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多短命,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據統計,中國古代自秦始皇稱帝后,一直到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共產生了495位皇帝,裡面包含了死後被追封的73位,這73位只有皇帝之名,並無皇帝之實。其中超過80歲的有5位,超過70歲的有8位。(短暫割據政權不在其列)平均壽命大概只有三十幾歲不到四十。

明朝皇帝多短命,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朱元璋締造的大明朝延續了276年,共有十七朝,十六帝。其中明英宗朱祁鎮兩度稱帝,有兩個年號,一人獨佔兩朝。這十六位皇帝中,活的年齡最大的是太祖朱元璋,去世時七十一歲。其次是成祖朱棣,活了六十五歲。其餘諸帝中只有嘉靖皇帝和他的孫子萬曆皇帝超過了五十歲。餘者駕崩時大都不足四十歲。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未滿一年便赫然崩世,終年四十八歲。萬曆的兒子朱常洛,即位一月就嗚呼哀哉,一月內父子兩代皇帝接連去世,這在歷代都十分罕見。由於老皇帝去世早,明朝後世諸君大多都是少年即位,正統和萬曆更是童年即位,正統九歲,萬曆十歲。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天啟、崇禎即位時還都是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

明朝皇帝多短命,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至於明朝皇帝為什麼活不長的的原因當然有很多,有遺傳因素,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其中建文帝、崇禎帝是意外而亡,不在討論之列。

一般認為,朱棣的後代,多多少少患有一些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這對他的子孫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當然這也是後世的猜測,也不是主要原因。

要說皇帝日理萬機,萬幾宸函,國事繁重,容易造成過勞死。明朝的皇帝的早死還真跟這些原因沾不上邊。他們多數都不是勤政的主,有的更是躲進深宮裡幾十年不上朝,不接見大臣。

明朝的皇帝不像清朝,清朝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歷代皇帝比較注重弓馬騎射,身體素質比較好。明朝除了太祖、成祖戎馬一生,子孫後代一輩子躲在後宮裡養膘,萬曆皇帝更是肥胖到舉步艱難,走路都需要小太監給他託著大肚子。

縱慾酗酒也是皇帝們早亡的一大原因,歷代帝王都難免俗,一頭扎進溫柔鄉里,樂此不疲。太后活著時還有所顧忌,太后一死便開始為所欲為。泰昌帝就是個典型,老爸活著時壓抑了半輩子,老爸一死,他就整天泡在後宮裡,盡情釋放,不到一月身體便被掏空。

明朝皇帝多短命,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此外,好丹藥也是明朝皇帝的通病。成化、嘉靖時,宮中養著大批道家方士,號稱能練出長生不老藥。皇帝都怕死,儘管神仙道士們已經忽悠了幾千年。但他們依然願意相信他們,吃了大量含汞的仙丹,不但不會長生不老,而且毒素還在日益侵害他們的龍體。

以上這些只是一些大的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明朝皇帝好玩、喜歡折騰等等也是他們福壽不永的原因。

明朝皇帝多短命,大都沒有活過四十歲


皇帝雖是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卻不是最幸福的人。上天是公平的,損有餘而補不足,不可能天地所有精華都要一個人佔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