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作者 :王冠群
簡介:快消品營銷商學院院長、《聚焦》作者、現任贏銷力諮詢總裁


01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可對於倒在冬天的人來說,他見不到春天。

疫情之下,消費者憋在家裡一個月,不缺吃喝,說明了什麼?

疫情之下,有的經銷商倒下,有的束手無策在等待時,有的經銷商2月份實現銷量翻番,為什麼?

疫情之中,有的經銷商初五就復工了,為什麼你現在還復不了工?

復工後:銷量會不會爆發性增長?商業機會在哪裡?如何確保生意增長,利潤增加?

自然規律告訴我們:下雪不冷化雪冷。疫情之後才是對經銷商最大的考驗。

疫情改變了消費習慣,改變了通路形態,改變了商業模式!

新形勢、新的競爭環境: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02


風雨過後是彩虹。但風雨過後往往是泥濘,彩虹只會在歌詞裡。想彎道超車的人,必須穿合適的鞋子,才能跑的比對手快一點。

疫情過後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王冠群專欄 | 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一、一“拼”二“搶”三“漲”。

除湖北省外,全國其他省份都陸續實現復工。

有專家說,疫情過後消費會出現報復性增長。旅遊、餐飲、酒店、交通運輸可能會,但快消品報復性增長的機會不會出現。

充其量會短暫出現補償性增量,通路缺貨,快速鋪貨增量而已。

多數工薪族收入下降,拿什麼報復性消費?沒有報復性消費,哪有報復性增長?

你會因為現在飲料喝的少,疫情過後多喝幾瓶飲料嗎?

你會因為春節沒去電影院看電影,疫情過後多去看幾場嗎?

你會因為兩個月沒有理髮,疫情過後一個月理髮兩次?

你會因為春節期間沒有送禮,疫情過後多送幾次禮品嗎?

既然是補償性增量,那拼的就是速度!

補貨的速度!

誰先把貨送到終端,佔領倉庫,佔領貨架,未來市場就是誰的,贏家就是誰!

具體動作:

1、改變過去訂單式,路線式鋪貨方式。鎖定核心渠道,核心客戶,優先產品補貨。

2、調整考核,獎金圍繞核心網點、核心社區補貨。用金錢的力量提高員工的效率。

  • 二“搶”,搶什麼?

搶貨源,搶終端,搶社區。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疫情消除是一個緩慢過程。產業鏈停擺後恢復需要時間,供需矛盾上半年都會存在,企業生產恢復也需要時間。

意味著6月份之前打款後發貨及時性是個大問題!

聰明的經銷商要行動起來,動用一切資源,去企業搶貨,搶貨就是搶錢。

疫情會倒掉一批經銷商,也就意味著會空出一部分市場份額,搶佔這些無主的市場份額,你還需要猶豫嗎?

社區分銷是新興事物,不要弄明白了在行動,要先行動,變行動邊研究邊調整。

  • 三“漲”,漲什麼?

漲價!

疫情過後,物價會普遍上漲。疫情期間養殖業遭到打擊,會影響到原料的價格。

為刺激經濟增長,肯定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

國家統計局1月CPI數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食品價格上漲20.6%,消費品價格上漲7.7%。

原料漲價了,產品要麼減促銷,要麼漲價。

所以不要期望企業給你的促銷越來越大。時也,勢也!

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經銷商,和企業同進退。


03

二、一定要和大企業合作,一定要有核心大單品,一定要做產品組合。


有大企業才有大商,不是有大商才有大企業。

“大”有三個指標:

1、規模大,在品類企業排名中靠前。

2、趨勢好,發展勢頭猛。

3、管理規範。

休閒食品企業中徐福記規模很大,連續數年下滑。飲品中匯源果汁品類全國第一,趨勢很差,活下去都是問題。

所有大商都是和大企業合作過程中被迫成長起來的。

大企業人多人才多,標準,制度,流程也多。對經銷商的要求,輔導也多。經銷商就是在和大企業合作過程中健康成長的。

為什麼一定要有核心大單品?

一個經銷商的社會地位不是取決於代理某個品牌,而是取決於是否有大單品,同樣是茅臺酒經銷商,代理53°飛天和代理茅臺集團其它產品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

在消費心智中大單品=品類。在終端商心智中大單品=經銷商。

大單品是一面旗幟,是決定市場地位和影響力的武器,是帶路產品。

靠產品集群發展的企業,短期會有銷量,長期發展沒有動力/沒有前途。

為什麼一定要做產品組合?

提升自身免疫力,增加市場拓展能力。

世界上所有強國都是具備海、陸、空、核戰略部隊四位一體建設的能力。

沒有哪一個國家只有陸軍全世界無敵的。

產品組合不是簡單的產品或者品類增加,產品組合有三個必須注意的事項:

1、大單品集群組合。(例如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和五穀道場酸筍肥牛,或者脈動、紅牛、金絲猴麥麗素)。都是流量產品。

2、大單品集群的淡旺季互補性。讓所有資源全年動起來。

3、大單品集群渠道互補性。讓掌控渠道全年動起來。

王冠群專欄 | 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04

三、 提升渠道掌控能力


渠道掌控的兩個指標:數量和質量。我們更應該關注有質量的數量。

渠道掌控能力的四個層次:

1、單一渠道掌控。只做流通;只做商超或者連鎖便利;只做電商;只做特通渠道。

2、綜合渠道掌控,流通,商超、連鎖便利、電商、特通全渠道覆蓋。

3、對店和人(社群)的覆蓋掌控。

4、同一區域掌控到不同區域掌控。在一個縣做第一,能不能外延到N個縣做第一?

