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分享和留言。

文 ‖ 郭名高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天寶元年(742年),顏真卿去參加唐玄宗主持的制科考試,曾請人佔過一卦。尼姑師傅說:“施主此行必成,自後一兩月當朝拜”。顏真卿竊喜,再問:“仕途至終,能入五品否?”尼姑笑曰:“施主所望,何其卑耶?”

顏真卿的仕途再度起航。

顏真卿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奉命巡查河東、隴州,至五原,當地久旱不雨,又聞冤獄久拖未斷,他便施以援手,冤案即罷,天降甘霖,百姓呼之“御史雨”。得悉朔方縣令母喪30載未能下葬,顏真卿上疏彈劾,使其終身不得錄用。天寶八年,顏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故遭排擠,後被調離京城,出任平原太守。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顏真卿到了平原郡,覺察安祿山有反意,假託久遭陰雨,開始修城補牆、疏通護城河、挑選丁壯、充實府庫,常與賓客泛舟飲酒,以迷惑對方。安祿山見其如此,不過一書生爾,未再留意。安祿山起事,河朔一帶瞬間淪陷,唯平原郡守護完備。當時,平原郡有靜塞兵三千,再募徵兵士至萬人。顏真卿在郡城西門犒賞將士,慷慨激奮。饒陽、濟南、清河、景城、鄴郡紛紛率軍支援,唐玄宗令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五千精銳渡河接應顏真卿。叛軍攻克東都,遣段子光攜李憕、盧奕、蔣清首級前往河北示眾。顏真卿恐眾人畏懼,朗聲應對:“吾素識此三人,其首非也。”乃斬段子光,藏匿三首級,次日,結芻續體,斂祭痛哭。是時,常山太守顏杲卿(亦即顏真卿堂兄)斬賊將李欽湊等,平定土門。當日,有十七郡歸順,推顏真卿為盟主,擁兵二十萬,隔斷燕、趙兩地。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後來,史思明包圍饒陽,派人攔截平原援兵,顏真卿擔心無法抵擋,致信賀蘭進明前來,願將河北招討使一職相讓。賀蘭進明在信都戰敗。適逢平盧將領劉正臣獻漁陽歸順,顏真卿欲堅其意,遣人渡海送軍資十餘萬,並以十歲之子顏頗為人質,留與他人。

安史之亂後,顏真卿被擢升為刑部尚書。是日,郭子儀歸長安面聖,代宗皇帝設宴相迎。依朝廷禮法,文武官員座次當以職位大小排序,而負責此事的郭英義欲討好宦官魚朝恩,將其排在眾尚書之前。見魚朝恩如此不守禮法,一副志高意滿的樣子,顏真卿甚是氣憤,宴會結束,他對眾人說:“魚朝恩乃諂媚小人,無甚功勞,何以坐顯赫之位?”幾位尚書想息事寧人,勸道:“此乃皇上寵信,怎能動他分毫?罷了,罷了!”顏真卿憤憤然,答道:“否!事關國體威嚴,絕非兒戲,餘定當爭此座位!”爾後,就有了《與郭僕射論爭座位書》,是文義正詞嚴,悉數魚朝恩罪過,痛斥郭英義一副諂媚嘴臉。而這,就是習書者耳熟能詳的魯公又一代表作《爭座位帖》。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顏真卿處朝堂,以己之言行惹怒眾多當權者:元載惡之,楊炎恨之;後來,盧杞得勢,亦不待見他,授其太子太師,免去禮儀使一職,欲將他遣出京城,屢次派人詢問願去何處任職。這時,顏真卿已經七十多歲,出京非其所願,故前往盧府,推辭道:“先中丞傳首平原,面流血,餘不忍以衣拂拭,親舌舐之,公何以不容我至此?”盧杞聞言,懼然下拜,而其恨意徹骨。

據說,盧杞前往郭府,郭子儀急喝退妻妾,問之何故,答曰:“盧杞奇醜無比,汝等見之必大笑,此乃小人,睚眥必報,不欲招之。”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盧杞是盧奕之子。當年,段子光攜三人首級至河北立威,顏真卿為之斂祭。盧杞不以為恩,今愈惡之。

後來,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建言:“顏太師四方所信,若往諭之,無師可定叛亂矣!”詔書即下,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鄭叔則以李希烈反叛之心昭然,勸其不行,顏真卿答曰:“聖旨可避乎?”

顏真卿至汝州,非難、恐嚇自不必言。某日,眾人謂李希烈曰:“聞太師明德久矣,公欲建大號而太師至,求宰相孰先太師者?”顏真卿挺身呵斥:“爾等可聞顏常山否?餘兄也。安史之亂,首舉義師,雖被擒,詬賊不絕於口。餘年近八十,封為太師,當守節,死而後已,豈受爾等蠱惑、脅迫!”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四十多年前,顏真卿曾問卦:“可著緋衣乎?”尼姑惑之,問其故,顏真卿說:“五品足以蔭及子孫。”尼姑啞然失笑,指著紫色餐巾道:“施主衣衫即如此!”

顏真卿去世後,德宗為其廢朝五日,追贈司徒,正一品,諡號“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一子成正員官,一子被授予河中戶曹參軍。

【大師背後那些事兒】顏真卿參加科考前,曾讓老尼姑佔了一卦

1300多年過去了,作為書法家,顏真卿仍然鮮活地挺立在那裡,或巍巍然如高山使人仰慕,或鬱郁乎以忠義教化子孫。而《祭侄文稿》背後所潛藏的刀光劍影、忠臣烈士,悄悄地,被歲月淡化。在徐急、枯溼、疏密、塗抹的線條或塊面中,我們能感受到的,不外乎顏氏家族以血淚書寫的赤誠與悲壯。


唐朝官級與官服顏色:


一二三品,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十品,黃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