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東晉時期琅琊王氏與司馬氏

千年文化,浩然史觀,關注我,幫你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豪族這一詞出於《後漢書·王龔傳》中:“王龔字伯宗,山陽高平人也,世為豪族。”提起豪族,我們腦海中便會自然地浮現出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蠻橫而不講理的種族,歷史上的豪族真的是這樣嗎?

實則不然,豪族是指地方上勢力強大的氏族,把他們稱為豪門大族。而我國古代最早的豪族則是春秋時期出現的,像晉國是出現的趙氏、韓氏、魏氏便是最早的豪族。在秦朝和漢朝的時候,豪族便是一股很強大的勢力,甚至對朝廷形成了一定的威脅。那麼東漢的豪族到底和王朝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王朝非常忌憚豪族呢?

溯其本源,我們還要看看東漢王朝是如何建立的,王莽奪權篡位取代了西漢,但是王莽稱帝建立了“新朝”後首先打算對西漢的制度進行整體上的改革,基層的農民受到的保護更多,而且更公平,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王莽正是被這群農民給推翻的,新王朝只用了十六年就倒臺了。

其實王莽的改革許多都不合理,王莽篡位新朝廷中舊西漢的官員佔據了朝廷的一多半,而王莽也十分看不慣這些“舊臣”,針對他們還有了等級分化,比如新朝的官員在宴會之中可以隨便入座,而“舊朝”官員只有身體不舒服或者讓其坐下的時候才能坐下,否則不得入座。

這一行為引得原西漢官員非常不滿,卻因為他是陛下而無可奈何。在經濟方面,由於王莽改革了貨幣,導致物價變得高了起來,買東西的人們越來越少,商人也賺不到錢。王莽先後進行了四次貨幣改動,農民們普遍不適應。而且由於物價越來越高,農民心中很不舒服,卻也只能接受現實。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王莽篡權

終於新朝末年,漢王朝後裔劉秀在綠林赤眉起義中趁勢而起,可是單憑劉秀一人卻無法翻出風浪,他必須藉助豪族的力量。

終於在劉秀征服了各個地方的豪族勢力之後,開創了東漢王朝,但是劉秀只是暫時的獲得了豪族的支持,當王莽被推翻後,劉秀如何鎮壓和管理這些豪族,所倚豪族的存在是劉秀當時不得不直接面對的一個事實。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光武帝劉秀

豪族所倚為世家大族,他們在政治上世世代代為朝廷官員,幾代人的傳承自然而然就強大了起來,但是隻在政治上為官如何能成為一個強大的氏族?他們涉及還到了經濟和文化方面,兼併土地、佔領了田園將它們變成了自己的領土,收買奴隸為自己服務,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豪族的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般都擁有私人的莊園,還有許多部下追隨著他們部下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現在的豪族可謂是羽翼豐滿,逐漸的這股勢力演變成了朝廷都忌憚的力量。劉秀為了籠絡豪族,大量的任用他們,給予了他們官位並與強大豪族的子女聯姻使得豪族成為了東漢社會的一根支柱。

在西漢劉邦統治時期,專門針對豪族設置了酷吏和刺史,用他們打擊豪族,但豪族眾多,這個方法沒有有將豪族打擊的有多慘痛,不過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徙陵制度是最為有效的,根據《漢書》:“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併兼之家於諸陵”,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大豪族的發展空間。

但是徙陵制度在漢元帝之後便禁止了,由於當時朝堂上的大臣們和平民百姓普遍反對徙陵制,在永光四年十月便將徙陵制度廢除了。隨著漢元帝將徙陵制度的廢除,導致了關東的一些豪族勢力抬頭,那一定是必然的事實。

