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的由來


麻沸散的由來

華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醫之一。

麻沸散的由來

在華佗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母親又因為生病而死亡,這一個噩耗便讓華佗下定決心成為從醫,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華佗聽說遠方的廟裡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醫術精湛,於是他就帶著學醫信念去拜師,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走了一個月,終於到達了廟裡,但卻因為長時間的趕路,疲憊不堪,在廟裡便暈倒了,老人裡救了他,並收他為徒弟,一開始華佗只是幫忙幹粗活,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老人覺得華佗是一個可造之材,便傳授知識給他。渴望成為醫生的華佗刻苦學習,廢寢忘食,終於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醫生。

麻沸散的由來

華佗學有所成之後,經常奔波於市集為百姓治病。一次,關羽在攻打曹操的時候被毒箭射傷,苦尋多位醫生都沒有治好,但華佗知情後,便前往關羽的營地請求醫治。關羽聽見著名的醫生華佗前來醫治,心中欣喜便急忙恭迎華佗進來,並說如果成功醫治成功,便會大大感謝華佗。但華佗謙虛地說“我是來醫治你的病,治療方案已經想好了,就只怕將軍受不了疼痛。”關羽聽了之後,不禁笑了起來說:“我帶領著數十萬士兵打仗,什麼險惡的場面沒有見過?什麼傷痛都嘗過,這一次也不例外”。華佗仔細解釋說:“將軍,你中的是烏頭箭毒,看現在這個情況怕是已經入骨了,需要刮骨治療,要把你的手放進鐵環中,然後再進行手術。”關羽聽見後,便搖頭說:“我不需要什麼鐵環,你就直接給我治吧。”隨後,華佗便直接在關羽的手上進行治療,關羽一邊與旁人下棋來分散注意力,一邊袒露出手臂讓華佗治療。“咔咔咔咔”刮骨的聲音讓人不禁豎起了汗毛,就連久經沙場的關羽隨不吭聲,但是大滴大滴的汗水直往下流,手術很成功,關羽的手臂也不疼了。華佗不分貴賤,不僅為平民百姓醫治,還為請求為將軍治療箭毒,這種救世濟民的精神值得學習,雖然雖說手術很成功,但是華佗還是開心不起來,因為他看到在刮骨的時候,感受到了關羽這種痛苦,就琢磨著怎麼才可以減少病人在手術時候的疼痛。

麻沸散的由來

華佗翻遍了所有的醫書,嘗試了各種藥材,都沒有能減輕手術中病人的痛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朋友來看望他,便與他談起不久之前去泰山發生的事情,他在爬泰山的時候,半路口渴,便摘野果來潤嘴,殊不知這果子一吃下去便開始全身麻木,失去知覺,睡著了,醒來時已是傍晚,華佗聽了高興極了,心想這種果子可能會減輕病人在手術中的疼痛,便急忙讓朋友形容這種果子。

麻沸散的由來

心繫病人的華佗熟知這種果子後,便起身去泰山採集。這種勞心勞肺的品質值得學習。沸兒纏著他想一起前往,華佗疼愛孩子,便一起去了。幾經辛苦,華佗終於找到了果子,便對兒子說:“父親要嚐嚐這個藥的麻性如何,如果天一黑,我還沒有醒來,你就要下山找人抬我下山,避免發生什麼意外。”沸兒卻說:“我吃吧,我是小孩,如果失去了知覺,你便揹我下山即可,再說你是醫生,可以把我醫好。”華佗想了想也有道理,便讓兒子嘗試,沸兒第一次吃的時候沒有麻木感覺,第二次也沒有,再時幾次也沒有,華佗就納悶了,心想這朋友在說錯了,但是沸兒越吃越多,終於失去了知覺,華佗便急忙把他帶回家中,等待兒子甦醒,但是兒子卻再也醒不來了,因為沸兒吃了太多果子,中毒死了。華佗傷心不已,但華佗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他忘記悲痛,一心為病人著想,隨後就一頭扎進了研究使病人減少痛苦的藥材,經過長時間的專研,終於研製出了這種果子與其他藥材加在一起的麻醉藥,華佗為了紀念兒子便起名為“沸兒湯”,即後來著名的“麻沸散”。

華佗的發明的麻沸散促進了外科手術可以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大的功勞,華佗崇高的醫德值得我們學習。(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