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鬼李賀的一首諷刺詩,斬龍足嚼龍肉,充滿激情與浪漫!

這是筆者第一次分享詩鬼李賀的詩,錢鍾書評論李賀說:“其於光陰之速,年命之短,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每感愴低徊,長言永嘆。”李賀是地地道道洛陽人,宋代之後與李白李商隱並稱“三李”,唐代有名的大詩人,令人不解的是李賀現存的238首詩沒有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筆者認為是詩鬼的詩風怪異奇特又荒誕,幻情奇彩,前無古人,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大多淺顯易懂。“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戾氣太重,“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又太迷幻,李賀的詩雕琢塗飾,天花亂墜。

詩鬼李賀的一首諷刺詩,斬龍足嚼龍肉,充滿激情與浪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李賀的《苦晝短》,此詩作於元和年間。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李賀此詩即為諷喻此事而作。

《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飛逝的時光,請您喝下這杯酒。

我不知道蒼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運行,消磨著人的年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處,太一哪裡真有?

天的東方生有神樹,下置神龍銜燭環遊。

我要斬斷神龍的足,咀嚼神龍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迴,夜晚不能潛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黃金,食白玉?

有誰見過任公子,升入雲天騎碧驢?

劉徹求長生,最後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爛成骨,嬴政求仙藥,死後棺車白費了掩臭的醃魚。)

詩鬼李賀的一首諷刺詩,斬龍足嚼龍肉,充滿激情與浪漫!


詩的開頭,詩人請時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時間勸酒,是因為詩人對此深有感觸:一是概嘆時光飛逝,人壽促迫。一個“煎”字,表現出虛度年華的痛苦心情;一是認識到人生必死的道理。

以“吾不識”與“惟見”相配合,排除不相關的事情,將目光聚焦到人壽短促一點上,既照應了題目“苦晝短”三字,又使作品產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為綱,展開後面的內容。

詩鬼李賀的一首諷刺詩,斬龍足嚼龍肉,充滿激情與浪漫!


詩人作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斬斷神龍的腿,把龍肉吃了,太陽無法運行,晝夜不在更替,時間也就凝固不動了。這是詩人的幻想,這個幻想充滿著激情與浪漫的氣質。

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忙於尋找不死之藥,派方士入海求仙。結果身死巡遊途中,耗費許多鮑魚,難掩屍體的腐臭,從“多滯骨”、“費鮑魚”數字中,詩人對歷史上愚妄的統治者作出無情的嘲諷,鋒芒十分犀利。

詩鬼李賀的一首諷刺詩,斬龍足嚼龍肉,充滿激情與浪漫!


詩人把“食熊則肥,食蛙則瘦”與“斬龍足,嚼龍肉”聯繫起來,使那種富於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滿了煙火味與人情味,形成李賀詩歌獨特的藝術境界。加上青天、黃地、白玉、黃金、碧驢等多種色彩的調和搭配,真有點古色斑斕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