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最近这段时间,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相处机会,但近距离下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尤其最近学生开始在家上网课,除了最常见的懒惰、拖拉等毛病之外,不少家长还发现了另一个严重的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有家长私信说,他一直以为孩子努力了成绩提不上去,是因为能力限制,本来自己都想通了,只要孩子确实付出了,考多少分都不重要。可这段时间他发现,孩子听网课时一直在做笔记,尽管笔记本排版漂漂亮亮的,但问到里面最基础的问题,孩子居然都会犯难。

“我觉得她上课根本就没好好听,全用来写笔记了,没往脑子里去”,这位家长如是说道。

事实上,在如今以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大环境下,孩子能否拥有听的能力,也是影响分数的一大因素。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01什么是听的能力?

一位声音专家在演讲中指出,现在大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丧失倾听的能力。

事实上,无论交流还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60%的时间都是用来倾听别人的。而孩子擅不擅长倾听,便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脑海中保留的内容。

尤其是书写、影像、录音等各种形式的发展,减轻了人们的记录和记忆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把倾听当回事。

看起来这似乎不重要,但孩子每一次上课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倾听能力的影响。

若老师说完之后,只是在他的耳朵里过了一遍,却没有引发思考和记忆,那么这堂课就相当于白听了。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02孩子假装学习的三个表现

1)专注于自己的思考,从而忽略了听

有的孩子上课期间总爱钻牛角尖,有一个问题就开始自己思考,从而停下了听老师讲课的步伐。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听课是有选择性的,非常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比如:这个问题我不理解,必须想完了才能接着听;老师今天上网课的状态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为什么呢?

2)大脑处于游离状态

这类孩子比第一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弱,不仅上课没听进去,也没有进行思考,头脑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可能老师讲课的同时,他们脑子里想的还是中午该吃什么,昨天那把游戏真好玩。

表面上看起来坐在凳子上安安静静的,也没有什么小动作,可思绪就是不在状态。

3)追求形式

这类孩子就是案例中所说的那样了,老师讲课的所有东西基本都详细记录在笔记上,字迹工整、排版也不错。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但就是不会挑重点,把时间都花费在无谓的事上了。

事实上,一堂新课中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用笔记记录下来的,有的脑子可以直接理解,在倾听的当下就消化吸收了,只有那些无法短期理解、需要后期思考的才要记下来。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在上课期间采用这种方式,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以前家长无法感知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可能都认为问题出在学习效率或智商上,其实孩子有没有真正学进去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03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1)家长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本身听的能力就有所欠缺,做事情容易心不在焉。

而且有时碰到孩子犯错或有事情要说的时候,总是等不及听完,就开始谈论自己的看法。

也许父母还没有发觉,但孩子会有样学样,潜移默化中也变得急性子,倾听时不认真。

2)保护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能坐住,但无法坚持听老师在说什么,就属于专注力不足的一种表现。

他们的大脑状态往往是涣散的,这不仅不利于学习,到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拖后腿。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事实上,专注力是孩子与生俱来并慢慢发展的,很多家长在养育早期便犯了错误。专爱打断孩子的专注力,这便会造就以后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孩子每次调用的都是同一项能力。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投入玩玩具时过去插话:“哇,宝宝,你好厉害,积木堆这么高啦”、“给妈妈看看,你能不能再堆一个小房子呀?”

每一次打断,孩子都需要时间重新回到并适应刚刚的状态。大人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认真工作时孩子过来打扰,是不是心情也会不爽?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可以带孩子玩一些能锻炼专注力的游戏,比如串珠子等等手工。

3)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说到底,孩子不愿意听课,还是因为觉得太枯燥。

对他来说,不论是前几天发生的事,老师穿的衣服,还是记笔记这件事,都显得有趣得多。

近距离下,不少父母发现一个隐性问题:孩子一直在“假装”学习

家长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想办法调动出他的内在驱动力。

一般来说,对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最管用的方法是外部奖赏。

当然,不要太过频繁或太过单一,否则反而可能使孩子变得功利。有时也要记得添加一些拥抱、鼓励等精神奖赏才是。

之后,一旦孩子取得成就,便要将奖赏的范围扩大,让孩子知道除了家人之外,其他人也都会认可和肯定他的成就。

出于想变得越来越好的心理,孩子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提高。

这个假期对孩子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个机遇。如果能改掉以前的坏习惯,自律并且有规划地高效学习,很可能会弯道超车。

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假装”学习的状态,千万要重视起来呀。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