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村儿里有人有故事


导读: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史实,而是《雍正王朝》最后一段剧情中的内容。湖南生员曾静写信给西北抚远大将军岳钟琪,希望他学习先祖岳飞带兵谋反。进京的李卫闻听恩人雍正的表述怒火中烧,跑到刑部大佬殴打曾静。刑部官员不但没有什么表示,而且围观取乐。这才让随后赶到的雍正、宝亲王等人大怒,宝亲王做主把围观取乐的刑部官员都给革职。作为殴打曾静的李卫却没有受到弘历的责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剧情发展到现在,参与夺嫡的弘时已经被处理。宝亲王弘历除了明诏天下,已经初步确立了皇位继承人。曾静是个天真糊涂的读书人,他居然相信深明大义一封信就能然让岳钟琪造反?结果被抓进刑部大牢等待审讯。雍正在和李卫谈话的时候已经点明,刑部官员不着急审案就想看看哈哈笑。结果李卫闯入刑部殴打曾静,而随后赶到的宝亲王弘历没有处罚李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宝亲王弘历和李卫有交情

李卫、小翠、高福在江南被四王爷胤禛同时收入府中,作为府中的下人自然没有少伺候弘历等小主子。李卫在四王爷胤禛夺嫡和推行新政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况且雍正还曾经把弘历派到江南李卫处历练。虽然弘历也有自己的小团队,但是在江南学习政务处理少不了跟李卫打交道。李卫和小翠是四爷府的老人,所以弘历到了江南就和到了家一样。不但如此,在弘时在夺嫡的最后时刻派出杀手来到江南,还是李卫带了500人配合大内侍卫总管图里琛完成对弘历的解救。虽然李卫是出于皇命,但是无论如何对弘历来说是救命之恩。所以宝亲王弘历跟李卫还是有交情的,所以在刑部宝亲王没有处理李卫。


李卫殴打曾静是雍正、弘历愿意看到的,所以更不会处置李卫

雍正不但是李卫的主子,更是李卫官场上的领路人。所以任何攻击雍正的行为和言语,都会被李卫视作对自己的挑衅。而曾静对于雍正的污蔑和责骂,正好属于这一类。至于说雍正透露给李卫曾静的消息是否是刻意,这个并不重要。因为无论是论公还是私,李卫去刑部报复曾静都是替雍正出气。

封建社会中有“ 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的说法,李卫殴打曾静是符合当时历史价值观的,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干的事。所以无论是雍正还是宝亲王弘历都是和开心的,自然不会处置李卫。至于无君无父还围观取乐的刑部官员自然成了宝亲王出气的对象,直接让张廷玉予以全部革职。


李卫是雍正的心腹,当时有雍正在弘历不能越俎代庖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剧中李卫是雍正从潜邸时跟随左右的心腹。李卫不但在胤禛夺嫡过程中立下大功,而且在为雍正推行新政过程中表现出色。李卫是少数经过重重考验成为雍正心腹的大臣,李卫和雍正还有亲人一般的关系。关系亲近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弘时暴露后如何处置弘时这样的隐秘的家务事,雍正都只给李卫讲。而且君臣相见真诚流露,雍正斗叫起了李卫的小名狗儿。


如果说心腹也分等级的话,李卫肯定属于最高级。正因为李卫忠心,所以一听说曾静的事才压不住火去刑部报复曾静。这样的心腹重臣,宝亲王弘历怎么好当着雍正的面处置李卫呢?严格上说此时的宝亲王弘历连储君都不是,怎么能对朝廷重臣发号施令呢?所以只能出于替父分忧的角度,革去所有看笑话的刑部官员职务。


小结:

综上所述,宝亲王处置李卫既缺乏清理上的因果关系又超出了弘历的权限范畴。根据剧情,宝亲王弘历被指定监国是在曾静事件之后,所以于情于理宝亲王弘历都没有处置李卫的理由。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宝亲王是乾隆帝弘历没有登基时候的爵位。

我就纳闷了弘历在雍正年间为什么要动李卫?

有什么动机呢??

