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和焦慮不同兩個狀態,焦慮症,對未來的恐懼,緊張和擔心!


近期有多位朋友諮詢,把焦慮表現出來的症狀總是自認為是抑鬱症。今天重點來解讀焦慮症。


焦慮是一種以顯著的負性情緒 ,恐懼、緊張的軀體症狀、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運動性不安以及對未來的擔心為特點的情緒狀態。


焦慮並不是讓人愉快的事情,可很多人每次做重要的事情前總能體驗到焦慮。


伴隨壓力的逐步的增加,人們承受壓力的能力也有增加,但是過大,就可能會患上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種疾病。


焦慮症是當代人較普遍心理問題。


其實,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好處的 。心理學家在一個世紀以前就發現,人在輕度焦慮的情況下會把任務完成的非常好,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焦慮水平超出中等強度,而且經常如此,那麼他不僅不會提高工作效率,還會對正常的工作、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是這樣,可以認為這個人患上了焦慮症。


只有建立自信,積極的心理暗示,深度放鬆,不要拖延即刻行動嚴重的增加藥物治療等等對策可緩解症狀。


抑鬱和焦慮不同兩個狀態,焦慮症,對未來的恐懼,緊張和擔心!


產生過度焦慮情緒反應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原因包括:

1,遺傳的生物易感性:緊張的傾向具有遺傳性。

2,成長中形成的心理易感性。

3,生活中太大的壓力。


如果一個人經常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將會激活焦慮的生物易感性和心理易感性,從而形成焦慮症。


焦慮症分二種: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障礙


一,驚恐障礙:

個體突然感到強烈的恐懼、緊張,或者預感到不好的事情將要發生。

驚恐發作強沒有特點的誘發事件,發作之後逐漸消退,有時出現更嚴重的經常的發作。

患上驚恐障礙的人會在認知、情緒和生理上會有表現:

1)認知上,個體有瀕臨死亡感和失控感。

2)情緒上,個體被強烈的疑慮、恐懼所擊潰。

3)生理上,個體可表現出急性應激反應。


如果在1個月內至少出現3次驚恐發作,或在首次發作後擔憂再次發作的焦慮持續1個月,就可以認為患有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由反覆的驚恐發作組成。這種發作開始得非常突然,通常在10分鐘內就會達到高峰,然後逐漸消退。


驚恐障礙由性別差異,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3倍。發病期從成年早期到40歲不等,平均為25~29歲;有些兒童在青春期前就會有驚恐發作的體驗,甚至發展成驚恐障礙。


抑鬱和焦慮不同兩個狀態,焦慮症,對未來的恐懼,緊張和擔心!


驚恐障礙的原因:

1)遺傳:每個人都遺傳了一定程度的對壓力的易感性,對一種日常生活事件的過度神經生理反應傾向。這種反應的情景不僅包括工作壓力、愛人去世、離婚等消極事件,還包括畢業、開始新的工作、結婚等積極事件。發作時會心跳加速。


2)對未來驚恐發作的擔憂:僅有對壓力的易感性還不一定導致驚恐障礙,驚恐障礙的個體還會經常擔憂未來可能出現的驚恐發作。


3)對生理變化的過度敏感:儘管很多人都會有鍛鍊過後心跳加快的體驗,如果某人他過驚恐障礙易感性,那天他就會產生焦慮體驗。這種焦慮體驗又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產生出更多的生理感覺,並由此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4)童年經歷過的親人喪失或分離性焦慮:對兒童來說,親人喪失或分離性焦慮使他們感覺到失去父母等其他重要看護者的壓力,這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更少的安全感,成年後就會體驗到更多的壓力。


1)藥物


二,廣泛性焦慮:

一種以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提心吊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焦慮症,並且有顯著的自主神經症狀、肌肉緊張及運動性不安。症狀至少持續6個月,患者有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


廣泛性焦慮的

原因:

1)生物學因素:遺傳

2)對危險的過度敏感:對威脅異常敏感,尤其是針對其個人的威脅。對威脅的覺察完全是自動化的,無意識過程。伴有自動的僵化和嚴重的肌肉緊張。具有強烈擔憂就和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迴避行為一樣,導致個體適應不良。

3)缺乏問題解決的技巧:個體長期存在很多瑣碎問題中,並且每一個問題都將是一個壓力源。


目前的治療方法,無論是藥物還是心理都非常有限。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短期效果是一樣的。但若考慮長期效果,則應考慮心理治療。


不管是驚恐障礙還是廣泛性焦慮,患者要學會深度放鬆的技巧!


抑鬱症和焦慮症是不同的兩種症狀!


抑鬱症:明顯而持久的低落為主的一種精神障礙,並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悲傷、沮喪、無助、、自責、低自尊、焦慮、不快樂等)情緒、認知、動機和軀體的變化!


抑鬱和焦慮不同兩個狀態,焦慮症,對未來的恐懼,緊張和擔心!


在康復這條路上,最重要一條,

自己要 “心懷希望” 、“建立自信” 在你選擇任何治療康復方案時,這一點是最有力的首要的選擇。最終找到自己的出路,並迎接康復。


沒有人能夠幫得了你,除非你下定決心幫助自己。當這一刻到來時,你會發現治癒的路上方法很多!


改變認知思維,改變不合理的信念。

學會深度放鬆的技巧!


人不是被某個事件所困擾,

而是被自己對於這個事件的看法所困擾!


照顧好自己,

幫助自己一步一步實現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