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掌握技術,卻不建造核動力航母, 中國: 法國教訓不能忘!

法國在國際舞臺上,一直都是一個喜歡特立獨行,且浪漫而高冷的存在。表現在武器裝備研發上也具有一貫性,保持這個脾氣秉性。但高冷歸高冷,真要是到了需要斤斤計較的時候,哪怕是再孤傲的法國人,也得在國會的重要人物面前,在錢的面前,低下高昂的頭。眼看著老美的新一代核航母服役,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海試,中國的新國產航母下水,曾經十分沉穩,而今卻囊中羞澀的法國人,眼下也是真著急了。

中國已掌握技術,卻不建造核動力航母, 中國: 法國教訓不能忘!


在服役了15年之後,法國的唯一一艘,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艘4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開始了為期18個月的中期大修。“戴高樂”號是一條僅次於美國“尼米茲”級的中型核動力航母。這倒也不是說法國人就只需要一條中型航母,而是在經濟狀況不佳時的無奈之舉。法國人的經驗證明,花中型航母的錢卻想具備大型航母的戰鬥能力是行不通的。

為了省錢,法國人不得不壓縮了噸位和甲板面積。結果建好後發現甲板太短,預警機和重載攻擊機難以起飛,沒辦法就只能加長了一段飛行甲板。為了繞過艦用核反應堆的高昂投入和技術難關,法國人投機取巧地直接使用核潛艇的K15反應堆,結果又造成了動力部分的一系列問題。顯然,過分的省錢帶來的後果只能是性能和可靠性上的大幅縮水,這讓“戴高樂”號的服役生涯直到今天仍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的病痛。

中國已掌握技術,卻不建造核動力航母, 中國: 法國教訓不能忘!


目前世界最強的美國擁有10艘尼米茲級航母和1艘福特級航母,共計11艘大型航母,個個排水量超過10萬噸,而且都使用的是核動力系統。美國航母已經完全進入核動力時代,而中國航母技術起步太晚,中國的航母之路走得頗為曲折不易,但是就像中國其他很多偉大的事業一樣,都是先苦後甜的。中國在航母上面已經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中國不僅有遼寧艦,還有一艘國產航母002山東艦。另外,據說我們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已經出現了航母分段,中國的航母就是採用分段的方式進行建造的,儘管我國航母的發展速度相比於其它國家快一些,但是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中國已掌握技術,卻不建造核動力航母, 中國: 法國教訓不能忘!


例如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法國的航母發展就企圖一口吃成個胖子,心急的結果令其處於尷尬境地。法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航母的國家,但都是在別國艦船的基礎上修修改改,從來沒有完全實現國產化。然而法國企圖在戴高樂號航母上一舉實現核動力和航母國產化兩個目標,直接沿用了與新一代核潛艇相同的核反應堆,不料造成動力系統的重大缺陷,最大速度只有25節,以至於成了當時最慢的航母,一度成為各國軍事評論家的笑談。

儘管“戴高樂”號建造成本很低,但也能充當門面,可是它的每一次出海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顯然是法國在沒有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才建造的,雖然中國已經將核動力成功運用到船舶上,但是不等於中國在建造核航母方面已經有了充足的準備和絕對的勝算,所以鑑於法國的教訓,為了質量考慮,我們中國還是選擇比較穩重穩妥的方式,如果中國有一天真的開始建造核動力航母了,說明中國真的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充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