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教育,说普通话,还是本地土话好?

A0幸福1


  当然是普通话了。根据中国教育现状,普通话为第一语言,英语次之,其余语言可以当做业余爱好。

  首先拿我个人为例,我是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由于出生东北那旮瘩的一个小村子,虽说从小就说普通话,但是地方口音严重,所以对于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付出相当的毅力才能逐渐矫正口音,但是稍一疏忽乡音还会溜出来。乡音虽然听起来暖暖,但很多时候“乡音难改”也会使我们面临尴尬的境地。

  我曾经是一名幼儿老师,班级里经常有外地小朋友,我经常听不懂宝宝在说什么,小朋友之间也会有不理解,造成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甚至于退园的后果。

  所以说家长一定从小培养宝宝学说普通话,为宝宝打好基础,等到上幼儿园、小学其优势就会发挥出来,不至于为小朋友间的沟通交流而烦恼。

  以上是我的拙见,如有意见欢迎留言。我是博晤文化,再教育的路上上我们一起成长,感谢您的关注。


博晤文化


普通话,方言,偶尔英语单词和简单句子,这就是我家日常的沟通语言的构成情况。

最近半年是我爸爸妈妈在帮着带宝宝,这段时间也正是宝宝语言突飞猛进的时间段。我家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属于同龄小朋友里算比较突出的,13个月能够清晰表达2字,18个月时能够说6字以上的句子,现在刚2岁已经一口气说完一首歌词中间不带磕巴的,平时跟我们交流毫无障碍,完全能够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平时我们在家我跟爷爷奶奶都是方言沟通,我们大人对宝宝都是普通话,所以她能够完全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意思,还能够自己清晰的表达出哪些是方言发音,哪些是普通话的发音。挺可爱的。

我认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能听懂,能理解就好了,所以普通话还是方言的表达我也不是特别在意,但孩子跟我在一起我是用普通话来沟通的。等他上学了,看电视节目,他接触的世界更广了,语言发音也会有他自己的标准了。

其实我觉得从小能多接触几种语言(多种方言,普通话,外语)挺好的,对发音的敏感度更高,也许对语言的辨识能力也更高。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等宝宝3-4岁的时候参加演讲班,往标准口音上去培养也是可以的。估计只有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的普通话算得上标准,其他人都会多多少少口音或者发音不准。所以不用纠结现在。


Miffy米妞麻麻


个人认为,小孩从小讲方言,多灌输一点本土语言好。为什么,我是潮汕人,从小听潮汕话长大,没有很好的普通话环境。但自然而然不知道为什么,普通话挺标准,反观那些从小去深圳长大的潮汕小朋友,新一代父母也不教他们潮汕话,这些在我身边挺多例子的。所以,他们普通话不见得比我高,反而潮汕话要么懵懂,要么干脆不会。

所以我们也不要刻意说为了方言而忽略普通话,只不过,在一个大普通话环境,你害怕学不会。但方言,没了就是没了。。


杂烩实验室


我是湖南人,爸爸是山东人,我们平时都说普通话,孩子们也都说普通话,我们生活在长沙,但是孩子们基本听不懂,也没有让他们接触。现在我改变了观点,非常有必要让孩子接触各种语言,不论是英语还是方言。

暑假就计划带孩子们回我老家去住一段时间,让孩子学习当地方言,这样孩子可以与老家的小伙伴们玩一块。

但是建议主要的语言环境还是普通话,先说普通话再说方言,就不会发错音。要知道我们当地很多人很多人是说不好普通话的。

我本人也是到了上大学才说普通话的。


三宝妈的春天



我觉得,从小的第一母语,还是普通话好些,有三个好处:


1、一开始就说普通话,小孩在接触信息,看电视,出去交流各个方面,都要顺畅很多,不用转换,像电视上,就都是普通话,他能直接听懂


2、上了小学,老师都是讲普通话教学,孩子从小学普通话,便于理解听懂


3、普通话,相比较于本地方言,更加适用,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费力。


闵老师专栏


说到该教小孩普通话还是家乡话,我家孩子我们都跟他说普通话,家里老人跟他说家乡话,我家孩子是听的懂家乡话但不会说。

我们不教他家乡话,我们平时自己也说普通话不说家乡话。我们这边家乡话有好几种方言,而且这种方言我觉得不怎么好听。我父母就是各有各的方言,我们这个县城方言不下5种,有的我们身为当地人都听不懂。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现在都说普通话,这样上学或者跟伙伴玩比较容易沟通。

其实我们国家有的地方方言还是挺好听的,我觉得身为这些地方的孩子可以教他家乡话,比如:广东、四川、上海、苏州。还有福建、浙江、各少数民族的话都很有特色,应该要让孩子传承。这些地方的家乡话都是一种方言,再说个普通话就是会两种语言啦,挺好的。

