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上萬優質崗位,武漢光谷”空中“搶人,多家企業對未來不看空


首期上萬優質崗位,武漢光谷”空中“搶人,多家企業對未來不看空


受國內外疫情的嚴重影響,今年的經濟發展相當困難。作為疫情重災區,武漢更是十分吃緊,有一場經濟保衛戰硬仗要打。從多地官員帶頭下館子,發購物卷,實行一週兩天半休息,可見經濟修復之難。很多行業受到疫情的持續衝擊,處境艱難,報復性消費並不會發生,相反,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裡,人們得勒緊褲腰帶。

不過,今日看到@長江日報微信號的一篇報道:《武漢本地企業放出大量崗位,光谷這家公司開出百萬年薪》,卻展現出另一番景象,武漢光谷許多企業一點不悲觀,他們看好武漢的發展,看好危中之機,正在以特殊方式進行大規模招聘,備足糧草,準備大幹一場。何以這邊風景獨好,我們可以一探究竟。

首期上萬優質崗位,武漢光谷”空中“搶人,多家企業對未來不看空


【看好城市發展,小米武漢總部“萬人規模規劃不會變”】

20日上午,畢業於重慶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小李,通過視頻,接受了來自小米武漢總部招聘負責人的空中面試。一旦通過面試,交通恢復後可隨時到崗。

“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我們絕不能被疫情打敗”。本月,小米武漢總部全面啟動了2020年第二季度社會招聘,含NLP算法工程師、JAVA開發工程師、分佈系統工程師等大量研發崗位以及招聘HR等部分職能崗位。

“萬人規模規劃不會變”,小米武漢總部負責人劉國俊介紹,小米、金山、順為3家公司在漢的第二總部發展迅速,兩年時間員工已增至2000餘名,其中大部分是在本地招聘,核心業務已達到十餘項。而去年年底剛開園的小米武漢總部,未來將成為小米的超大研發總部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高地,小米始終看好城市發展,同時對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在漢發展前景充滿期許。

此外,為向白衣天使們致敬,小米武漢、武漢金山辦公、金山雲武漢、西山居武漢還聯合推出了“小米金山武漢總部抗‘疫’醫護子女就業優選計劃”,提供優質崗位近千個,所有崗位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

記者瞭解到,烽火科技集團、長飛光纖、銳科激光等光谷光電子領軍企業,都在進行招聘。

【順勢而為,危中尋機 猿輔導在武漢擴招5000個就業崗位】

在漢設立第二總部的在線教育企業猿輔導特意麵向武漢加大崗位招聘力度,#目前已通過“雲招聘”的方式,零接觸完成在線投簡歷、在線面試、在線培訓、在線offer的招聘全流程#,2月以來已為超出1500名武漢應屆畢業生髮放正式錄用通知,接下來還將在武漢本地擴招5000個就業崗位。

除猿輔導外,火花思維、流利說等在線教育大戶,均已同步啟動大規模招聘。

在此次疫情中,再次憑藉紅外熱傳像技術把守機場、高鐵站等城市門戶的高德紅外,也拿出安卓嵌入式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自動化測試工程師等崗位招聘。

華大基因、中旗生物、明德生物等生物醫藥企業,加班加點研發生產檢測防護物資,為科技防疫貢獻力量。記者觀察到,包括明德生物在內,光谷不少生物醫藥領軍企業,也在放崗招聘。

由於疫情阻隔了線下辦公,主打遠程辦公的光谷創業公司石墨文檔,疫情期間新增用戶量和企業註冊數增長6倍,並於2月底完成了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企業在漢團隊拿出前端工程師、數據產品經理等崗位招聘。

首期上萬優質崗位,武漢光谷”空中“搶人,多家企業對未來不看空


【光谷啟動空中招聘,首批高薪崗位近5000個】

個別企業自行空中招聘之外,光谷有關政府部門針對企業的用工需求,牽線串聯舉辦定製化的空中招聘,是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的“及時雨”。

據光谷觀察人士分析,光谷用工需求最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光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和互聯網,“以創新型中高端人才為主,這與光谷的產業‘底色’有關。”

本週,東湖高新區招才局啟動“2020年度春季才聚光谷空中招聘活動”,發佈首批高薪崗位近5000個,來自長江存儲、人福醫藥、中冶南方、當代集團、銳科光纖、華工激光等一批光谷代表企業。湖北微模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所招聘的圖像算法工程師,更是開出百萬年薪。

“確保精準投放對接”,該區招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在推動與高校對接開闢集中時段的空中招聘專場,“空中招聘是應情、應景之舉,企業、高校、大學生通過定製化的雲平臺對接,多點互聯、高效匹配,及時給企業注入復甦活力,幫扶企業儘快渡過疫情難關。”

仔細讀了以上報道,給我留下兩點深刻印象,或者說深刻啟示:

其一,對企業和個人來說,應好好琢磨“順勢而為,危中尋機”。機會總是有的,疫情的持續衝擊之下可能潛藏著別的機會,應當深入發掘,找到創造新型企業(包括新的產品、服務、新的經營方式)或者成長為巨型的企業的契機和突破口,當年,阿里巴巴正是經歷非典的洗禮得以發展壯大的。我們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

其二,對政府部門來說,東湖開發區(光谷)對企業雪中送炭,精準服務,值得借鑑學習。他們在特殊時期,針對企業的痛點,創新服務形式,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眼下最為需要的人才資源問題,”及時給企業注入復甦活力,幫扶企業儘快渡過疫情難關“。如何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困難,積極給企業輸送復甦的源頭活水?我們應當好好考慮,然後付諸行動。

首期上萬優質崗位,武漢光谷”空中“搶人,多家企業對未來不看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