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說: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但馬化騰說: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你怎麼看?

韋萬傑


謝謝您的問題。李彥宏強調互聯網思維過時,主要是強調人工智能的推動力,馬化騰所說的產業互聯網,需要人工智能注入新活力。

互聯網思維的定義和特點。簡而言之,互聯網思維是基於“互聯網+”,結合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對現有的消費、商業生態進行思考和重構。基於互聯網的思維強調幾點。第一,所有的資源都會數字化、網絡化,資源整合很重要,比如阿里巴巴平臺。第二,結合消費痛點盤活數字資源,讓生產方與消費方對接,比如滴滴打車。第三,一定是要使用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比如O2O、線上支付、物聯網、大數據等,比如使用大數據精準推薦商品。


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發展重點。互聯網融入生態,主要有政務、消費、產業(工業)互聯網三種形態,馬化騰在知乎上曾經提問,今後產業與消費互聯網融合後會有哪些改變?第一,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馬化騰的願望要實現,必須發展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的下半場。第二,消費互聯網面向全球人群,是標準化、共性化,產業互聯網針對的是各企業,是個性化、多樣化,業務鏈條較長、生產設備較多、系統模型複雜、響應速度很快,要提供個性化的技術解決方案。第三,馬化騰提出發展產業互聯網,在新技術之下需要新思路。

人工智能思維是更高階。李彥宏判斷的是下一個風口,強調互聯網思維過時,主要強調的是人工智能洞察未來,互聯網思維需要進階為人工智能思維,企業都會應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人類似,強調的是信息輸入、存儲、加工、輸出,與產業生產流程異曲同工。與上述馬化騰的思路聯繫一起,就是人工智能在產業互聯網的應用。第一,基於物聯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優化企業生產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產品品質,在把控精度、預測分析上高於人工,李彥宏看重的是人工智能對產業的賦能。第二,現在產業互聯網中還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機器與人工的相輔相成,有人的模擬和引導,機器學習是為了擬合數據。第三,現在的產業數據還不夠完整和準確,用人工智能搭建的模型、推導的結論也是有問題的。所以即使有了李彥宏的人工智能思維,也需要配套繼續發展人工智能。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我有個離開酒就會死的朋友,哈哈,人稱江東醉麒麟。你的這個問題恰巧我們請教過他,以下是他的作答:

所謂趨勢,無非兩種。

已取得成功的個人或組織,都會設計有利於鞏固、發展自身利益的線路,儘管具有主觀侷限性,在特定空間內,這是一種趨勢。

新思想是不以現有利益群體意志為走向的東西,摧毀並重構利益規則是其永恆的屬性,這個過程便是另一個特定空間的趨勢。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或者說是思考的一個角度,過時與否取決於所對應的互聯網發展階段。李彥宏認為過時,是因為不符合其主觀制定的發展方向。產業互聯網是馬化騰主觀認知的趨勢,相對應的是其自身制定的利益線路。這裡看似矛盾,實則相通。

李彥宏和馬化騰的共同點是都處於現有利益群體,代表著第一種趨勢。他們的盲區是來自於創新群體的新思想所驅動的發展變化,這個變化過程代表著第二種趨勢。

互聯網的發展經過原始階段,當下處於野蠻粗暴的資本主導階段,巨獸主張的趨勢在短期內具有代表性。互聯網下一個階段是用戶利益和資本利益平衡的階段,屆時,第二種趨勢開始主導歷史。


重返芳華里


互聯網如空氣一樣,已融入生活,如老子所說的“道”一樣,日用,而不自知,李彥宏所說思維過時,其實就是想問題時,就不要再以每天吃飯,睡覺這樣的事情設為前提。馬化騰所看到的趨勢,是工業層面的,工業智能化,互聯網是基礎,沒有互聯網,智能化就無從談起。



互聯網的思維不僅過時,相反才剛剛開始,特別是產業方面,未來的發展,誰掌握了數據,誰就佔領了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