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五日戰爭中,為何北約沒有出兵幫助格魯吉亞?

秦皇見漢武


北約沒有出兵的主要原因是,北約內部成員戰略分歧所致。

俄格五日戰爭是,在次貸危機的大背景下,北約總司令美國為了金融霸權體系(石油美元本位制)不倒,沒有顧及北約主體歐盟的利益,單方面推動格魯吉亞挑起的,對俄羅斯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這一舉動的軍事反擊。具體分析如下: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2008年8月8號北京奧運會當天,在格魯吉亞境內發生的一場戰爭,交戰一方為格魯吉亞政府,另一方為單方面宣佈獨立的南奧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茲和俄羅斯。在國際調停下,2008年8月13日,格俄雙方就停火原則達成一致。 8月18日,俄軍開始從南奧塞梯撤軍。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宣佈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8月28日,格魯吉亞宣佈與俄羅斯斷交。9月10日,俄羅斯與南奧塞梯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俄羅斯提出改革世界金融體系

國際能源機構公佈的數據,2008年第1季度,原油日產量前三位是俄羅斯、沙特及美國,產量分別是950萬桶、920萬桶、510萬桶。並且當時的油價已經處於歷史高位(130美元/桶),僅從數據來看,俄羅斯是絕對是石油出口大國,但因為能源通道、石油定價權及貿易結算體系並沒有掌握在俄羅斯手中,卻不是能源出口強國。基於以上,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梅德韋傑夫表示:“目前的世界金融安全構架需要改變”。

梅德韋傑夫向記者說:“已經建成的金融安全構架是不夠的。” 俄新網RUSNEWS.CN留壽都村(日本北海道)2008年7月8日電 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表示,目前的世界金融安全構架需要改變。 他認為,“八國集團”領導人談到了糧食和能源安全,以及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梅德韋傑夫指出:“我們應該考慮到,國際經濟關係構架如何顯示出作用。已經沒有人對目前存在的表示滿意。我們已經說了,八國集團應該放棄各自國家的態度。”

格魯吉亞是美國反擊的支點

美國的反擊體現在軍事安全上,主要手段是北約東擴,希望將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納入其中,再有就是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美國的這兩步棋走的不可謂不精妙,如果都成功了,能夠達到多重目的,一是將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壓縮到家門口,二是將俄歐從軍事安全層面徹底隔離,將“俄歐新關係”扼殺在搖籃中。

歐盟方面,有利的是,北約東擴意味著歐盟也跟著東擴,於整合整個歐洲經濟有利。不利的是,如果完全配合美國北約東擴,越過俄羅斯劃下的“烏克蘭加入北約”這道紅線,俄羅斯勢必會引爆巴爾幹這個火藥桶,痛擊歐盟經濟。如果歐盟坐以待斃,導致美國在俄歐之間築起隔離牆,就是作繭自縛。

俄羅斯方面,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不足慮,因為俄羅斯可以瞄著美國的小弟-以色列,在敘利亞部署,也可以在美國的“後院”古巴部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這道戰略紅線,俄羅斯一旦妥協,戰略空間徹底被擠壓不說,國際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這種自毀前程的做法,當時的俄羅斯是堅決不會做的。

綜上分析,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對俄羅斯來講,有後手、無所謂。而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是戰略紅線,誰跨過就和搏命,最終,格魯吉亞成了美俄歐三方進行博弈的支點。

戰前美俄歐三方的戰略分析

美國的心思,打格魯吉亞這張牌的好處是,俄羅斯不出兵,格魯吉亞會順利加入北約後,烏克蘭加入北約也會提上日程,同時也會使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得到提升。俄羅斯出兵,俄羅斯的霸道會給東歐相關國家帶來恐懼,從心理層面,在俄歐之間築道籬笆牆,美國再稍加利用,勢必會營造出冷戰氛圍,實現其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和破壞俄歐新關係的雙重目的。

俄羅斯的心思,格魯吉亞作為戰略緩衝區,並不是自己的核心利益-烏克蘭,而是美國隔離俄歐的戰略支點,可以隨便打,“小打小鬧”和“大打出手”都是選擇項,無論美國怎麼選擇,俄羅斯都會奉陪到底,吃虧的必將是美國,輕則弱化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重則美國勢力將被清除該地區。

歐盟的心思,對格魯吉亞政府沒有影響力(薩卡什維利親美),同時在該區域與美國存在戰略分歧,又由於科索沃獨立問題是否能和平解決要看俄羅斯的臉色,選擇支持俄羅斯是必然的,同時俄羅斯掌握主導權之後,格魯吉亞問題會成為歐盟制約美國的戰略支點,大大抵消美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對歐盟的制約力度。


衍繹


北約之所以2008.8日沒有出兵格魯吉亞,主要是以下原因。

第一,格魯吉亞當時還不是北約成員國。北約沒有義務為不是成員國的格魯吉亞賣命!