不論是王莽統治時期的“王田令”、劉邦時期的“徙陵制”又或者是漢哀帝繼位後推行的“限田”之議,都是試圖打擊豪族,抑制兼併土地的措施,從這裡研究可以看出來當時豪族究竟是強大到了哪種程度才能讓幾代帝王對他們如此忌憚推行的政策卻又只傷及皮毛。漢元帝對豪族一味妥協與退讓的這種態度,雖然表面上減緩了朝廷與豪族之間的矛盾,但豪族卻開始輕蔑朝廷,並且一定程度上他們的實力再次得到了發展的空間。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漢元帝

由於豪族有一定的武裝實力以及個人據點,在新朝末年的戰亂爆發之後,各地的豪族紛紛自保,率領著自己的宗族及附近百姓和賓客,龜縮在自己的據點中。他們的這種保護降低了戰亂對自己勢力所造成的破壞性,而收容的百姓會因為感激而繼續跟隨著自己,實則加大了自己宗族的凝聚力以及人馬。

豪族普遍都是更始政權,但更始失敗後,他們又紛紛支持當地的勢力強大的政治人物,就這樣在各個地區形成一個個割據勢力。就在這種形勢下,劉秀開始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從而征服豪族,在後面攻打王莽新朝時起到了作用。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劉秀和原配及皇后

但這畢竟是豪族,自己擁有一方勢力怎麼可能願意服從劉秀的領導呢,所以在劉秀攻打下來的地區,他們的叛亂是經常有的事情,比如說:在劉秀奪取魏郡之後,卓京與魏郡大姓聯合準備叛亂,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陰謀,幸虧劉秀及時發現,發兵消滅了卓京的隊伍才阻止了這次叛亂。

類似於這種叛亂還有很多很多。不過好在的是最後都逐一被鎮壓了下去。當時以“平定安集”為主的政策也是劉秀對付豪族的主要手段。在劉秀佔領了州郡後,根據《後漢書》記載“悉更置屬縣令長以鎮撫之”而迅速恢復統治的秩序。

但如果地方的官吏循撫不力,甚至欺壓當地的豪族,那麼豪族反抗的事情依然會發生,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守長者,守鬲縣長,非正官也。”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當時的守鬲縣長有侵犯豪族利益的地方,從而引發了豪族的不滿與反抗,這件事情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社會動盪,但也反映出來雖然豪族被鎮壓,但是在有些地方依舊有著不小的勢力,所以導致東漢朝廷不得不對他們有很大的顧忌和防範。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東漢時期的人

劉秀在建立東漢政權的過程中,豪族依然發生過武裝叛亂根據《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記載建武十五年六月“詔下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但是這一指令頒發下去,損害了很多豪族的利益,便立刻激起大規模的叛亂。

儘管劉秀很快平息的豪族的這場叛亂,但是也從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訓,從此以後對豪族的動向密切關注, 雖然各地的豪族都曾極力反抗過劉秀建立政權,但是後來被武力鎮壓,被迫接受了統治。雖然說劉秀成功的復興了漢室,但是他該如何在這個都是豪族的政治中前行,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於是他推行了“吏治”,抑制豪族本來就是漢代地方官的重要職責。漢武帝設刺史“以六條問事”也都與豪族有關,有了劉秀的撐腰,朝廷便開始嚴厲的打擊豪族,但是吏治抑制豪族勢力的同時,也大量傷及無辜百姓,其中基本上平民百姓一旦入獄,生還的可能性就極小了。因此,社會矛盾也開始日益尖銳,在當時看來,吏治的苛刻是個頑疾,人們開始期待“良吏”的出現取代“殘吏”。

狼狽為奸?看一看東漢時期,豪族和官吏有什麼關係?

漢安帝

安帝在位時,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當時人們崇尚神權,認為是天感受到了人民的民怨,而人民的名媛則是因為苛刻的吏治引起,於是便強烈的期待“良吏”的出現,於是很快世家大族藉助‘天意’迅速崛起、官僚集團形成,社會動盪不安。


參考文獻:

•《後漢書·王龔傳》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

•《資治通鑑》

千年文化,浩然史觀,關注我,幫你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