所以我家孩子说普通话,是因为我们这方言太杂乱,我还是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的,最爱粤语和四川话。


射手妈妈和白羊儿子


我是南方城市的妈妈,我的方言是粤语。近些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身边越来越多年轻爸妈不会跟孩子讲粤语了,孩子回家跟父母、爷爷奶奶交流都是用普通话,甚至有些老人家不会普通话,为了跟孙子交流,反倒学起普通话来。

我非常深爱我的方言,也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持续地把这种语言当成熟练的母语。所以我从小就跟孩子讲粤语,家里的老人家跟宝宝交流也是讲粤语。随着宝宝长大,在3岁时左右开始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妈妈们组织的亲子活动,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讲普通话,有些小区的孩子也是讲普通话,孩子因为不会讲和听不懂,经常会问,“妈妈,他们在讲什么?”

那个时候的我真心纠结和难过了。随时宝宝开始上幼儿园,很快地他就学会讲普通话,虽然不会非常标准,但一天比一天熟练,词汇量一天比一天大。我之前担心孩子不会讲普通不能很好地跟小伙伴玩的担心没了。

新一轮的担心是,宝宝开始在家里也跟我讲普通话了。为了让孩子坚持练习粤语,我在家里会刻意跟孩子讲粤语,到了假期,会带他回外公外婆家,纯粤语的交流环境。真的不想他忘记这门古老的语言。


宁太太的成长日记


首先,这个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存在就有合理性,所以家长没有必要为这个事太在意。

其次,方言是家乡最有特色的记忆和代表。说方言很亲切,孩子如果能从小学习一下方言,我认为非常好。这是记住家乡最好的方法。

但孩子如果一直说方言,上大后,就很难和城市的孩子融入,对一些工作也很不利。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说方言,长大后就因为普通话不好,一直感到很自卑,找工作很费劲。

再次,我认为,有条件应从小让孩子多说普通话。现在全国都推行普通话,普通话说好了,对将来找工作和交流很有利。

最后,我认为,多说普通话,也要说一些家乡话,这两个其实不矛盾。和孩子说英语一样,普通话和家乡话同时学,当双语一样学,两不误。

我是一名语言康复老师,如果大家有语言上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给我留言。


东方春光语言康复训练


个人觉得小孩教育说普通话比较好,本地的方言也略会一些,将我们祖传下来的语言在我们的后代流失,罪过。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孩子从小接触标准的普通话教育,将来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句话说得好“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而普通话语言就是学语文的关键,是基础。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都是用壮话教我的,普通话是上幼儿园才接触,那时候老师跟我讲普通话,我听不懂,我总是用壮话跟老师说,老师说上了幼儿园就要学会讲普通话,所以我才慢慢学习普通话,由于刚刚开始学,所以经常讲话半土半洋,惹得小朋友们笑,过得挺自卑的。还好小孩学习也快,去了一个月,基本上都学会了,但因为学得有些晚,加上以前幼儿园老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我普通话发音并不是很准。直到长大后读了中师,需要考取普通话证书,才努力去学习,过程很辛苦,练普通话练到不会正常说话,老是怕说错。但老师却说,不能正常说过,说明有进步了,要继续努力练习,很快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我个人的经历,我觉得从小教育孩子讲普通话很重要,教孩子的时候,语音一定要准,要不然会误了孩子的一生。(图片来自网络,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米米幼师



孩子没上幼儿园前,我一定会给孩子讲方言。

我们家大宝就是,一出生就和他讲粤语,直到上幼儿园从来没和他说过普通话。所以孩子说普通话时,经常闹出各种笑话,我还常常说他好像香港人讲普通话,一口港普。

但我觉得孩子从小讲粤语感觉非常好。因为孩子生在这里,在广州长大,我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语言对家乡有文化认同感。除了讲粤语,我还带他看广东民俗,比如龙舟竞渡,各式工艺品等,让他了解自己成长的地方,我觉得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直到现在,我给孩子读绘本还是用粤语。

有一些家长会担心孩子从小讲方言,学普通话会有困难,实际上这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现在从幼儿园到小学都要求老师普通话教学,孩子一旦迈入幼儿园的大门,学普通话的速度会非常快,甚至在家里也会和父母说普通话。

我从来都不觉得方言就会显得很土,相反方言是一个人对自己家乡和身份的认同,随着推普工作的开展,还有全球化的推进,我们越来越习惯用同一种语言普通话去交流,大家都一样其实挺没意思的,多学一种方言让自己有点独特多好!说不定将来还可以帮助到工作生活呢。现在也越来越多用方言录制的视频,音频等,大家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所以让孩子学说话从方言开始,真的没啥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