第二,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接壤,爭奪的地區主要是南奧塞梯地區,與俄羅斯有上千公里的國境線,而北約總部距離比利時布魯塞爾有幾千公里,從其他地方調兵過來,也要經過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防衛費區域,因而北約就是調兵遣將過來,估計五日的戰爭早就結束了!

第三,格魯吉亞儘管戰鬥力很強,但是與強大的俄羅斯比較,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再同一個數量級上。俄羅斯出兵,只能是碾壓格魯吉亞。

第四,“遠交近攻”的戰略,對於小國來說,那是致命的損招,對於大國來說,也必須注重睦鄰友好,讓自己周邊太平,才能實現遠方交友的目的。格魯吉亞國家的做法,是一個認識誤區,一定要改弦更張,睦鄰友好,加強合作,才能擺脫零和博弈的遊戲,走出冷戰思維的窠臼!


錦繡中華一捧土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原本打算在中國多待一段時間。不過一件突發事件卻讓普京提前回國了,因為格魯吉亞突然向俄羅斯軍隊開火,挑起了俄格戰爭。

格魯吉亞位於高加索地區,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斯大林就是格魯吉亞人。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獨立,成為俄羅斯的鄰國。

由於歷史原因,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有衝突爭議,所以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形象並不友好。

而格魯吉亞是個山地小國,資源貧乏,獨立後經濟一直不好,所以格魯吉亞便把怨氣都撒在了俄羅斯身上。

這時北約正在持續東擴,鉗制俄羅斯,與俄羅斯接壤的格魯吉亞便成了最佳拉攏目標,雙方可謂“一拍即合”,美國也在積極向格魯吉亞滲透。

2003年,受美國扶持的薩卡什維利發動“玫瑰革命”,當選總統,他上臺後積極靠攏西方,希望能加入北約。


不過北約不敢過分刺激俄羅斯,所以一直沒有讓接受格魯吉亞。但薩卡什維利卻等不及,他計劃搞個大動作,為自己加入北約增加籌碼。 於是在2008年,薩卡什維利趁普京到訪我國的時候挑起了俄格戰爭。

這件事北約肯定知道,不過它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因為格魯吉亞還不是北約成員。它只能坐看形勢走向。

沒想到普京反應十分迅速,俄軍很快將格軍擊敗,北約是想幫忙也幫不上,所以就索性不幫了,甚至連口頭支持也沒有。


石頭說歷史


面對暴怒的北極熊,北約被俄羅斯嚇破了膽。當年的北約做夢也沒有想到,本想利用北約的強大軍事實力為後盾,支持格魯吉亞挑戰俄羅斯,羞辱俄羅斯,俄會像葉利欽時代一樣,因懼怕北約而忍氣吞聲。

不曾想俄羅斯竟無視北約如無物,擺出一副“佛擋殺佛,魔擋殺魔”的架式,痛打格魯吉亞,北約各國誰也不敢為格魯吉亞引火燒身,目瞪口呆地看著。

以美國為首的這群北極狐信誓旦旦地對格魯吉亞這頭北極狼說:“去把被北極能搶走的東西奪回來,如果北極熊不幹,咱們一塊揍他”,結果北極狼信了,去搶北極熊搶走的東西,被暴怒的北極熊狂毆,北極狼被打得很慘。如果去幫助北極狼,自己可能也讓北極熊打一頓,這時誰敢去幫狼?至多在一邊口頭譴責一下了事。

當年的格魯吉亞在北約的教唆下觸怒了俄羅斯,以為有北約的支持,俄羅斯不敢怎麼樣。於是趁普京參加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機會進攻南奧塞梯,結果被俄羅斯痛毆一頓,

面對暴怒的俄羅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震驚了,面對暴怒的俄羅斯,美國及北約除了譴責外,沒有一個國家敢採取強硬手段,他們很清楚,插手太深,弄不好,俄羅斯會連自己一塊揍。因此,除了口頭譴責,沒有采取一點實際行動。


南極冰火


原因就跟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為啥北約沒有出兵幫助烏克蘭一樣。因為的戰爭的對手的是俄羅斯,一個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打擊力量,擁有世界第二的地面和空中力量的軍事超級大國,而且衝突地點還是在俄羅斯的周邊。格魯吉亞並不是一個北約國家,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北約對格魯吉亞的滲透本身就屬於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北約屬於攻擊的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採取強力回擊的手段入侵格魯吉亞,這本身就是俄羅斯用軍事手段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核心戰略空間的決心和意志,北約如果武裝介入,就必然與俄羅斯爆發衝突,與一個核大國之間的衝突,即便是常規衝突也有著失控的風險,後果任何人心裡都很明白。因此,北約完全沒有必要去為了一個非核心利益去冒著毀滅自己,毀滅世界的風險挑戰俄羅斯的軍事決心。


順便說一句,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都是在問美國為啥不打俄羅斯,北約為啥不打俄羅斯?想什麼呢?俄羅斯在冷戰後最羸弱的時期,北約和俄羅斯都不敢介入車臣,都極力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的武裝衝突,先在為啥就敢了呢?