而且我们先不说这个莫名其妙的动机,就说弘历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其实认真来说,弘历在雍正年间虽然有一定的参政权,比如说负责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

但雍正有感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不只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更是有意克制几个儿子的权力,包括宝亲王弘历在内,看似权力不小,但是根本没机会威胁皇权。

因为雍正明白康熙晚年之所以有九子夺嫡,就是因为太子和其他阿哥权力太大,所以使他们野心膨胀,因此雍正有意压制自己儿子的权力,避免再出现九子夺嫡的情况。

而弘历这么聪明的人,自然明白雍正的意思,所以是小心翼翼,那敢越雷池半步。

如果李卫有很明显的出错,又受自己负责,才敢出手。

如果李卫没错,人家好好一个封疆大吏,自己一个皇子,处理了李卫,不是让雍正猜忌自己吗,搞不好因为这个丢掉隐性的储君之位,谁没事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说弘历不是不敢处理李卫,而是处理李卫吃力不讨好,反而会影响自己,所以没必要的情况下是不会动李卫的!


宋安之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尾段剧情中,上演了一幕李卫在刑部监狱殴打曾静的闹剧。

李卫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湖南秀才曾静由于受到了吕留良“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进而与他的学生们为雍正编写了“十大罪状”,大肆在民间进行宣扬,甚至他还写信给当时镇守西北的岳钟琪,要他起兵造反。最终曾静被岳钟琪扣押并且送到了北京,只不过雍正皇帝并没有着急处理曾静,而是将他关在了刑部大牢中另做他用,只不过当时他的两位皇子弘时和弘历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雍正将所有的精力全部用以处理这件事情上去,所以才将曾静一事暂时搁置。直至李卫护送着弘历安全回到了北京,在看到自己的潜邸奴才李卫的时候,雍正才将此时提起,而此时的他也在处理好弘时的事情后,准备着手处理曾静一案。于是,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李卫擅自闯入刑部大牢,不顾雍正的旨意,用私刑殴打曾静,发泄心中的不满,最终还是被雍正所制止。

然而,跟随雍正一同前往的宝亲王弘历,只是将在场观看取乐的其他官员予以了革职处理,然而并么有对李卫进行处置,实际上,此时的弘历可以说是不能也不敢处罚李卫。


说弘历不能处罚李卫,是因为李卫的做法可以说是“敢为人所不为”,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乃至雍正心中都想做的事情。

曾静犯下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并且以如此恶毒的语言诋毁雍正,说雍正不气愤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抬不符合雍正的一贯风格了。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为雍正所杀的人并不在少数,不管是像高福这样自己府上的奴才,还是像年羹尧、隆科多这样对自己有过支持和帮助的“同党”,不管时像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这样的政敌,还是如同谢济世、陆生楠这样的政策反对者,无一例外不是为雍正所处理,更不要说一个与雍正无任何瓜葛,却又如此狂悖的曾静了。

然而雍正之所以一反常态的不杀他,更多是看到了曾静对于自己的今后的利用价值,所以他才选择了隐忍,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记恨。

于是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雍正“腹黑”的一面。

在与李卫谈论立储之事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了曾静的事情,在见到李卫的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进而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的一清二楚,最后还特别交代了李卫此时的曾静就在刑部大牢。可以说,不管李卫是明白了雍正的话外之音,还是仅仅是一腔愤恨,前往刑部大牢殴打曾静,必然是与雍正有着脱不开的干系,雍正可以表面上不去处罚曾静,但是不会让曾静免受皮肉之苦,雍正的这口恶气终归是要出的。

或许弘历不知道雍正和李卫之间说了什么,但是凭借自己对于父亲雍正的了解,必然不会彻底的放过曾静,况且对于曾静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自己也是非常的愤恨,于是他用不处罚李卫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对于李卫行为的默许,甚至是赞誉,而这实际上也是做给雍正来看的。


