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把二戰時的日軍帶溝裡?

所評圖書:

書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把二戰時的日軍帶溝裡?


1912-1926年,也就是所謂的“大正民主”時代(大正天皇在位期間),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捲日本。日本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政黨政治,民眾權利開始得到了落實,並讓人看到了男女平權的曙光。但這種積極變化最終成為了曇花一現,20世紀2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發生劇烈的“右轉”,經由1929年大蕭條引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而成為軍國主義國家,開啟侵略中國、意圖制霸亞洲乃至世界的自我毀滅道路。

對於日本20世紀20年代後期的劇烈轉變,不少歷史學家都曾給予過深入解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解釋就是,日本軍部在這一開歷史倒車的轉折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作用;因為日本軍紀的核心,在於強調服從,而這等於祛除了軍人集團中下層成員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當1922年華盛頓公約限制了日本的軍事政治集團獲得預期利益、“大正民主”變革加大了日本社會各界與軍方矛盾的情況下,軍人集團開始越俎代庖,從幕後走到前臺,從政黨政治手中接管了權力。也就是說,日本軍部成功的劫持了日本整個國家,來服務於自己的目的。

按照上段所述的那種解釋,日本軍部代表的是落後的、保守的甚至反動的歷史方向——日本發起全面侵華戰爭以後,隨後又擴大戰場,波及到東南亞,之後偷襲珍珠港,同時與美、英、中等多國交戰。這種急進、魯莽的行動姿態,讓歷史、軍事專家直呼愚蠢。所以,人們紛紛認為,二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部,或者說軍事政治集團,確實集合了愚蠢、落後、反動等多項潛質。

日本歷史學家、日本近現代史和軍事史研究專家、東京女子大學教授黑澤文貴在其所著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一書中,對於前述主流性看法作了深入辨析。黑澤文貴認為,長期以來,研究者們都低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日本軍政發展方向的深切影響:

一戰的戰爭規模,遠超之前的日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以及美國南北戰爭、英法與俄國展開的克里米亞戰爭,戰場上還投入了飛機、坦克等新式武器。戰爭中,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應用了許多新戰略、新戰術。這些讓日本政界、軍界人士深感震撼。因為自日俄戰爭以日本的取勝告終以後,日本自認打敗了列強中的俄國,便躋身列強俱樂部,不遜色於英國之外的任何其他列強。但一戰的超大規模、超強烈度,以及整個戰爭讓大量國家的幾乎所有資源都被列入戰爭動員體系,這是近代日本所不熟悉的。換言之,僅僅在一戰期間出兵中國山東,搶奪德國在華特權的“趁火打劫”者日本,又有了巨大的危機感。《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這本書也提到,俄國十月革命後,國內政局一度陷入混亂,列強紛紛出兵意圖扼殺革命,日本當時也曾派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評估包括俄國在內的一戰交戰國的軍力。

黑澤文貴指出,日本陸軍在一戰進行期間以及戰後形成了總體戰構想。也就是說,要打贏一戰這樣的戰事,必須實現軍隊編制、裝備的合理化,讓國家的經濟力量、國民精神、心理凝聚力都服務於總體戰,實現國務與統帥的一體化。有意思的是,日本陸軍為了提高戰時的經濟力量,也認同在非戰時積極提高科學技術在民用產業的應用、大力擴展自由貿易。

日本陸軍還認為,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之所以成為戰敗國,與之士氣低迷有關,深究起來,其國民沒有權利,也就沒有作戰的熱情;而美國、英國、法國等戰勝國,皆為更為文明開化、民主自由的政體,民眾能夠行使部分權利和自由,更可能實現舉國一致——基於這種邏輯,日本陸軍的精英一段時期內甚至認同“大正民主”時代的變革,提高軍營內的自由度,致力於提高軍官階層的思考能力,為之補充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做法與日本軍事、政治領域長期存在的“下克上”傳統結合了起來,埋下了巨大隱患:20世紀20年代晚期、20世紀30年代前期和中期,經由“獨立思考”而認定日本政壇元老、軍界大佬不能代表國家利益的日本少壯派軍官,採取暗殺、軍變等方式奪權上位,並冒險發動對外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書中還談到了日本陸軍在一戰後開展的對美研究。從明治維新開始,一直到一戰爆發,日本政界、軍界精英設定的假想敵,除了中國就是俄國。但在1917年美國加入一戰,並迅速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後,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積極研究美國。有趣的是,美國軍方平時的軍力僅維持在20萬左右,卻在加入一戰後總共動員了370萬人的兵力,還能快速形成戰鬥力,這種做法與日本陸軍長期以來維持龐大軍力以維持戰鬥力完全不同。日本人實在想不通,美國人看起來平時散漫、反感戰爭、懦弱,突然作戰卻能與普魯士軍人抗衡。日軍觀察家發現,美軍作戰初期,還存在軍事經驗不足等問題,而在戰爭晚期,美軍部隊已經與作戰了四年的法國精銳形成了相近的戰鬥力;此外,美國在後勤組織方面的極高效率,也讓日軍觀察家感到瞠目。一戰結束後,日本陸軍還曾派遣半公開的考察團赴美,考察了美國的教育體系,對美方的平民軍事教育給予了很高評價。

但在1929年大蕭條爆發後,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日美關係惡化以後,在日本國內,談論美國的優勢已經成為一種政治不正確。日本陸軍先前對美研究的經驗成果,最終既沒有轉化為日軍內部的行動機制,也沒有讓日軍少壯派軍官更加重視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