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這段時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多相處機會,但近距離下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尤其最近學生開始在家上網課,除了最常見的懶惰、拖拉等毛病之外,不少家長還發現了另一個嚴重的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有家長私信說,他一直以為孩子努力了成績提不上去,是因為能力限制,本來自己都想通了,只要孩子確實付出了,考多少分都不重要。可這段時間他發現,孩子聽網課時一直在做筆記,儘管筆記本排版漂漂亮亮的,但問到裡面最基礎的問題,孩子居然都會犯難。

“我覺得她上課根本就沒好好聽,全用來寫筆記了,沒往腦子裡去”,這位家長如是說道。

事實上,在如今以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大環境下,孩子能否擁有聽的能力,也是影響分數的一大因素。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01什麼是聽的能力?

一位聲音專家在演講中指出,現在大家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喪失傾聽的能力。

事實上,無論交流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60%的時間都是用來傾聽別人的。而孩子擅不擅長傾聽,便直接決定了他們在腦海中保留的內容。

尤其是書寫、影像、錄音等各種形式的發展,減輕了人們的記錄和記憶壓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把傾聽當回事。

看起來這似乎不重要,但孩子每一次上課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傾聽能力的影響。

若老師說完之後,只是在他的耳朵裡過了一遍,卻沒有引發思考和記憶,那麼這堂課就相當於白聽了。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02孩子假裝學習的三個表現

1)專注於自己的思考,從而忽略了聽

有的孩子上課期間總愛鑽牛角尖,有一個問題就開始自己思考,從而停下了聽老師講課的步伐。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聽課是有選擇性的,非常容易受情緒的影響。

比如:這個問題我不理解,必須想完了才能接著聽;老師今天上網課的狀態跟以前有些不一樣,為什麼呢?

2)大腦處於遊離狀態

這類孩子比第一類孩子的學習能力更弱,不僅上課沒聽進去,也沒有進行思考,頭腦一直處於遊離狀態。

可能老師講課的同時,他們腦子裡想的還是中午該吃什麼,昨天那把遊戲真好玩。

表面上看起來坐在凳子上安安靜靜的,也沒有什麼小動作,可思緒就是不在狀態。

3)追求形式

這類孩子就是案例中所說的那樣了,老師講課的所有東西基本都詳細記錄在筆記上,字跡工整、排版也不錯。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但就是不會挑重點,把時間都花費在無謂的事上了。

事實上,一堂新課中並不是所有知識點都需要用筆記記錄下來的,有的腦子可以直接理解,在傾聽的當下就消化吸收了,只有那些無法短期理解、需要後期思考的才要記下來。

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在上課期間採用這種方式,無疑是本末倒置了。

以前家長無法感知到孩子的學習狀態,可能都認為問題出在學習效率或智商上,其實孩子有沒有真正學進去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03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1)家長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本身聽的能力就有所欠缺,做事情容易心不在焉。

而且有時碰到孩子犯錯或有事情要說的時候,總是等不及聽完,就開始談論自己的看法。

也許父母還沒有發覺,但孩子會有樣學樣,潛移默化中也變得急性子,傾聽時不認真。

2)保護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能坐住,但無法堅持聽老師在說什麼,就屬於專注力不足的一種表現。

他們的大腦狀態往往是渙散的,這不僅不利於學習,到生活乃至以後的工作中都會拖後腿。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事實上,專注力是孩子與生俱來並慢慢發展的,很多家長在養育早期便犯了錯誤。專愛打斷孩子的專注力,這便會造就以後的一系列問題,因為孩子每次調用的都是同一項能力。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投入玩玩具時過去插話:“哇,寶寶,你好厲害,積木堆這麼高啦”、“給媽媽看看,你能不能再堆一個小房子呀?”

每一次打斷,孩子都需要時間重新回到並適應剛剛的狀態。大人換位思考一下,自己認真工作時孩子過來打擾,是不是心情也會不爽?

除此之外,生活中還可以帶孩子玩一些能鍛鍊專注力的遊戲,比如串珠子等等手工。

3)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說到底,孩子不願意聽課,還是因為覺得太枯燥。

對他來說,不論是前幾天發生的事,老師穿的衣服,還是記筆記這件事,都顯得有趣得多。

近距離下,不少父母發現一個隱性問題:孩子一直在“假裝”學習

家長想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首先要想辦法調動出他的內在驅動力。

一般來說,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最管用的方法是外部獎賞。

當然,不要太過頻繁或太過單一,否則反而可能使孩子變得功利。有時也要記得添加一些擁抱、鼓勵等精神獎賞才是。

之後,一旦孩子取得成就,便要將獎賞的範圍擴大,讓孩子知道除了家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會認可和肯定他的成就。

出於想變得越來越好的心理,孩子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有所提高。

這個假期對孩子來說是個挑戰,但也是個機遇。如果能改掉以前的壞習慣,自律並且有規劃地高效學習,很可能會彎道超車。

因此,父母一定要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如果有“假裝”學習的狀態,千萬要重視起來呀。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