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刺”是怎樣的一款武器?

牛頭馬面兩鬼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分別開發出FIM-43“紅眼睛”和9K32“箭2”兩種採用紅外製導方式的“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之後,這類輕便易得、功效不錯的防空武器就像“瘟疫”<strong>一樣隨著美蘇爭霸在世界上擴散。而單兵防空武器本身,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進化,FIM-92“毒刺”(如下圖)也是進化中的一支。

反噬的“毒刺”防空導彈

美製FIM-43“紅眼睛”防空導彈服役後,雖然發揚了操作簡便、使用靈活的優點,但是畢竟屬於第一代紅外製導導彈,缺點也很明顯,比如說“無法夜間使用、不能全向攻擊、抗干擾能力差、缺乏敵我識別能力”等。因此,美軍在七十年代初很快就開發了替代產品“紅眼睛II”防空導彈,並於1972年正式定名為FIM-92“毒刺”(Stinger)。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的發生在中亞的一場戰爭讓這款武器揚名世界。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聖戰者”武裝雖然利用蜿蜒崎嶇的地形與蘇軍打起了游擊戰,但是強大的蘇聯航空兵,利用蘇-25和米-24在高山峽谷間來去自如,缺乏有效防空武器的聖戰者武裝損失慘重。

急於阻止蘇聯勢力擴張的美國人為了扭轉局勢,先是向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了英國產單兵防空導彈,但是這種導彈和以前的“紅眼睛”一樣幾乎沒什麼抗干擾能力,蘇軍戰機上的紅外干擾器很容易就能讓英國導彈失去目標。1986年底,美國終於下定決心向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最先進的“毒刺”防空導彈,並且聯合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為阿富汗武裝人員提供技術培訓。為了提高阿富汗武裝人員學習操作“毒刺”的積極性,美國人還承諾“利用毒刺打下一架蘇軍飛機就能獲得高額獎金和額外2枚毒刺導彈的獎勵”,在保家衛國和金錢獎勵的雙重刺激下,阿富汗抵抗組織成員立刻“激情滿滿”,不僅苦學技能,還不畏艱險在高山峭壁間穿梭設伏,發現蘇聯飛機就立馬肩扛“毒刺”,瞄準鎖定後就是一發。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改進型“毒刺”導彈在美國人手裡的單發命中率只有大約50%,而到了阿富汗人手裡竟然被提升到約90%,這可能與阿富汗的地形、抵抗組織玩命訓練、技戰術使用合理等諸多因素有關。眼瞅著自己的戰機和武裝直升機損失率節節攀升,蘇聯人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隨著清繳行動中獲得部分美製“毒刺”導彈,終於知道是美國人在背後“搞鬼”,這令蘇聯大為光火卻也無可奈何,至今在阿富汗喀布爾烈士崗上仍然有一塊墓地被稱為“毒刺墓”,那裡埋葬著被美國“毒刺”導彈擊落犧牲的蘇聯飛行員。自1986年10月,美國開始向阿富汗提供“毒刺”導彈以來,到1987年10月的一年時間裡,蘇聯在阿富汗一共損失了300多架各類戰機和大批優秀飛行員,綜合損失超過五十億美元。

終於,蘇聯人在留下“一地雞毛”後,匆匆撤出了“帝國墳墓”阿富汗,原先的抵抗組織也變成了後來的“塔利班”。美國人很快也意識到了不對,塔利班擁有很強的反美情緒,之前美國人手把手給予並培訓使用的“毒刺”導彈,將在未來成為反噬自己的毒針。為此,美國開始以15萬美元一枚的價格向阿富汗回收當年送出去的大批“毒刺”導彈,並且認為非常划算,美軍回購事務官員表示“15萬美元可以避免一架上千萬美元的阿帕奇或者數千萬美元的戰鬥機被擊落,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回收的毒刺導彈都將被C4炸藥就地炸燬”。

“毒刺”導彈的進化

初代毒刺,利用硒化鉛導引頭替代了“紅眼睛”導彈的硫化鉛導引頭,在靈敏度、全向攻擊能力上都有大幅提高。到了80年代,毒刺導彈更是配裝了紅外/紫外雙色探測導引頭技術,紅外探測器追蹤飛機發動機熱源、紫外探測器區分飛機外形特徵,微機處理器通過雙色輻射能量中的成分比例識別真假目標,抗干擾能力、全向攻擊能力大幅提升,這就是當年提供給阿富汗的改進型“毒刺”。

隨後,美國人進一步對毒刺導彈進行升級,不僅拿出了能夠升級導引頭數據庫的RNP型“毒刺”,還開發出火力更兇猛的雙聯裝毒刺地空導彈平臺:

眼看著美軍不斷在毒刺導彈的基礎上挖掘潛力,雙聯裝毒刺平臺似乎也不能滿足美軍物盡其用的快感:

1998年美國又與英國琢磨著開發“艦載版”毒刺,雖然此前“毒刺”導彈已經隨著配發海軍陸戰隊登上美軍戰艦:

但是“人抗大炮”怎麼可能滿足美國海軍上等人的“高逼格”要求呢,於是乎美國雷聲公司與英國Rademec公司合作開發輕量化、自動版“艦載型毒刺”,該型防空裝置利用毒刺導彈本體、Rademec公司的光電追蹤和隨動技術,將1-2個四聯裝發射箱安裝在隨動平臺上,配備包含熱成像儀、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等光電設備,能夠通過甲板下的標準控制檯或者艦上多功能指控系統控制。據雷聲公司稱,這套艦載毒刺對目標的搜索和精確追蹤距離可達20公里以上。

