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高考志願填報有什麼策略?

錘鍊英語


2020年,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山東、北京、天津、海南將正式開始第一年新高考。新高考不管是從高考考試時間、考試科目還是高考志願填報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大調整。

為了能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能為考生的志願填報有所價值,我查閱了相關專業材料,轉發給大家,供參考。

最近幾天,我省許多家長和考生投入到了新高考的模擬志願填報預演練當中, 在填報志願的環節不少家長和考生感到沒有頭緒。普通類常規批96個志願,96個選擇,如何安排好這96個機會,成為近日無數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那麼填報志願的時候哪些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鑑呢,考生和家長又容易陷入哪些誤區?今天聊一下報考志願的方法。

一 理性選擇,綜合定位。

優先選擇專業還是優先選擇高校,這一問題需結合個人需求進行辯證分析,關鍵要看考生具備什麼樣的實力。比如,學習成績優異或畢業後想繼續深造者可優先考慮院校為主;成績沒有明顯優勢但希望就讀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離和分數”的關係,就可以選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高水平院校或考慮偏冷門專業沖沖看;有明確專業取向或畢業後先考慮就業或所選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時,可優先考慮專業。

高考志願填報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奪,無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就好。在專業(類)平行志願模式下,考生可填報的志願數量相對充足,所以考生在選擇志願時,可以將一定數量的志願用於“保專業”、一定數量的志願用於“保學校”,不必墨守成規只採取一種思路選報志願,多種思路有機結合方能更好地確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篩選並優化志願,形成合理梯度很重要。

在平行志願招生批次,要拉開適當的梯度,以增加錄取幾率。從“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梯度入手。

第一步,初次篩選。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選擇足量的“專業(類)+院校”志願,分別放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個梯度備用。

“衝”是衝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不明顯但希望就讀的院校、專業放在衝的層次;

“穩”是相對穩健的志願,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較大且比較喜歡的院校、專業放在穩的層次;

“保”是錄取幾率大的志願,一般將自己成績有明顯優勢的志願放在保的層次。

第二步,綜合優化。從前面選定的批量志願中,結合往年院校、專業錄取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將其中不喜歡的專業或錄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專業刪除,優化選擇出擬報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對合適的高校、專業。

第三步,最終排序。結合本人實際和意向確定具體志願的先後順序,對所有經篩選優化後的備用志願逐一比對,並先高後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儘量往前排,最後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專業及志願,志願的填報適當拉開梯度。如普通類常規批平行志願填報時,可將自己成績優勢不大卻很喜歡的志願放在前面大約20-30個,將具有一定優勢也較喜歡的志願放在中間約30-40個,將優勢較大且有把握的志願放在最後約20-30個。

三結合自身實際,善於規避風險

填報志願時,考生首先應對自身情況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不能好高騖遠,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結合實際,綜合分析、科學選擇。所選志願首先要對照高校招生章程,確保符合報考條件。所選擇志願應該與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相符,跟自己性格特點相匹配;應該與自己成績位次及身體條件相符合;應該與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與家庭意願及經濟條件相結合。

特別的新高考條件下,考生填報志願應該考慮哪些關鍵因素。

填報志願時,考生首先應對自身情況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結合實際,綜合分析、科學選擇。

所選擇志願應該與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相符,跟自己性格特點相匹配;應該與自己成績位次及身體條件相符合;應該與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

一是充分了解招生錄取政策規定。全面瞭解國家和省招生政策規定,瞭解自己所屬類別的志願設置、志願填報時間、投檔錄取規則等情況。

二是理性分析現有數據信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和位次,理性參考往年招生錄取數據等信息,初步研判報考的高校、專業層次,大致在哪些範圍。

三是綜合考慮專業、院校、地域、類別等因素。可首選出考生喜歡、特長或優勢的若干個專業,再考慮高校、地域等因素;也可首選出若干所高校,再考慮專業等因素;還可以學校和專業兼顧選擇。

四是認真研讀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開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據,考生務必仔細研讀了解。在研讀分析高校招生章程的基礎上,優化填報志願備選名單

五是篩選形成合理梯度的志願預填名單。在平行志願招生批次,要拉開適當的梯度,以增加錄取幾率。從“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梯度入手,選擇足量的“專業(專業類)+學校”志願,分別放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三個梯度。

六是藉助志願填報輔助系統,使用選考科目、院校地域等篩選功能,提前將志願選好導出志願預填表。在填報志願規定的時間,將志願預填表導入志願填報系統即可實現正式填報志願。

平行志願能有效減緩志願填報風險,但風險不會完全消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應該規避以下誤區產生的風險。

誤區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報。從往年平行志願投檔看,侷限於單一層次或性質的志願,或所選志願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達不到所報志願的投檔條件,導致所報志願成為無效志願或直到最後志願才有幸被投檔;也有考生只考慮分數使用最大化、忽視興趣特長等,入學後卻發現就讀專業自己並不喜歡或不適合 ;有些考生沒看清院校性質、學歷層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誤區二:認為每輪平行志願多次投檔。有不少初次接觸平行志願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願依次檢索當作多次投檔機會,誤讀前面某志願退檔後還可對後續志願繼續投檔。實際上,平行志願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願順序依次檢索,對每位考生來說每輪只能投檔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願被投檔,意味著前面志願都投不進而後續志願已同步失效。

誤區三:非中心城市或熱門院校專業不選報。經濟發達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顯“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等特徵。過分在意大學的排名或專業熱度,將導致填報志願風險放大。高考成績一旦不夠名校的投檔線,就失去了就讀其他高校的機會,浪費了志願資源。名校資源稀缺,考生要客觀判斷自己的競爭力。即便是名校也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專業也不乏有很強的實力。專業冷熱門是相對的,前幾年招生熱門的專業,畢業就業時可能變成了冷門。一心想進熱門專業者,需綜合評估進相應專業的可能性以及專業的未來發展冷熱度,然後慎重定奪。

重點提醒:選報志願是道多選題,答案並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僅為眾多思路中的可選項,無論如何選擇,考生均需冷靜客觀分析,綜合科學定位,方能將自身條件發揮到極致,獲得最佳答案。

【說明: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山東高考一點通、高考直通車,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中學聯盟信息組編排】

以上節選內容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海右風雲


2020年的新高考,對於考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錄取方式有院校+專業改為專業+院校的錄取陌生,以前的錄取參考分數就基本失效了,在這裡給考生做以下分析,具體怎麼填報。

一,多報。因為2020年報考失去了有力的參考數據,這樣就需要考生多利用報考規則,多幾次錄取機會,利用提前批,和特殊批次,能適合填報 的就一定填報,不要浪費每一次機會。並且96個志願一定要填滿,不能盲目自信,填寫幾個就完事。

二,敢報。新高考,就是給學子機會,機會垂青於每一個有準備的人。高分段的學生可以大膽的多衝好學校,96個志願可以衝46個,穩30個,保20個。中分段考生可以衝36個,穩35個,報25個院校。拿山東省來說,劃段比例1:1.2,在一段線上有20%會滑檔所以低分段的考生不要盲目衝太多,適合衝20個,穩30個,保46個

三,做到報考梯度適度。梯度多少合適,那得根據個人的考分、填報風格等決定。梯度設置,基本上以尋求最佳錄取志願為標準,充分考慮志願填報的風險。衝的狂熱、穩得端正、保的皮實,才是一份記得住考驗的志願。

總之,志願填報,是一份系統工程,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合理把握,這樣才可以有一個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