说弘历不敢处罚李卫,是还是因为李卫与雍正特殊的关系,贸然越过雍正动李卫,必然会引起雍正的不安。

不得不说的是,李卫和雍正的关系太特殊了。

李卫原本只是扬州城内的一个小叫花子,如果不是雍正救济,能活多久都不确定,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偶遇,瞬间改变了李卫的人生。而如今,李卫不仅是娶妻生子,更是做到了两江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的位置上,而他本人也对于雍正是极为忠心,雍正自然也就带他如家人般,无比信任与器重。

面对这样一位与雍正关系如此特殊且亲密的官员,弘历是没有办法去动他的。想想之前的剧情中,大阿哥的门人马国贤大闹户部,被雍正拿下后,也是交给了大阿哥处理。所以,弘历不可能不明白器重的道理,包括此前的田文镜,弘历也只能提供信息,甚至连建议都不能有所表示,都是因为像李卫、田文镜这样雍正视同心腹的臣子,他们的处置只能由雍正来定夺,弘历还没有这个胆量和资格。

与此同时,李卫出现在刑部牢房,弘历并不确定这件事情与雍正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也不确定李卫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样的暗示或者旨意,这更加的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况且,弘历也深知其中的厉害,那便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向雍正示弱。

如果弘历贸然的处置李卫,雍正不会驳自己儿子的面子会予以同意,但是心中必然会非常的不爽,一方面,弘历不经请示就处理自己的心腹和近臣,这就是明显不把雍正放在眼里,另一方面,雍正还在世,就敢如此行事,那么雍正去世后,弘历岂不是更加不把雍正的这些熟人老臣甚至是兄弟们放在眼中了。

弘历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可以用处理其他官员的方式表明自己严重不揉沙子的果敢,但是对于李卫,还是要交给雍正处理,以示对于雍正的敬重,也是为了让雍正放心,不会对自己再有什么样的其他想法。

当然,尽管李卫没有为弘历所处置,但是还是被雍正处以罚俸一年的惩罚,整件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


历史上的曾静,尽管也受到了雍正的优待,但是终究没有逃过乾隆的“报复”。

历史上的曾静如同《雍正王朝》剧中的一样,也是为雍正编写下了“十大罪状”,并且为了“反清复明”积极奔走,也写过信给岳钟琪邀他起义反清,这些都通电视剧中的讲述是如出一辙的。

而雍正也如同剧中那样并没有处置曾静,而是要曾静仔细观察、了解自己是如何勤政爱民的,而曾静在期间,也算是“幡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进而成为了雍正的“宣传员”,在民间歌颂雍正的丰功伟绩,并且澄清自己之前的不当言论,而他所宣讲的内容便是那本引得争议的,还是由雍正自己编写的《大义觉迷录》。与此同时,雍正也留下了旨意,不要再动曾静,准其善终。

然而,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后,马上一改雍正善待曾静的态度,马上将其抓捕处死。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因为《大义觉迷录》在民间产生的负面影响从一开始就已经显现,乾隆必须阻止其继续蔓延,二来就是因为曾静当年对于雍正的诋毁,引得了乾隆的极度不满,最终乾隆不惜违抗雍正的安排,处死了曾静,也算是发泄了他心中的愤恨,当然,更多的还是出于对雍正不利舆论的一种挽救。

就这样,曾静还是没有逃过惩罚,只得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雍亲王府


宝亲王不是不敢处理李卫,而是不能处理李卫。

李卫在《雍正王朝》中是雍正的得力干将,是雍正新政的执行者,雍正重用李卫,如果宝亲王对李卫有意见,也需要抓住把柄才能处理他,何况此刻的宝亲王没有理由打击李卫。

如果到了乾隆朝,弘历只要对李卫不满,就可以处理他。


恒空读史


题主这个问题应该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一个细节提出的。当时正爆发了曾静案件,回京的两江总督李卫听说花甲老人曾静骂雍正弑父弑母,残暴不仁,李卫二话不说就到大理寺牢里边脱下官服,将囚犯曾静暴打了一顿并且要求他跪着称颂雍正的功德。张廷玉把这件事告诉了雍正,雍正带着马齐,张廷玉,马齐来到大牢,看到一群官员围着大牢,看马戏一样看李卫和曾静的笑话。