未來經銷商發展拼三個渠道指標:

A、綜合渠道掌控能力。

B、社群掌控能力。

C、不同區域渠道掌控能力。

動作分解:

1、盤點細分渠道數量。

2、設定渠道拓展目標及拓展計劃。

3、招聘專業人操作專業的新型渠道,不要抱著培養豬上樹的理念去培養傳統渠道的營銷人員,這樣機會成本太高,你賠的錢,付的學費遠遠大於請專業人士。

4、持續跟蹤,調整,考核。

王冠群專欄 | 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05

四、打造與時俱進的商業模式。


疫情過後,線下渠道佔比會下降,電商,社區團購、社區分銷佔比會增加。

疫情催生的最火的模式:社區團購和社區分銷。

一次趕不上,幾年趕不上,幾年後意味著你將被淘汰出局。

(一)、社區定義:

1、城市以封閉性居住地小區為單位,業主為成員組建的社群。

2、農村以村為單位,戶主為成員組建的社群。


(二)、社區分銷與社區團購的區別:

社區團購是平臺商主導,本質是拼多多拼團模式,勁爆/秒殺/拼購,以價格取勝,拼的越多,越便宜。

社區分銷是品牌商(經銷商)主導。價格不是主導因素,信任、便利、服務才是。

社區團購:為成交而成交。社區分銷:因信任而成交。

社區分銷嚴格意義上屬於通路精耕的變種,過去的通路精耕是掃街,然後根據門店分類ABCD類。

社區分銷是掃社區,進而掃人,組建社區社群。

社區團購對品牌商而言就是一個新型的經銷商,是品牌商開闢的一種新型的銷售渠道。

沒有品牌商支持,經銷商可以獨立做社區分銷,很難做社區團購。


(三)、社區分銷、團購特點

1、本地化屬性,區別於傳統意義上微信微商社群。

2、由過去以店為單位分銷到以人為單位分銷。

3、由過去的到店模式到產品到家模式。

4、乾淨,很少有廣告。安靜。沒事不說話,說話就辦事。溫度。都是熟人,低頭不見抬頭見。


(四)經銷商做社區分銷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

1、有沒有適合社區社群銷售的產品?單一產品還是產品組合?

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在社群購買?價格便宜?品質好?限量?符合消費需求?服務好?

民生產品,剛需、復購率高產品(食品、飲料,零食大禮包,日用洗化、生鮮、米麵糧油,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休閒烘焙,水產速凍,乾貨調料,進口產品)適合社區分銷。

低頻消費產品要讓消費者平時不消費,消費用半年!同時要和高頻消費產品做捆綁促銷。

2、社區分銷商或者社群團長招募(物業管理人員,業主委員會意見領袖、寶媽、廣場舞大媽、水站工作人員),搞定團長或者群主,才能搞定消費者。

3、有沒有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運營社群?

4、團長如何拓展團員?

5、如何激勵和管理社群團長?

6、分揀和配送。


(五)、社區團購的流程。

1、尋找社區團購平臺(全國性,地方性)。

2、接觸談判確定產品、價格、促銷、建檔、簽訂合同。一般平臺會保留18-25%毛利率,團長佣金平均10%-15%。

3、運營管控。

A、內容運營。

根據平臺受眾群體的喜好,設計好產品圖片、詳情頁、短視頻、功能賣點、資質實力、榮譽簡介等社群傳播素材,圍繞著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來一個良性循環。

B、價格運營

通過產品規格、包裝以及不同組合形式,規避價格戰,有銷量無利潤現象。

C、活動運營。(勁爆、秒殺、拼團)。

D、產品運營。(單品,產品組合,限量,坎級促)等。

E、用戶運營。

用戶的新增—留存—活躍—傳播以及用戶之間的價值供給關係,建立起一個良性的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用戶有關的數據。

人在哪裡,營銷就在哪裡,銷量就在哪裡,利潤就在哪裡,2020年你搞定了社區分銷,你想不賺錢,不增量都難。

王冠群專欄 | 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06

五、打造一支戰鬥力團隊。


所有事是人乾的,人不行,事肯定不成。

經銷商和經銷商之間的PK首先是老闆和老闆的PK。

歷史不是人民改變的,是領袖領著人民改變的,沒有領袖,人民只會盲動。

領導帶的叫團伙,領袖帶的叫團隊。經銷商首先要做小團隊的領袖。

領袖的做事方法:善於徵求多數人意見,常與少數人討論,敢於一個人決策。

領袖的量化結果:能影響一大批人追隨,有一大批人為你設定的目標拼命。能打造團隊、培養人。能帶領大家創造輝煌的業績。

其次,要有核心骨幹。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核心骨幹首先是篩選,其次是培養。

核心骨幹有兩個評價指標:能力、忠誠。

第三、帶領團隊學習,解決文化認同。

每一個企業都有兩條生產線,一條生產人,一條生產產品。造物先造人。人培養不好,產品肯定賣不好。

不要讓你的團隊畢業之後就停止了學習,不要讓你的競爭對手說:他40歲,其實28歲已經被埋了。

王冠群專欄 | 疫情過後傳統經銷商如何逆勢突圍?

三種方法:送出去,請進來,在崗訓練。既提升了能力,又解決了忠誠度問題,何樂而不為?

疫情強化了消費者線上生存能力,意味著所有企業必須修一課:互聯網數字化運營能力提升。

連房子,車子都可以網上賣了,還有什麼不能網上賣?

風來了,豬都會飛起來。

問題是你在不在風口?風停了,你有沒有翅膀?

逆勢突破,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