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懶癌”的動機和臨床病理學分析—請收藏轉發!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拖延症而虛度年華,.......我們會認為拖延症只是一場流行於當代青年身上的精神瘟疫,又名“懶癌”,稍帶慵懶,不無小資,因為相信世上有永遠,自覺很年輕,無所事事的感覺很美好,自我剋制又好像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從文藝青年變成勞動模範的這一步就走得特別、特別、特別、特別......艱難!

關於“懶癌”的動機和臨床病理學分析—請收藏轉發!

網上有個拖延症的段子,說拖延症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凡事只要拖一拖,就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那是你拖得還不夠久。拖延症到底是病,還是智慧呢?這裡有一個拖延症的調研,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拖延的奇特行為已經引起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者的廣泛興趣。在實驗環境中,心理學家發現拖延症能增加心理壓力、降低幸福感。在現實中,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通過一個長達14年的長期跟蹤調查發現,20%有拖延習慣的受調樣本,其退休儲蓄難以保障老年生活。美國最大的報稅服務商H&RBlock(HRB)也可以直接從其財務報表證明這一點,每年有近百萬人因為突擊準備報銷而需要額外花費數百美元。

關於“懶癌”的動機和臨床病理學分析—請收藏轉發!

人類對拖延症的研究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

動機問題。最初,心理學家認為,拖延症是自我調節的失敗。Tice和Ferrari在2000年的“人格研究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一書中認為,拖延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

情緒反映。加拿大主教大學費舍·西羅伊斯團隊(Fuschia Sirois)對80名學生的拖延症進行研究發現,拖延症人群普遍經歷了短期內改善情緒的願望以及更加負面的緊張情緒,“拖延症人群專注於如何讓自己感覺更好,而不是從令他們感到不好的東西中獲得洞察力。簡而言之,未來的自我成為拖延的負擔”。時間的概念可能會加劇這個問題,但無法管理情緒似乎是拖延症的基礎。

神經病理學。神經病理學對拖延症的最新研究,將對拖延的行為從認知,情感和個性帶進入了神經學領域。布魯克林學院的勞拉·拉賓的團隊建立了212名學生的樣本,首先評估他們的拖延症程度,然後建立了大腦執行功能的九個臨床分量表:衝動,自我監測,計劃和組織,活動轉移,任務啟動,任務監控,情緒控制,工作記憶和一般的有序性。已知大腦的額葉系統涉及許多與自律相重疊的過程,研究表明繼續拖延習慣,可能會引起“輕微大腦執行功能障礙”!

關於“懶癌”的動機和臨床病理學分析—請收藏轉發!

原來以為拖延的結果最多就是老無所依,現在問題還真大了!

那麼我們這些拖延症狀已經很明顯的人,還有救嗎?

你現在可以抱著電線杆大喊:我找到治病的法門了!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就是一種專門針對拖延症的時間管理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Francesco Cirillo創立。該方法使用一個定時器來分割出一個一般為25分鐘的工作時間和5分鐘的休息時間。

番茄工作法有五個基本步驟:

1、決定待完成的任務

2、設定番茄工作法定時器至n分鐘(通常為25分鐘)。

3、持續工作直至定時器提示。

4、短暫休息5分鐘。

5、每四個階段,休息15-30分鐘。

番茄工作法的關鍵是規劃,追蹤,記錄,處理,以及可視化。在規劃階段,任務被根據優先級排入"To Do Today" list。 這允許用戶預計每個任務的工作量。當每個番茄時結束後,成果會被記錄下來以提高參與者的成就感併為未來的自我觀察和改進提供原始數據。這一時間管理技術的本質目的是減小內生和外在的干擾對意識流的影響。一個單位的番茄工作時不可再細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