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晚清之所以能夠從鴉片戰爭的陰霾中走出來,苟延殘喘數十年,李鴻章功不可沒。是他主持了洋務運動,建立起現代化的海軍和陸軍,老大帝國彷彿重新煥發出了生機,讓列強不敢小覷。不過,因為簽了那麼多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也被許多國人罵為賣國賊。

作為一名漢臣,李鴻章能夠掌握這麼大的權柄,麾下十幾萬淮軍,還能不被滿清朝廷生疑,除了能力出眾、擅長與洋人打交道外,跟他對慈禧的順從也有很大的關係。

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慈禧把持清滿朝政近半個世紀,玩弄權術的水平爐火純青。從咸豐託孤的肅順,到恭親王奕訢,凡是妨礙她專權的人,都被一一制服。跟歷代清朝皇帝相比,慈禧的眼光和手腕都是一等一的。

李鴻章可以說是對慈禧俯首貼耳,老佛爺下定決心的事情,李鴻章絕不違抗。即使是光緒親政後,李鴻章仍然不敢怠慢老佛爺,稍微重要點的事情,都必須通過老佛爺的同意,他才會去辦。要不光緒怎麼會覺得他是後黨,老想把他的權力給搶過來呢。

可這一回,朝廷下了道聖旨,李鴻章明知這是慈禧的命令,卻立馬說道:這是亂命,拒不奉詔!是誰給了他勇氣?抗旨不遵是要嚴懲的。跟了慈禧一輩子的李鴻章,難道突然醒悟了?

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讓我們先看看這道聖旨,此乃清政府向十一個國家的宣戰書,從歐洲列強到美國、日本,當時的強國一個沒少,全部都是清政府宣戰的對象。原來真正有勇氣的是慈禧,而不是李鴻章。

慈禧其實也是被洋人欺負狠了,妄圖依靠義和團的力量,把洋人從中國趕出去,這才有了這份萬國宣戰書。李鴻章當時是兩廣總督,朝廷的宣戰書下達過來,就是要他向廣州等地的洋人動手。

李鴻章深知慈禧的計劃不可能成功,反而會引來彌天大禍。所以他直接拒絕執行這道旨意,頭一次公然違抗慈禧的命令。有了李鴻章帶頭,南方的督撫也跟著表示反對,拒絕開啟戰端。

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其實,在朝廷下達宣戰書之前,李鴻章和南方各督撫已經知道事情會走到這一步。他們一邊感嘆清政府在自掘墳墓,一邊在給準備清政府安排後事,萬一洋人滅了這個朝廷,中國該怎麼辦?

經過私下聯絡,南方諸省的大佬們很快商量出了章程:推舉李鴻章代表中國與列強一同處理善後事務。兩江、湖廣、閩浙總督,還有山東、安徽、廣東、浙江等地的巡撫,聯名支持李鴻章出任大總統。這就是近代史上的東南互保事件。

6月26日,也就是萬國宣戰書下達的五天後,這些南方督撫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九條。陝西、四川等地也表示支持東南互保,大半個中國已經脫離了清廷的控制,只等著最後結局的到來。

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戰爭不出意外地失敗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燒殺搶掠,東南諸省的督撫靜靜地看著,坐等著洋人幫他們解決掉最大的麻煩。可惜的是,慈禧帶著光緒倉皇逃出北京城,活了下來。

既然皇上和老佛爺都沒死,大家夥兒又不願意造反,李鴻章的總統自然也就沒有當成。慈禧對東南互保一清二楚,可她能怎麼樣?忠心朝廷的軍隊已經拼光了,剩下的都在各位督撫手裡,還指望著李鴻章去和洋人交涉,少賠點銀子呢。

辛丑條約是李鴻章跟洋人籤的最後一份條約,也是賠款數額最為巨大的一份。李鴻章回天乏力,只能任憑洋人擺佈。這位大清的裱糊匠終於再也糊不住這座搖搖欲墜的老房子。條約一簽完,李鴻章便油盡燈枯,吐血而亡。

慈禧下一旨,李鴻章為何公然抗命?只差一步,賣國賊變身民族英雄

條約規定,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一人一兩,再加上貸款利息,實際賠款額將近十億兩白銀。即使因為一戰等原因免掉了一部分,最終賠付金額也要達到六億多兩。中華民族遭受到空前的屈辱和掠奪。

東南互保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標誌性事件,清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受到了普遍的質疑,各個階層都已經不再對這個朝廷抱有希望。李鴻章的幕僚曾經寫信邀請孫中山來廣東,各方勢力都已經蓄勢待發。

1911年武昌一聲槍響,南方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東南互保的延續。從萬國宣戰書的那一刻,清政府就該亡了。李鴻章如果那個時候能夠順應潮流,跨出關鍵性的一步,恐怕就能變成民族英雄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東南互保與晚清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