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楚國崛起的歷程?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楚國由來:商朝末年,楚人首領鬻熊協助周文王姬昌起兵滅商,成為功臣。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

崛起歷史:

1楚先民後來在商王朝軍隊驅逐中被迫南遷,其中的季連家族則建立了楚國(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其中的羋姓一族建立了楚國)。楚國建立後在其擴張的過程中多次發動征討南方民族的戰爭,並在周惠王的允諾下鎮壓住了夷越之亂,奪取了南方大片領土。

2公元前757至公元前741年,楚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開始對濮地進行拓取,據《國語·鄭語》雲:“楚鼢冒(楚厲王)始啟濮”。到楚武王時(公元前740—公元前639年),已佔領大片濮人的土地,《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

3楚國在楚武王以及楚文王時期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大舉進攻蠻夷,史稱“大啟群蠻”。

4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北抗齊桓公、南敗宋襄公,實為一代霸主,其北上之勢直到城濮之戰才為晉國所阻。

武功彪炳,又勵精圖治,選拔孫叔敖施行文冶,邲之戰大敗晉國稱霸。使楚國經濟繁榮、文化鼎盛,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半夏錦年似夏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離騷》。記得上學那會第一次讀到這詩句時,覺得非常優美,給人印象深刻。漫漫長路,詩人立志,要百折不撓的去尋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然而從這詩句中隱約可以窺探出楚國崛起歷程。楚國文化的興起有力的推動國家向前以展。文化興起會滲透到楚國的各個領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

周谷城在其《中國通史》指出,楚人之自稱“蠻夷”。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就認為“楚本蠻夷,亦即淮夷”。在西周乃至東周時期,中原各諸侯國對楚國落後的文化視為“蠻夷”,認為楚人連刀耕火種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只會燒殺搶奪,狩獵捕魚等等,因此楚國不得不在中原王朝先進文化的打壓下艱難生存。經濟上年年向周王室進貢,軍事上,周王室還有各諸侯國還時不時的進攻楚國,《左傳》中記載,“齊恆公伐楚盟屈完”中,管仲就對屈完說道:“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就是可以看出楚國落後就捱打的局面。楚人除貢桃弧棘矢外,還貢苞茅。看看就連茅草都要割去進貢給周王室,真是可憐楚國人民呀。然而楚國人的民族性格立志堅定,要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國家已呈勃興之勢。

楚國長時期臣服於周王室,楚統治者熊渠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諡”,成為楚人一大精神支柱。楚人長期以來師夏師夷、以夏變夷,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荊楚文明,與這一戰略思想是分不開的。楚國的長期隱忍,國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此時楚國的崛起已是勢不可擋了。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圍鄭國,迫鄭降,晉國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大敗,晉國中軍、下軍幾乎全軍覆沒,左傳中描寫當時晉軍渡河逃跑的慘狀:“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會在宋國舉行。晉、楚、齊、秦、宋、魯、鄭、衛、陳、許、曹、邾、滕、蔡等14國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晉國和楚國共為盟主,各國共訂盟約,不再打仗;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弭兵之會的結果是晉楚兩國平分中原霸權。

楚國曆經三百多年的努力拼搏,自楚武王起楚國曆經大大小的戰爭,邲之戰楚國完勝、弭兵會盟後標誌著楚國完全崛起了。楚國崛起不僅僅是充滿血淚的歷程,更是楚族長期隱忍,勵精圖治後崛起的歷程。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鑑。



放羊娃子哇哇哇哭


就在遙遠的三千年前,由於周王室的衰弱而引發的列國相爭,拉開了各個諸侯之間相互結盟相互聯姻同時也相互對抗和爭鬥的歷史大幕。而不可思議的是,最閃亮於這一歷史大幕的,並不是當時的公侯大國,而是這偏居在荊蠻之地一個方圓只有50裡的子爵諸侯。在八百年間春秋爭霸戰國稱雄,楚國勢力範圍遍及半個中國,楚人是以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強國之路

  周昭王南征而沒,喪六師於漢,中原諸侯罵楚國是蠢爾蠻荊大邦為仇;而楚熊渠即故意封三個兒子僭越王尊做為回應。這是楚國向中原諸侯公開挑戰的開始,楚人這種不服不屑不羈,著實讓當世人膛目結舌。

  強大的君權使楚人有了民族歸屬感,在中原各諸侯的鄙視下,即使楚國更是炎黃正朔也毅然拋棄虛名,開始以自強而進取了。迫使周天子不得不賜予主盟的祭肉承認楚王國的強勢存在: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

  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促進了強大的軍事國力,楚國以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因而楚王若三年不對外征戰,國人當以恥笑。

  年邁的楚武王為社稷抱病親征,暴死於征途,楚人則繼續前行,迫敵籤城下之盟後才發喪;楚文王征戰巴國未果,守衛之臣拒不迎納,迫使國君移師伐黃以功補過,楚王終累死於凱旋路上;楚師伐羅失利,主帥長公子屈瑕自裁以成仁,其他將領也自囚以謝國人。還有城濮的子玉,鄢陵的子反,淮南的項燕,這些就是楚人的尚武輕生重榮譽的貴族精神體現。

  在這精神的催生下,楚成王先於公元前655年向江淮東進與“尊王攘夷”的齊桓公爭霸,再在公元前639年遏宋而奪得中原之霸。到了公元前606年更為一代霸主的楚莊王,北伐陸渾,閱兵周疆,問鼎中原,飲馬黃河。


戰鬥大黃蜂


楚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作熊氏一族創業記。西周伊始,楚國渴望被中原接納但卻被鄙視。就像一個渴望得到父母關注的孩子一樣,楚國需要努力讓自己得到中原的關注和認可,這算是決定發展方向的內在動機。

戰略得當:先搞定後方庸國順道獲取重要戰略物資——銅,然後順漢水而下擴張,繼續突破漢陽諸姬進入淮河流域正式成為中原無法忽視的一支強大力量。漢水-淮河一線以南都可以成為楚國的腹地。

政治宣傳:以蠻夷的姿態凝聚處於中原文化南部邊緣的力量,稱王是必然。這裡出現了意識形態的矛盾:一方面楚國嚮往中原文化,事實上也在不斷的中原化;另一方面,楚國又以異端蠻夷自居,導致春秋五霸之齊、宋、晉都豎起抗楚的大旗形成了與中原主流文化的無縫結合。


御前帶刀侍衛


想要全方位瞭解楚國崛起之路,推薦一部紀錄片《楚國八百年》:篳路藍縷、起於蠻荒,值得一看!



流浪貓加菲呦


楚國的崛起是一代代楚人篳路藍縷的結果。周室分封,楚為子爵,僅在男爵之上,然至週末,楚以為南國霸主,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楚國地處江南兩湖之地,土地肥沃,周邊無大國掣肘,得以蓄養國力,昭王之敗又給了楚人赫赫威名,春秋初年,齊霸中衰,楚北擴中原,打敗各路諸侯,泓水敗宋國,決東南霸主之資,魯,衛,鄭,陳,蔡等國均臣服於楚,楚人以踏上了中原大地,楚莊王時更是號為霸主。此後數百年就是楚晉兩國的爭霸賽,楚國就這樣崛起於南方,成長為霸主。


義渠故人新恆


楚國(?—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在邲之戰中擊敗晉國,稱霸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