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2016年是我要高考的一年,那年4月距離高考倒計時僅剩50多天,我的內心開始緊張,我是河南理科生,成績總分在480左右徘徊,心裡一直想上985.211高校,那時候迫不及待地期待奇蹟發生,希望自己成績能上540分以上。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但物極必反,最後著急得每天情緒不穩定,在教室裡坐不下去,想逃避那樣的環境壓抑鬱悶,每天晚自習回到家後,深夜都會給爸爸打電話痛哭,說學不會,做不對。後來還被沒有心理學基礎的班主任貼上“有心理問題” 標籤,現在每當想起那段歲月,我就感覺是人生噩夢。

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焦慮的事和焦慮的人,也許是一次和相信對象糟糕的約會,也許是工作中一不小心洽談失敗的項目,也許是一次期待能改變命運的考試……但焦慮會上癮,有時候還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感覺自己彷彿是焦慮的化身,甚至還被診斷出焦慮症。這聽上去的確很讓人擔憂,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症”呢?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焦慮症的本質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焦慮症是人類第三大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大約13.6%到28.8%的成年人曾經在某段時間患上這種症狀。那麼是焦慮症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焦慮嗎,它又和生活中的焦慮情緒有什麼不同呢?


舉個例子,我曾經在上學時有一次作業沒有寫完,但任課老師突然點名讓上交作業,這個時候我的內心便會緊張焦慮起來,便開始想辦法,然後把同學的作業和我的作業湊一塊交上去了,當這個事情過去之後,焦慮也就消失了。這就是正常的焦慮情緒,有明確的誘因,並且會隨著壓力事件的結束而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但焦慮症可不一樣,焦慮症的本質特徵在於對未來危險有控制不住的過度擔心。


在心理學上,焦慮症又叫做焦慮性神經症,它的基本特徵就是泛化且持續的焦慮,也就是說,雖然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但患者就是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擔心,而且這種情況往往會持續半年甚至更久,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除了心理上的焦慮,患者在生理上也會出現肌肉緊張、發抖、出汗、頭暈、心悸、腸胃痙攣等等不適反應。


舉個例子,我曾經在某所高校情感社團受邀講課時,遇到一個內心有點內向的單身女孩子,這個女孩子看上去也是斯斯文文的。有一次她和我單獨聊起來了她的心事,她說她也想像其他同學一樣找到一個自己的心儀對方,在青春年華里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卻沒有勇氣去找。

那個女孩說到,在她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吵架,而且每當爸爸喝醉酒之後都會回家打她的媽媽,而且還時不時罵她,甚至有時候她在家都不敢大聲說話。她說,每當她想找一個男朋友時,腦海裡就會浮現出爸爸家暴媽媽的場景,她的內心就非常害怕發怵,所以一直沒有找男朋友,她更怕戀愛過後,男朋友也會像她的爸爸打媽媽那樣被捱打。尤其是晚上她想起這些場景時,她都會開始呼吸急促、出汗、坐立不安、渾身顫抖、輕聲哭泣,感覺自己就要發瘋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瞭解到情緒焦慮和焦慮症是存在明顯界限的。以現實為基礎,持續時間比較短,可以控制的,情緒焦慮都是正常的。但焦慮症患者會時不時感覺,大難臨頭,世界末日一樣,同時還伴隨著有強烈的身體反應,而且他們根本控制不住這種負面情緒。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那麼,焦慮症發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有研究認為,焦慮症是生物遺傳、社會環境和個人心理特徵三個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生物遺傳方面,往往是這個人的家庭和親密關係成員都有焦慮方面的問題;往往大多數焦慮症患者受社會環境和個人心理特徵的比較多,就像上面我們瞭解到的那個女孩,從小的原生家庭一直在籠罩著她的內心陰影面積。

雖然我們受教育時總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網上的心靈雞湯也說,焦慮會化作我們成長的墊腳石……但我們需要做的是解脫“焦慮症”的困擾,讓心中的那塊石頭沉下去如釋重負。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怎樣揭開創傷,實現焦慮症康復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要緩解焦慮症首先需要找到當時種下焦慮症的那顆種子,也就是最原始的創傷。比如上方案例我們說到的那個女孩子,我曾給他建議的方法是:

a:“呼吸放鬆法”,即當焦慮發作坐立不安的時候,將手放在肚子上,一次比一次更深地呼吸,感受肚子在呼吸過程中的上下起伏,一遍兩遍三遍,就會有一點點平靜,實則上也就是“淡定”;

b: 直接面對自己最害怕的東西,這個在臨床心理學上叫做“滿貫療法”,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

這個方法第一次成功治療了一名少女對汽車的恐懼,治療過程是這樣的,治療師強迫這名少女坐在汽車後座上,她的焦慮很快就達到了驚恐程度,但是仍然讓她坐在座位上,4個小時候之後,她再也不害怕汽車了。

c:視角轉移法,即當各種擔心恐懼湧上心頭的時候,就抬起雙眼,舉起雙手,然後大喊一句:“來呀!讓我看看你有多大能耐,讓我焦慮,小樣………” 這個方法聽起來滑稽可笑,但這種轉移注意力方法還是很管用

被生活壓榨出“焦慮症”的我們,該怎樣解脫?


當然了,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適用的方法也會有些差異,也是需要因人而異的。但無論是否患有焦慮症,焦慮都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之一,而且適當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它會讓我們對可能的危險保持警惕,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把事情考慮得更加周全。在工作生活學習中保持信心,挑戰自己,祝你成功!


作者簡介:95後高校畢業生,素質教育從業者,高校情感社團特邀顧問,閒暇時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多彩點滴,希望能為更多在情感方面有疑惑的朋友提供幫助,歡迎您關注黛嫣甄談,期待與您一起探討感情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