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文丨暖儿妈育儿(文章原创,版权所有,禁止一切抄袭,欢迎、转发、评论、分享)

育儿之路,是新手妈妈和宝宝不断学习、共同成长、经历蜕变的一段漫漫长路

作为一名90后二胎宝妈,经历了婚后一个月内怀孕,儿子十一个月后又意外怀孕女儿,两个孩子相差一岁八个多月的人生重大蜕变。短短3年从一个刚出校门的不久的少女,变为人妻,升级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养育二胎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的这段日子,也是我从无数的坑中一步步积累经验,从一个新手小白到一个育儿达人的完美蜕变过程。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每一个新手妈妈都没有经过培训,实属无证上岗,在育儿路上肯定要遇到很多棘手问题,踩中过很多坑。如果有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可以帮助新手妈妈避开雷区,对于新手宝妈来说是可以有效避“坑”,少走很多弯路,让育儿更加轻松。

我想把我育儿路上踩过的坑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的新手妈妈可以绕过这些“坑”,轻松育儿。

一、过多准备婴儿服、婴儿帽子、手套、袜子

很多新手妈妈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给孩子准备衣服时,总会为孩子屯好多衣服。但是孩子出生后在月子里孩子几乎是整天躺在床上,这些鞋子、袜子、手套、帽子几乎是用不上的。

加上孩子刚出生的一个月内,大小便次数多,孩子根本穿不住裤子就要换掉,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月子期间是不穿裤子的,只穿一件薄薄的秋衣裹个包被。所以提前准备那么多婴儿服也用不了多少。

加上孩子这一个月内长得最快,我们家孩子一个月内足足长了3斤,很多婴儿服还没等到穿就小的穿不上了。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二、为新生儿挤乳头

很多老一辈的奶奶都主张必须给宝宝(尤其是女宝)挤乳头。他们认为男孩子不挤乳头以后乳头会发育变大很难看。女宝宝不挤乳头会导致乳头凹陷,不利于女孩子以后哺乳。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说法。

首先,那么小的宝宝挤乳头,会给孩子身体上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其次,大人用手给孩子挤乳头会导致乳头流水、发炎,严重的会造成细菌感染。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三、纸尿裤和尿布的用法有讲究

对于新生儿来说,不建议一直给孩子用纸尿裤,最好交替使用纸尿裤和棉质尿布。

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大便次数频繁,一般一天要拉6-7次,如果一直给孩子用纸尿裤,家长可能不会立即发现孩子拉大便了,容易造成称孩子红屁股。我建议新手妈妈在孩子出生的一个月内,白天尽量给孩子用尿布,晚上可以用纸尿裤。这样白天孩子尿了、拉了可以随时给孩子换上干净的尿布,让孩子屁股保持干爽,晚上用纸尿裤尽量不影响宝妈的休息。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四、没必要购买喂奶巾

个人不建议宝妈购买喂奶巾

喂奶巾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遮羞布,方便宝妈外出喂奶。但是宝妈带孩子出去一般都是在气温适宜时。孩子贴着妈妈的身体吃奶,外边再裹一层喂奶巾,容易让孩子感到闷热、不透气。我建议宝妈外出前把孩子喂饱,实在需要喂奶就找喂奶室或者在私家车上喂奶。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五、不给孩子捂盖太厚

孩子的身体温度一般要高于成年人,只要孩子手脚后背不凉,就不要给孩子捂太厚。很多家长害怕冻着孩子,给孩子穿得很厚、全副武装。殊不知给孩子捂得太厚很容易让孩子出汗、出痱子、得湿疹。

六、不要给孩子绑腿

传统的观点认为,孩子的腿从小就伸不直,绑腿可以让孩子的腿变得更加直。其实这一说法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绑腿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运动自由,让孩子的腿部不能正常探索世界。其实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因为空间有限,习惯于蜷着双腿,但是随着孩子离开母体,不断生长、舒展运动,孩子的腿就会慢慢变直。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七、不要给孩子坐学步车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方便省事,把孩子放到学步车内,让孩子自己练习走路。殊不知孩子在学步车内,双脚不能完全落地,而是需要踮起脚尖。除此之外,孩子双腿被一根很宽的带子分开,很容易造成孩子腿部弯曲变形。长大后孩子的双腿就会弯曲不直。孩子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到了该走路的年龄孩子就会自主下地,想要练习走路,在这时家长就要辛苦地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走路。

八、孩子一哭就说孩子饿了

很多爸爸和爷爷奶奶不懂得孩子的信号,认为孩子只要一哭就是饿了,该喂奶了。孩子哭原因很多(饥饿、尿了、拉了、热了、冷了),只有宝妈不断与孩子磨合,掌握孩子发出的信号,就一定知道孩子哭的原因,并能够根据孩子发出的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

写给新手妈妈的避坑指南,让你巧妙避坑,少走弯路

育儿路上的“坑”有很多,新手宝妈也很容易入坑。因此,作为过来人希望新手宝妈可以多向有经验的宝妈询问,避免入坑,总结教训,增长经验,让育儿之路变得更容易些。

本期讨论话题:

  1. 你在育儿路上遇到过哪些坑?
  2. 对于“避坑”你有哪些更好的经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