眼看海軍都開始玩毒刺導彈了,美國陸軍當然不甘落後,2000年美軍開始經行“毒刺”Block II升級,並且在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上測試“空對空型”毒刺,並且評估將該導彈在AN-1、UH-60和AH-64等直升機上使用的可能性。如果你以為僅僅是把“毒刺弄上天”就到此為止了,那就太小看美國陸軍了,上天以後還得能上車,接著諸如“把毒刺導彈弄上悍馬”改裝成“復仇者”防空系統,“將4聯裝毒刺整合到佈雷德利步戰車上”的M6“後衛”防空系統一時間在美軍大行其道。

最後總結,毒刺導彈曾經是一款劃時代的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在阿富汗揚名立萬、在美軍手裡被玩出花兒,行銷全球多國,如今成為美國自己的心頭大患。


衛青點兵


“毒刺”一款改變阿富汗戰爭的單兵防空武器,我想這話是對毒刺防空導彈最好的褒獎了吧。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是美國陸軍研製的一款可以單兵使用的近程防空武器,主要用於低空飛行的固定翼戰機或者直升機,其採用紅外製導頭可以追著目標的發動機高溫排氣進行追蹤攻擊,就像電影《紅海行動》中佟莉擊落敵方的武裝直升機一樣。

毒刺防空導彈第一次用於實戰是在1986年的阿富汗戰爭時期,阿富汗游擊隊在對付蘇聯的武裝直升機時發射了3枚毒刺防空導彈擊落了前來的3架蘇軍武裝直升機,至此毒刺防空導彈開始揚名。毒刺防空導彈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的戰績可謂是碩果累累,擊落了包括武裝直升機在內將近300架戰機,這個成績隨便拿一款比毒刺更高端的防空導彈也難以望其項背。對於阿富汗游擊隊來說,毒刺防空導彈體型小巧,可以由一名士兵攜帶和發射,而且毒刺防空導彈殺傷力十足且採用紅外製導所以抗干擾能力極強,很難被蘇聯用干擾器破壞。但是對於蘇聯來說,一架固定翼戰機幾千萬美元、一架武裝直升機也要上千萬美元,但是能夠輕易擊落他們的毒刺防空導彈只要5萬美元,所以在大量蘇軍戰機被毒刺在低空擊落後,以前的固定翼戰機被迫在高空進行投彈,以超低空殺手俗稱的武裝直升機也被迫進行高空作戰。
所以經過阿富汗戰爭的一戰成名和次次穩贏後,毒刺防空導彈憑藉著單兵便攜和作戰能力強已經全面成為單兵作戰武器和一些固定陣地的低空防空武器使用。而且毒刺防空導彈採用抗干擾能力強的紅外製導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只要戰機始終處於毒刺防空導彈的導引頭範圍內,那毒刺就能追著敵機不放,有些固定翼戰機還可以通過開加力加速逃逸或者高機動躲避,但是對於機動性差的武裝直升機而言,毒刺防空導彈離開發射筒的那一剎那就已經宣告死神來臨。而且在發射完後還可以通過快速裝填下一發毒刺導彈繼續交戰或者快速離開發射地或者轉移到下一個作戰位置繼續交戰。


魑魅涅槃


FIM-92毒刺導彈為便攜式防空導彈,最初研發是通用動力於1967年開始的紅眼II專案。1972年3月,“紅眼睛”II被重新命名為“毒刺”,後來“毒刺”導彈因為技術上的問題暫停和重新啟動幾次。不過最終在經過一番波折之後,“毒刺”還是於1978年定型,並被批准生產。

毒刺導彈,採用被動光學雙色尋的頭,有較強的抗紅外干擾能力。 可以攻擊4800米範圍內和3800米高度下的飛機和直升機。 可靠性高、操作使用簡便。 重量輕,機動能力強;單發毀殲概率 75%。

“毒刺”導彈系統具有“射後不理”能力,射手一但按動發射按紐,導彈飛離發射管後會自動追蹤目標,此時射手可以沒有拘束的去裝配另外的一枚導彈用於下一步的交戰、隱蔽或移動到另外的一個作戰位置。

美國軍方要求兩人一組操作,不過單人亦可操作。同時,“毒刺”也可以裝在悍馬車改裝的復仇者載具上或M2布萊德雷步兵戰車上,以及由傘兵攜帶快速部署於敵軍後方。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是毒刺初次實戰。5月21日,一名英國士兵利用“毒刺”擊落了一架阿根廷對地攻擊機,在5月30日約上午11點,一架阿根廷直升機在肯特山脈附近被英國士兵所發射的“毒刺”導彈擊落,六名阿根廷特種部隊隊員陣亡,另有八人受傷。

蘇聯入侵阿富汗時,蘇聯利用自己武器裝備的優勢幾乎將阿富汗游擊隊趕盡殺絕。因此,美國CIA提供過超過500具毒刺給阿富汗游擊隊攻擊蘇聯,在1980年代蘇聯的暴風行動中,給予蘇聯嚴重打擊。

目前FIM-92“毒刺”防空導彈正被廣泛採用模塊化設計,改進導引頭形成不同型號,可以對抗任何新威脅而不必重新設計導彈。同時憑藉著出色的性能和彪悍的戰績,“毒刺”導彈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中被非常廣泛地使用。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毒刺是一款便攜式防空導彈,當年阿富汗戰爭中蘇聯的飛機被美國援阿的毒刺導彈擊落多架


笑傲江湖1374269


便攜式防空導彈,第一次戰場使用是在蘇聯和阿富汗的戰場,由美國提供給阿富汗游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