照理說事


北約之所以介入科索沃戰爭,是因為強勢的波黑塞族對弱小的阿族實施滅族式血腥屠殺。而格魯吉亞的訴求則一直是要求民族獨立自治,與前者性質截然不同。

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的動亂是導致前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格魯吉亞複雜的民族問題一直困擾著前蘇聯和俄羅斯。


前蘇聯是一個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家,在前蘇聯廣袤的2240.22萬平方公里的蘇聯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分佈著一百二十多個民族。從全世界來看,前蘇聯的民族問題顯得尤為複雜,包括文化衝突、宗教信仰衝突、語言衝突、民族地方與中央的權力衝突,乃至統一與分裂的暴力衝突等,都在前蘇聯幾十年的歷史之中顯現出來,其中鬧得最嚴重的當數外高加索的格魯吉亞。而耐人尋味的是,格魯吉亞一直在為自身的民族權益向前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提出訴求。而在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布哈茲,以及南奧塞梯兩個自治州也向格魯吉亞提出獨立的要求,這無疑加劇了格魯吉亞問題的複雜化。而當俄羅斯宣佈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獨立後,儘管引發了西方歐美國家的一致反對,但鑑於是民族獨立自治的訴求,故而北約沒有介入。


東驤神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多。

第一,格魯吉亞不是北約成員國。

如果格魯吉亞屬於北約,他被俄羅斯打入境內,北越一定會出兵。

但格魯吉亞不是北約成員國,北約就沒有這個義務。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今天有軍隊突然打澳門了,我們當然會出兵打他。

但如果有軍隊出兵打巴基斯坦,我國則很有可能不會出兵。

因為巴基斯坦畢竟只是友好國家,不是我們真正的盟友。

第二,一旦北約介入戰爭,後果可能很嚴重。

一方是俄羅斯,並不是什麼小國。

如果北約出兵,就可能導致北約同俄羅斯陷入徹底的戰爭狀態。

這完全是打破了冷戰以來相對均衡的歐洲局勢,後果不堪設想。

因為俄羅斯畢竟有強大的核武庫和常規武器,如果開戰北約必然會遭受一定的損失。

即便俄羅斯朝著北約的大城市隨便發射幾枚導彈,後者也是不能接受的。

第三,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並沒有獲得北約的認可。

格魯吉亞收復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事先沒有同北約商定,當然也不存在做出出兵的許諾。

嚴格來說,格魯吉亞收復南奧塞梯屬於該國內政,俄羅斯是不能插足的。

因為根據國際法,南奧塞梯直到今天也屬於格魯吉亞。

對於格魯吉亞處理內政的行為,北約其實不便於干涉。然而,俄羅斯隨後殺入格魯吉亞境內,屬於入侵行為,北約也不應該坐視不理,但出兵卻不太可能。

而俄格戰爭迅速開始迅速結束,俄羅斯也不給北約什麼真正介入的事件,速戰速決,北約就算想要介入也來不及。

第四,讓格魯吉亞同俄羅斯徹底成為仇敵,對北約未必沒有好處。

此戰一打,格魯吉亞的親俄派基本消失,全國對俄羅斯恨之入骨直到今天。

格魯吉亞從此完全投靠北約。

2018年12月有83%的格魯吉亞人支持加入歐盟,74%支持加入北約。


薩沙


就算俄羅斯突然入侵一個靠近自己的北約成員國,北約其它國家也未必會幫忙,原因很簡單,戰爭是需要國民去支持的,對付弱國,北約或許可以自主參戰,但對手如果是俄羅斯,沒有經過自己國家的國民同意,北約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也不可能和不允許第一時間,對俄羅斯發起軍事行動,而頂多是要求聯合國介入,在二戰之後,所有戰爭均和大國無關,大國之間發生戰爭,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試問一下,在二戰後已經享受了幾十年平安的大國公民,有幾個同意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與國之間的合約,在很多時候都是浮雲,小國如果想聯合大國,去欺負另外一個大國,簡直是在找死。


