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豬肉價格下降引熱議

“豬肉降價了!”二師兄真不愧是“國民小鮮肉”,妥妥的話題體質。前段時間剛因為豬肉價格過高而頻頻被調侃,還誕生了很多搞笑段子,這時候打開新聞網頁,豬肉降價又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

《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在搜索平臺搜索豬肉價格,滿屏都是關於豬肉降價的新聞資訊。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有記者走訪鄭州市場發現,前腿肉、後腿肉等零售價格維持在每斤25元至30元之間,比3月初的零售價格降了2到3元。

河北邢臺近半個月來,每500克鮮豬肉價格下降1元多。

3月25日,北京新發地市場官網顯示,五花肉(肥)價格在24元/斤—27元/斤之間。

“豬肉購買量大,價格相對平穩,比月初普遍降了不少。”超市銷售員說。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更有網友稱豬價是“塌方式暴跌”,豬肉進入20元時代。

豬肉降價的秘密是什麼?

是疫情好轉、流通改善,為何豬肉供應下降,價格不增反降?

加大冷凍豬肉儲備投放力度

從1月份開始,為應對疫情,滿足居民在疫情期間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國家儲備肉投放不斷加大,截止三月份,共投放十幾次,約20萬噸儲備肉。

供需關係影響價格是經濟學中顛簸不破的道理,國家一方面加大儲備肉的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凍肉的進口,從根源上提高了國內豬肉市場的供能。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二月積壓生豬集中出欄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村莊封路的封路戒嚴的戒嚴,眼看飼料一天天減少,新飼料運不過來我家的豬萬一餓死了,那得賠多少錢?”疫情期間養殖戶大倒苦水,雖然得到了多部門的援助,很多養殖戶解決了難題,但是交通一直是阻礙生豬出欄的一個因素。

隨著新冠疫情的逐漸好轉,最主要的是交通通暢,解決了豬場飼料、物資等供應,交通恢復,年後壓欄的生豬集中出欄,造成屠宰壓價引起生豬價格下跌。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豬肉價格下降,但幅度不大

也許當你搜索豬肉價格的時候看到滿屏的低至二十元,甚至有的人還提到是否重回十元時代的時候會覺得這次豬肉下降力度前所未有,但是事實其實不是如此。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生豬≠豬肉

豬肉價格並沒有降入20元時代,各地豬肉還是在25-35元/斤之間。對於10元豬肉,可能短時間還不能實現。

但是生豬價格近幾天有所下降,24日全國平均毛豬價格為17.55元/斤。從上個月20號開始,生豬價格在不斷下跌,3月24日豬價一片“飄綠”,局部跌破15元/斤。

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能窺得一二,記者採訪某超市肉類銷售員,銷售員王阿姨給記者傳送了這樣一個價目表:

排骨32 五花肉32 裡脊肉36 肋排35 月牙骨36

基本上還是能看出來是豬肉價格並沒有如傳言那樣進入二十元時代,但是確實有所下降。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批發價格≠零售價格

雖然根據新發地菜市場官網上的價格看,豬肉價格還是非常便宜的,算是二十元範圍內,但是不管是超市、菜市場還是電商生鮮平臺,豬肉價格都遠遠要高於批發價格。

終端豬肉不在二十元價格內,基本上大多數都是“破三望四”,部分商家售賣的豬肉價格超過四十元一斤。

不過比之前高峰時期,五十元甚至六十元每斤的豬肉價格確實是有所下降,前段時間豬肉的價格虛高也是如今豬肉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網傳豬肉價格大跌,你買到低價肉了嗎?記者調查還原肉價下跌真相

在零售端常見的消費場所為超市、菜市場和電商平臺等。在很多消費者眼裡電商平臺意味著價格低廉,購買方便,但是對於生鮮肉類,例如豬肉,記者卻發現電商平臺價格高於實體店。

對此,《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採訪了瀋陽京禾牧業有限公司劉沛京。

劉沛京表示:“由於前段時間疫情影響,部分大型農貿市場及商超處於關閉狀態,即使未關閉也門可羅雀。人們對於食材的採購渠道漸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消費模式的改變導致線下實體店競爭力減弱。疫情平息後,消費者走進實體店消費量仍未恢復,部分線下實體店,通過打折及價格降低等,吸引顧客,增加自身的競爭力。”


我們還能吃多久的“實惠肉”?

對於未來豬肉價格變化,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目前需求量大的學校食堂及餐飲業多數仍處於停業狀態,終端需求提振不足。

但是目前國外疫情嚴重有可能將影響豬肉的供應,因此,隨著餐飲和團體消費恢復,豬價將會有所回暖。

對於豬肉價格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