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老闆為了招聘目標的完成,準備重新設計招聘人員的薪酬結構,由以前的“月固薪+年度績效”模式改為底薪+提成,每月根據入職人數計算提成。

老闆的需求看似簡單,可招聘畢竟不是銷售,招聘的人員也各不相同,具體底薪怎麼定,提成方案怎麼做,我還是一頭霧水。

在做方案之前,我們必須瞭解老闆的核心需求,是激勵,還是維穩,這是我們整個方案的導向,不能偏離。

我們需要分析公司情況:目前只有一位招聘專員,還是有一群負責招聘的?

如果只有一位,底薪的核心是內外部的競爭與公平。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如果有一群,底薪該如何定?

通過分析需求與導向後,我們能不能這樣來設計底薪?

1、統計去年每位招聘專員的實際招聘完成量

這裡的完成量,不僅是數量,還包括不同類別人員的薪酬額度。

2、按照薪酬調查給出今年的招聘專員薪酬區間,如最低值,最高值;

如經過薪酬調研,招聘專員的底薪範圍為2500-4800,則哪怕招聘量是0,也可以拿到2500;招聘量再大,也會被限制在4800,當然如果一定要不封頂,也可以設置。

3、進行階梯設計

按導向把去年招聘量分成3-5個階梯,如果維穩,低層的相對較高,如果要差異化,上不封頂;

4、招聘價值排序

按招聘的不同崗位設置係數,換算成分值;後者直接採用入職人員的年薪。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5、設置公式,不同分值對應具體的薪酬點;

如20-40人,換算成50-100萬,如果對應的底薪是3000-8000;完成50萬,底薪是3000;完成100萬,底薪是8000,在這之間按公式計算。

6、制定今年的招聘計劃,並分解

有時候會有這種現象:某個招聘專員去年完成高,拿了高底薪,但今年完成低,再拿高底薪豈不是有失公允?

這時候,今年的實際完成量將有效影響底薪。如去年招聘完成高,底薪高,今年招聘量完成高,則高底薪,否則,底薪也高不了。

這樣的底薪設置,充分體現多勞多得,激勵員工持續優質表現,越優質,底薪越高;將目標導向與底薪動態結合。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很多公司一年漲薪一次,結果漲薪的激勵時效性很差,而現在,只要你的表現優異,底薪可浮動10-20%,如果你的績效表現很差,底薪可降低5-15%,試問,哪怕為了底薪,誰不努力?

招聘與銷售最大的區別,銷售是多多益善,而招聘很容易達到天花板。

按網絡營銷的模式做招聘提成

很多時候,HR把網絡營銷的提成設計的特複雜,結果唯獨沒有體現導向性,成了文字遊戲。

我看到過最直白又高效的提成,只是簡單的分類乘以單價,所有人都明白努力的方向,這就夠了。

具體到招聘,我們可以將人員分類,不同人員對應不同單價。

如A類一個單價為500;B類入職一個人為200;C類100;D類50,E類10元。

這其實是阿米巴的雛形。

如果一定要設置否決紅線,哪類重要又緊急的人員不能完成,倒扣50--100元。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按獵頭的提成模式

獵頭往往不是看個數,而是按候選人的年薪。年收入就是你的業績的25%-30%,帶團隊有額外有提成。

招聘自然也可以如此,以入職人員的年薪或月薪為基礎,設置比例就可以了。

如招聘一名中層,年薪25萬,則你的業績就是25萬,25萬乘以比例,就是你的提成額。

如果想加大激勵,可以設計階梯式,但弊端也很明顯,低薪酬的往往不被重視,更容易人為調整入職時間。

用財務思維做提成設計

財務思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整體思維和結果思維。

作為招聘,整體思維體現在必須有年度招聘計劃和月度目標分解。

結果思維則不僅體現在入職,還可以包括通過試用期,一年內晉升等。

如果招聘目標起伏過大,有時候計劃完成會有困難。如果是銷售提成,會考慮要不要設置追溯機制,但招聘的時效性很強。不能完成目標,則沒有提成,但可以享有績效。

也許會有小夥伴說,不是取消績效了嗎?

是的,但還有底薪。我們採用全薪酬績效模式,任務完成的好壞,不但會影響提成,還影響底薪。

不要說這個政策太極端,銷售從來不是圖安穩的人能做的。如果一定要給提成,那麼提成比例會和完成率相關。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用運營的思維做提成設計

運營最大的特點是過程指標的抓取和轉化。

一種模式,按年薪金額計算提成,用各種過程指標折算後的比率對提成進行二次考核。

另一種模式,每一個過程指標都會給出具體的金額,即工作量乘以單價,不同過程指標單價不同,當然,入職,轉正單價肯定會遠高於邀約和麵試。

不要以為量越大越好,轉化率會讓你的量嚴重縮水,我們只需要設置轉化率標準即可,達不到提成一律按多少計算。

如你的業績是120萬,乘以1%的提成比例,即是你的提成額,但你的轉化率太低,所以只能按0.8%進行計提。

因此,高的轉化率才能確保拿到更高的提成。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單項激勵不可少

薪酬的談判,一般企業會給出一個區間,那節省的空間是不是應該單獨獎勵招聘人員?

入職滿一年員工可以給招聘人員一個單項獎勵,讓其在開源的時候,更要注意把員工能真正鑲嵌到組織中。

當然,離職也可以視為負激勵,出現離職按類型和時間週期進行扣除。

我不太建議給超額獎勵,因為招聘是有天花板的。

我也不太建議給提前完成獎,有時候導向會影響我們的人工成本。

不要說這個提成制度極端,因為銷售從來不是為了安穩度日

總結:招聘提成總是被排斥,因為打破看以往的思維模型。在這樣的提成設計中,導向是第一位的,明確導向,能讓我們不至於南轅北轍。

此外,測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千萬不要想當然地拍腦袋,所以的模式,都是建立在真實數據無數次測算的基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