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美——二十四節氣的生命智慧·春分


今日是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春秋繁露》裡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在今日晝夜等長,冷暖相宜。

仲春時節,天地大美。

此時節,海棠初開,風捲木蘭,梨花滿地;

此時節,燕子回時,綠水人家繞,兜兜轉轉,似是舊時相識;

此時節,多雨,雨前有雷,此為春天陽氣生髮之鳴;

此時節,常伴雷光、閃電,待雨過初霽,夢醒花影,已是月華滿地。

流光荏苒,春日過半。

那麼,你問,是誰把春天分成“一半”?

一山奼紫嫣紅何以“分”?

一江春水東流何以“分”?

一片春林繁茂何以“分”?

一城風和日麗何以“分”?

春分之“分”,從來就不在這些具體而微的人事風景上,它屬於超然形上的生命大時空。

就是這個“分”字,讓不偏不倚成為世間的法度。

也是這個“分”字,又讓斤斤計較成為權衡得失的機心。

不就是《中庸》裡:“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生命智慧嗎?

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古人云:“二分是陰陽之交會,是節之大者。”

一年之中,陰陽達到平衡狀態的只有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所以稱其為“節之大者”。

萬物的生長收藏,都在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中,完成了四季的更替。

這樣的智慧與從容,集結在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集結在天地的節令、節律裡;集結在生命的節制與節操裡;集結在文化的覺醒與思辨裡。

每每研習《禮記·月令》,總是能帶來醍醐灌頂的覺知與思考。

認知時空轉化,認知天人合一,認知陰陽互化,認知相反相成,理解形神互見,懂得天地大美。

今天,環看現實,人們內心太多的慾望如雜草瘋長,太多的心靈與自然疏離。愈是意識到形為物役的生命之痛,愈是感覺到節氣才是那一場古樸而深刻的智慧提醒。

天地有節,節是自然的節令,是人生的氣節,也是生命的節制。

天地大美,生命的秩序就在日將月就間形成。黑與白,晝與夜,陰與陽,此消彼長,相剋相生,不悲不喜,彷彿一場千古約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