行攝清遠


大家好,我是小葉。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爆發於2008年8月8日,是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爭。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歷史上經過殘酷而且長時間的戰爭,才征服了整個高加索地區。到了蘇聯時期,其將高加索山以南稱為外高加索,並劃分成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高加索山以北稱為北高加索,則劃歸俄羅斯聯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奧塞梯,蘇聯根據高加索山把北奧塞梯劃歸俄羅斯,南奧塞梯劃歸格魯吉亞。這樣奧塞梯就被人為的一分為二,為這場戰爭的爆發埋下了歷史隱患。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南奧塞梯則成為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但是,自蘇聯解體以後南奧塞梯一直在謀求獨立,尋求與北奧塞梯合併,到了1992年南奧塞梯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及與北奧塞梯合併,這一舉措使其徹底與格魯吉亞中央政府關係惡化,其後雙方就一直衝突不斷。

整場戰爭格魯吉亞只頂住了5天

這場戰爭的爆發不僅與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問題有關,還與北約的東擴有脫不了的關係。蘇聯解體後,北約就加緊了向東部擴張,吸收大量的獨聯體國家加入北約,而這時的親美的格魯吉亞政權也正迫切的希望加入到北約,投入到美國的懷抱。

但是整個俄格戰爭期間,北約除了在口頭上對格魯吉亞進行支持以外,並沒有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支持,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格魯吉亞那時還不是北約成員國,在法理上,北約沒有出兵的義務。
二、俄羅斯和格魯吉亞之間的實力太過於懸殊,北約如果派兵就是直接與俄羅斯進行戰爭,但是這種情況肯定是所有北約成員國都不想看到的。對付俄羅斯,北約最想進行的是代理人戰爭,但是格魯吉亞太弱了,戰爭還沒打幾天,首都就被俄羅斯給佔領了。
三、格魯吉亞“收復”南奧塞梯,應該算其內政,因為蘇聯解體時,南奧塞梯是屬於格魯吉亞的。按照國際法,格魯吉亞進行國內戰爭,外部國家是不應該參與的。
四、廋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那時公認的還是位於第二位,而且還擁有大量的核武器,北約出兵,即使俄羅斯在常規武器上打不過,到最後亮出其殺手鐧,北約依然還是不得不退步,得不償失。
五、自那場戰爭之後,格魯吉亞可以說親俄派在其國內完全的站不住腳了,因此,其政府可以說是完全的倒向了北約,偏向了美國。不費一槍一彈而獲得這麼一個鐵桿的盟友,對於北約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我關於“俄格五日戰爭中,為何北約沒有出兵幫助格魯吉亞?”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微視角


格魯吉亞自1994年就加入北約的“和平合作伙伴計劃”,但是北約一直未接納其成為正式的成員國。既然格魯吉亞不是北約成員國,那麼北約就沒有義務出兵格魯吉亞。直到2018年北約秘書長宣稱格魯吉亞已經符合加入北約的條件,將在合適的時間正式接納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格魯吉亞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不過格魯吉亞的獨立傾向一直比較強烈,就在蘇聯解體前夕,格魯吉亞爆發示威活動,結果遭到蘇聯的打壓。蘇聯解體以後,格魯吉亞陷入內戰,原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被請回來主持局面,才得以平復境內戰亂,使格魯吉亞走上正軌。但是在西方推動的顏色革命以後,推翻了謝瓦爾德納澤政府,親西方的薩卡什維利上臺執政。帶領格魯吉亞發展與美國及北約等國家的關係,在美國的支持下謀求加入北約,導致俄格關係惡化。而俄羅斯就通過扶持格魯吉亞境內的少數民族武裝,使阿布哈茲地區和南奧塞梯地區被民族武裝控制。


2008年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看準普京參加北京奧運會之際,出兵南奧塞梯,試圖重新恢復對這地區的控制權。但是沒想到俄羅斯迅速做出反應,派軍進入南奧塞梯,並擊敗了格魯吉亞軍隊。本來薩卡什維利仗著和美國和北約的密切關係,想著北約很有可能會出手相助,但是令薩卡什維利失望的是,直到戰爭結束格魯吉亞也沒等到北約的援軍,最後不得不停火後撤出南奧塞梯。後來俄羅斯扶持當地民族武裝建立了阿布哈茲共和國和南奧塞梯共和國,這兩個地區實際上已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在當時,格魯吉亞雖是北約和平合作伙伴國,但不是北約正式的成員國,北約沒有義務出兵相助。本來美國及歐洲國家通過北約東擴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是西方對抗和牽制俄羅斯的重要工具,即使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北約也不敢同俄羅斯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因為美蘇冷戰這麼多年,雙方的底線就是不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蘇聯解體以後,不管是北約,還是俄羅斯,都擁有數量龐大的核武器,雙方可以相互打壓和制裁,但是沒有必要爆發一場軍事衝突,這樣的後果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承擔的起的。所以,北約不會為了格魯吉亞而同俄羅斯爆發軍事衝突,所以格魯吉亞就被俄羅斯揍了一頓,而北約除了譴責之外,也不會採取軍事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