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传承于古希腊的奥运会与全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全球化的进程使“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传播至世界各角落;另一方面,奥运会也体现出全球各国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融合。过去30多年,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形势风云突变,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潮起潮落,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作为历史坐标系中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时代的种种烙印与痕迹。


▌全球化的兴起——从洛杉矶到巴塞罗那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英美两国迎来了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为了解决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滞胀不前,时任两国领导人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以减少监管、扩大市场活力为改革政策促进经济发展。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美两国的工业、制造业逐步外迁,经济结构向金融业等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领域转型。

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便在这一背景下召开。尽管美苏间的冷战仍处于焦灼状态,但坚冰融化的一角已初露端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支奥运代表团远赴大洋彼岸,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摘得首金。东西方在对抗和接触中缓慢地靠近,全球一体化的雏形正在形成……


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 1984年,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慢射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新华社


英美两国的经济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复苏,这期间的国际局势也是风云突变。1988年韩国汉城(现称首尔)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Hand in Hand)体现了“全球一体”的时代精神。“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永远地打破我们之间那道阻隔之墙)这句歌词像预言一样,预示着东西方对立的结束以及全球化的到来。当时,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仍然矗立,而在一年之后,这堵墙便成为了历史遗迹。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正逐步加快。资本、商品、服务在各国间跨境流动,不同文化、地域的人们相互融合。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曲《巴塞罗那》便体现了文化融合的力量,将古典歌剧的浪漫、唯美,与流行摇滚乐的狂野、奔放相结合,成为乐坛经典(该歌曲主唱之一的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于开幕一年前离世,这首歌最终被莎拉布莱曼和卡雷拉斯演绎的主题曲代替)。

这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届奥运会,以“永远的朋友”为主题,呼唤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相会,昭示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全球化的盛世——从亚特兰大到北京


1990年代以来,互联网科技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大大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光缆铺设、网站建立为标志,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信息流动的全新渠道。1996年正值科技产业的黄金时期,又是奥运百年的纪念年份,在亚特兰大的这届奥运会,其乐观主义精神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届,主题曲《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Dream)体现了人们在技术发展、经济成长、全球化趋势下的乐观与开放。


然而翌年秋季,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地区。由于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单个经济体的动荡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该地区多个金融系统顷刻崩盘,曾经的繁荣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严重倒退。


时至2000年,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此刻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云还未散尽,北美的互联网泡沫却已达到巅峰,并在局部出现崩裂的迹象。然而在这场于南半球举办的奥运会上,还是给予了人们美好的希望,正如闭幕曲《在南天星空下》(Under Southern Skies)中的歌词描写的那样:“在南天星空下,人们彼此欢聚一堂,歌颂祝福。人类将作为整体不断进步,放眼望去,未来的所有奇迹都会在这样一个和谐的世界里一一实现。”


新千年的乐观憧憬并未持续太久,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所撞毁。几乎同一时刻,互联网科技的泡沫在高潮中全面崩裂。作为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面临着空前挑战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缓解经济颓势,美联储被迫接连降息,却将美国经济一步步拖向另一场泡沫的漩涡中。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对恐怖主义宣战,发动了反恐战争,也为另一场文明冲突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全球化的进程突然间有了些许退潮的征兆。


同一时期,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步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因为拥有数以亿计的“低廉”劳动力,在此后几年间一跃成为新的“世界工厂”。雅典奥运会之后,奥运会在2008年来到北京,中国也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号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潮流之中。


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既贴合“团结、友谊”奥运的精神,也鲜明地体现出全球化浪潮加速的时代背景。© 科技日报


▌全球化的危机——从伦敦到东京


然而,潜伏的危机再次爆发。2008年9月,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正式拉开了金融危机的序幕。早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裂后,美国国内的大量资本就开始涌向房地产市场,楼市的泡沫不断增大,次息贷款的隐患伴随其衍生品的扩张,沿着全球化的脚步遍及全世界。这场危机堪比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


危机不仅迫使世界各国政府开始救市,也令失业和贫富分化问题更加严重。多个经济体的失业率迅速攀升,继而造成政局的剧烈动荡——中东地区爆发革命,多国政权随之更迭;而美国也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游行者表达出与1%精英阶层的对立,以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感……


这一背景下,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了,该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 (Inspire a Generation),开幕式上演奏了一首颇具奥林匹克理念的电影配乐——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音乐源自198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讲述两位出身不同族裔、来自不同地域的英国年轻人,经过努力训练,最终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的故事。在金融危机后全球日益分化、对抗日趋加强、人们普遍悲观压抑的现状下,奥林匹克的力量给予人们以关爱、怜悯和认同的信心。


伦敦奥运会之后,世界各国的发展并未重现全球化的鼎盛。随金融危机而来的逆全球化趋势未见缓解,甚至日益严重。多个国家的保守派势力逐步壮大,民粹主义开始抬头,族群之间的对立不断扩大,甚至出现了撕裂的迹象。以2016年英国退欧为标志,开放多元的全球理念出现了深刻逆转。


同样在2016年,奥运会到达里约热内卢,其开幕式演出不仅描绘了巴西的历史沿革,更体现出奥运会对全球议题的积极倡导——环保议题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作为对巴黎气候大会全球共同努力的呼应。


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全场以“绿色”为主色调,甚至别出心裁地使用绿色的奥运五环,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 北京时间


然而现实境况却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继续发展,“气候条约”很快成为一纸空文,2016年年底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胜选则昭示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全面复兴。世界开始在一种不确定性中运转——合作交往的局面逐渐被竞争和反智所取代,友好的往来逐步被互相猜疑所消解,开放的心态日趋变得封闭,接受多元文化的呼声日益被唯我独尊的声音所主导。经济领域出现了贸易战,而文明之间的撕裂与隔膜也日渐扩大。


2020年原本是东京奥运会召开的年份,然而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令各国均陷入公共卫生危机之中——民族主义对抗也因此变得更为激烈,全球金融市场随即剧烈动荡。由于无法保障运动员参会的健康安全,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正式推迟之前便已宣布不派团参加原定于7月召开的奥运会,3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一次承认“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不得不延期举办”,国际奥委会也表示将在四周内决定奥运会的举办安排。


如今决定终于公布,国际奥委会在与东京奥组委、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讨论后,决定推迟东京奥运会至2021年夏天举行。每四年给全世界一个美好激励的奥运会这次不得不延期举办。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此起彼伏的现在,并存着信任和猜疑、互助和仇恨、融合与对立……希望未来真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所说:“在这条黑暗之路的尽头,我们正在一起前进,不知道它会有多长,而这条通道的尽头将会是奥林匹克圣火的光明。”

4年1次的奥运会被疫情推迟,正预示出全球化的下一步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