这时候这群大理寺的官员看到雍正来了赶紧下跪,雍正看着这些不成器的官,没好气的训斥一番,大概意思

你们这些京官,没有官体,曾静这样说,你们却群聚取笑,难道笑朕真的是无道昏君。

这些官员们不仅不认错,反而把过错都推到李卫身上,说他抢了钥匙反锁起来,是实在没办法。这时候宝亲王弘历看到,一生气让张廷玉把这些官员的官职全革了。但是对李卫却一个字没提,最后还是雍正咳嗽一声,罚了李卫一年的俸禄。


首先宝亲王这里并不是不敢动李卫而是李卫这事儿办的好,办到了宝亲王和雍正心里。雍正和宝亲王都是龙体贵体,曾静骂雍正他就是有再大的过错,他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这个60多岁的老头虽然是看过了吕留良的一些书,在八阿哥胤禩一档的蛊惑下宣传雍正的不是。如果雍正面对谩骂恼羞成怒,那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时候李卫去大牢里把造谣的曾静打了一顿,是替雍正报了仇,所以是“有功”之人,即使罚俸一年也是面子上的事情。

第二这件事之前,三阿哥弘时派人去刺杀弘历,是李卫和图理琛救下了他的命,把他送回了京城,李卫是宝亲王的救命恩人。李卫打小跟着雍正,雍正几乎把他当半个儿子看,官至两江总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处理几个四品京官,宝亲王琴轻而易举,但是李卫身份尊贵又是自己皇阿玛的宠臣。皇阿玛在身边一句话没有,自己却率先处理了他最信任的臣子,这就僭越了。

李卫在《雍正王朝》里可以说是身份最特殊的一位,刚刚担任江苏巡抚的李卫,就可以在京城带的兵将有舞弊嫌疑的科举考试现场翻了个底朝天。李卫要去牢里找曾静的时候,张廷玉这样的军机处首辅大臣都拦不住。宝亲王虽然基本上已经确定是将来的皇帝了,但是这个时候胤禩逼宫被囚禁,三哥弘时刚刚被赐死,曾静案让雍正十分忧心。雍正好不容易从李卫这里得到一些安慰,宝亲王对于李卫自然也是很尊敬和佩服的。宝亲王在胤禩逼宫期间,在江南一直在李卫处考察民情,李卫为官有方,他自然学到了不少,也算他半个老师了。


红雨说历史


题目中说的是宝亲王而不是说乾隆皇帝,说明问的是在乾隆皇帝还没有即位之前,也就是雍正时期。宝亲王弘历在康熙在位的时候就很受宠,有传闻雍正能够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即位,和康熙喜欢弘历有点关系。而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动李卫那。
李卫家里在当时还是有钱的,可是李卫偏偏又不喜欢读书。康熙年间,他家里人想他有出息,就花钱给他买了个员外郎的官做。从此李卫正式步入官场,虽然李卫没学问,但是脑瓜子好使,属实是块当官的料。在康熙年间就曾得到康熙爷的褒奖。李卫不仅脑瓜子好使,而且眼光好,在“九龙夺嫡”的时候,就知道站位雍正。所以在雍正即位以后就开始重用李卫。李卫在稽查私盐,管理河道等重大事情上都有出色的表现。雍正帝对于这样的人才也是欢喜得不得了。李卫的官也就从云南盐驿道坐火箭一般的升迁。仅仅五年就坐到浙江总督兼巡抚。



在清朝,总督有军权管理多个省,巡抚管一个省的民政。李卫当时可谓是军政民政一手抓的封疆大吏,雍正爷身边一等一的红人。 最红的时候,李卫做到两江总督管理四省军政。虽然宝亲王弘历也很受宠,但对于这样深受雍正喜欢的,并拥有军权的李卫,他也要敬畏三分的。李卫在为官期间也是非常的清廉,也没有什么重大过错,让宝亲王想要处理他。

