突破口!而且马季先生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相声,例如:《找舅舅》《一仆二主》《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吹牛》等多不胜数,奠定了在相声届的权威,而其培养的不少弟子,至今还活跃在相声的舞台上。可以说马季大师的影响力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直是中国相声的绝对主流。

随着马季大师的退隐,相声也逐渐走向没落。而在这时郭德纲拔地而出,通过他不懈的努力,让沉寂多年的相声又开始火爆起来。时代在变迁,观众欣赏相声的口味也在变化,郭德纲顺意潮流的,在演绎传统相声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时代潮流感,更贴近观众的生活,所以受到大多数观众喜爱。

郭德纲本人从小对相声的热爱和追求,从小就耳听目染受到艺术熏陶,很小就表现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郭德纲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习相声,先后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期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多年。

后来又先后拜相声大师侯耀文、评书大师金文声、京剧大师赵麟童为师,这也表明郭德纲对中国传统曲艺的喜爱和追求。这些经历对丰富他的相声表演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马季大师在世时,曾在许多打压郭德纲浪潮中挺了郭德纲,还给德云社题了字,这充分说明马老是认可郭德纲对相声的贡献。可以说,从相声专业知识上来说,郭德纲当今活跃的相声演员当中的佼佼者;从影响力来说他是独一无二的;从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来看他是有力的推动者。有了这些还不能成为大师吗?我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