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多次吃官司,唯這次供詞成亮點,主官為之錯愕

縱觀史上了不起之名流,不論怎麼排,李白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儘管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李白的名字依然可謂響徹雲霄,受到世人的無比尊敬,“人生有酒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瀟灑氣魄仍舊深深影響著今人。


李白一生多次吃官司,唯這次供詞成亮點,主官為之錯愕


今天,不談李白在史上的地位,談談他走上公堂的趣事。古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便才高八斗如李白,難免會偶爾惹事官司上身,李白一生官司多次,既然吃了官司,堂前受審就得招供,這樣一來供詞就是重中之重,不過李白作為文化名流,供詞自然會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一次李白的供詞一出,竟然全堂為之驚愕,主官驚慌失措,形式瞬間逆轉。這一供詞可謂最亮供詞,怎一個狂字了得!簡直就是一篇奇文,不信請看。

究竟是什麼樣的供詞這樣牛呢?下面接著侃。

提到李白吃官司,人們總一定會想到李白因永王李璘案獲罪之事:李白一生博學多才但性格灑脫,因為性格所致所以大半生懷才不遇,直到進入永王李璘幕府成為幕僚。這一次李白是懷著一腔熱血期望很高,本以為這次可以一展宏圖志,貨賣帝王家了。誰料永王竟然心懷不軌,起兵反叛,天寶十六年,兵敗獲刑,累及李白,因此獲罪入獄,幸得有郭子儀等人的力保,最終被流放夜郎而了結此案。


李白一生多次吃官司,唯這次供詞成亮點,主官為之錯愕


李白因受到永王的累及入獄,但今天要說的供詞並不是這次在獄中所寫,而是一次因酗酒鬧事過堂而寫。

話說,李白灑脫飄逸的性格哪裡受得了朝九晚五的束縛,翰林院工作了幾年後,竟然動了辭職之心,天寶三年(公元745年),李白一紙辭職書遞交給了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有意挽留,奈何李白離意已決,玄宗無奈,只得賞賜一筆不小的銀子,然後放行。

拿著這一筆不菲的酒錢,李白騎毛驢離開京都長安而去,一路歡飲一路詩,好不安逸。這一日李白欲登華山而找靈感,一進華陰縣(今天的陝西渭南)李白鬧出了一則歷史笑話,因此李白的千古名供詞就此產生。

嗜酒如命的李白,進入華陰縣後已然成為了一個市井醉漢,渾渾噩噩中,胯下之驢闖進縣衙竟然不知,這下可好,一個肆意擾亂辦公秩序之罪從天而降。被一班衙役押到大堂的李白,此刻酒意尚濃,面對縣令老爺,已然搖搖晃晃。


李白一生多次吃官司,唯這次供詞成亮點,主官為之錯愕


驚堂木響起,縣令一聲喝問:堂下何人?竟敢如此大膽,衝撞縣衙?此時的李白才緩過神來,留意到自己已然身處公堂之上,酒意頓時也去了三分。不過文豪就是文豪,短暫的驚愕過後,不做任何爭辯,一把奪過衙役遞過來的紙和筆,刷刷刷寫上供詞遞交上去,縣令接過供詞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餘生兩蜀,身寄長安,天上碧桃,曾食數課,月中丹桂,曾折幾枝。手有劍,胸有文,將相安排;眼如月,舌如箭,鬼神鹹服。曹子建之文章,是吾等輩;諸葛亮之謀略,不差毫分。英雄世上皆知,名望人間群見。曾得龍袖拭椅,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想知縣莫尊於天子,料華陰且大於皇都。天子殿前,尚且容我走馬;華陰城內,反不許吾騎驢。若問來由,請赴金闕。

供詞不但狂妄且文采飛揚,華陰縣令一時之間驚慌失措,玄宗為其擦拭過椅子,楊玉環為其端過硯臺,這不是翰林學士李白嗎!李白之名已然令縣令吃驚不已,然而李白竟然在供詞裡明說了,天子殿前我尚可騎馬來回,小小華陰縣城反而不允許我騎驢了?一切無需多問,如然要問,去皇宮問玄宗皇帝吧!


李白一生多次吃官司,唯這次供詞成亮點,主官為之錯愕


天呀,惹得起嗎?縣令自然知道遊戲規則,堂下這個醉漢,並非他一個小小的華陰縣令惹得起的,只得走下堂中,躬身禮待之。命衙役牽來李白那犯事之驢,笑臉送之。

李白也不客氣,飛身上驢,慢悠悠驅驢而去……

也難怪聖人會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胸有學識之人,走遍天下都吃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