李卫虽然一开始官是买来的,并且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一生为了正直,为官清廉,一生为国家着想。从康熙到乾隆历经三朝,对国家做了不小的贡献。在他死后,乾隆(也就是没有即位前的宝亲王)以总督的规格厚葬了他,并且赐了他谥号,以此表示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


钱钱他爹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身边有这么几个心腹:李卫、胤祥、隆科多、年羹尧、田文镜等等。邬思道是雍正皇帝的智囊,也是雍正皇帝的铁杆。在雍正皇帝的几个心腹中,邬思道最器重李卫,因为李卫的年纪最小。在邬思道的培养下,李卫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的狡猾。与此同时,深通安身立命的道理。那么,李卫都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李卫的出身。李云和同伴高福都是市井混混出身,根本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拥有市井之徒狡猾的一面。在阴差阳错之下,李卫进入了雍亲王胤禛的王府。当时,邬思道已经成为了雍亲王的首席智囊谋臣。在邬思道看来,李卫虽然不识字,但非常的机灵,是一个好苗子。在邬思道的培养、教育之下,李卫逐步成熟,拥有很深的心机。由于和王府婢女小翠关系暧昧,李卫被赶出了王府,安排到四川地区担任知县。其实,把李卫派往四川,也是邬思道的注意。年羹尧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邬思道建议,应该派遣李卫监视年羹尧,雍亲王胤禛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的时候,李卫在四川担任知县。等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时候,李卫已经成为了陕西布政使。年羹尧确实不安分,曾经悄悄回到京城,与老八胤祀暗中联络。李卫一直监视着年羹尧,并且第一时间把消息报告给了雍亲王胤禛。由此可见,李卫对救命恩人年羹尧并没有什么感激之情。李卫明白,自己的后台是雍亲王,而不是年羹尧。雍亲王成为雍正皇帝以后,为了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决定任命田文镜为河南巡抚,李卫为江苏巡抚。得到朝廷任命之后,李卫从陕西出发前往江苏赴任。

当时,田文镜正在山西与山西巡抚诺敏斗法,而且明显处于下风。此时,路过山西的李卫主动找到了田文镜,并且推荐了邬思道。在邬思道的帮助下,田文镜最终击败了山西巡抚诺敏。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李卫从陕西出发,无论怎么走,也不会路过山西。不得不说,李卫是刻意帮助田文镜的。为什么呢?因为田文镜的身后是雍正皇帝,帮助田文镜就是讨好雍正皇帝,李卫用这样的方式炫耀自己比田文镜能干。李卫和田文镜都是巡抚,但两个人的做派完全不同。田文镜属于标准的酷吏,一直采用高压政策,下边的官员面服心不服。

与田文镜相比,李卫就精明多了,李卫采用了一系列市井之徒的策略。即使面对手下官员的顶撞,李卫也诡计百出,成功的化解了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说,田文镜确实不如李卫。在处理年羹尧的问题上,李卫提现了自己狡猾的一面。年羹尧平定了青海叛乱之后,出现了居功自傲的情况,而且非常严重。雍正皇帝最终忍无可忍,罢免了年羹尧的一切官职。此时,朝廷中的那些清流们纷纷上书,要求杀掉年羹尧。由于要求杀年羹尧的呼声太高,连雍正皇帝也不得不让步。此时,身为两江总督的李卫也建议杀掉年羹尧。

李卫这个行为,基本上是为自己打算的。李卫和年羹尧都是王府奴才出身,年羹尧已经是必死无疑。如果李卫为年羹尧说话,那么,连自己也是牺牲品。但如果自己上书要求杀掉年羹尧,则保护了自己。所以说,李卫的为人处世非常狡猾。在电视剧中,李卫感觉雍正皇帝已经重病缠身之后,开始走宝亲王弘历的门路。李卫知道宝亲王弘历的地位,一旦雍正皇帝去世,肯定是弘历继承皇位。从李卫一系列的行为来看,虽然不识字,但非常的狡猾。在明哲保身方面,比年羹尧精明多了。


九五人生


胤禛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抢到了皇位,弘历一直以来就是公认的皇储,起点不同,处事风格也大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