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擡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1936年10月19日,這個日子對全體民眾來說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日子。這天是“文壇鬥士”魯迅先生逝世的日子,享年55歲。魯迅先生生前一直為全體民眾的利益奔走,他是一個敢於向權貴等惡勢力宣戰的代表,他代表普通民眾的權益。魯迅先生文采斐然,他將筆作為武器,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振聾發聵的文章。這些文章流傳至今,仍然是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文章。

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魯迅先生因為作為民眾的代表人,必然會讓權貴的利益收到損害。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段祺瑞政權屠殺學生的惡行震驚了整個社會。魯迅先生見到如此多的比自己年輕之人就這樣無辜的死去,甚至不會流淚與悲哀了。魯迅為了悼念這些無辜死去的年輕人,譴責這些利慾薰心歹毒非常的段祺瑞政權,寫下了後來聞名於世的《死地》等文章。即使後來他的戰友楊杏佛被當街槍殺,他也處於危險之中,但他並不畏懼,而是向社會發出吶喊:他永不屈服,他永遠堅定不移的向著光明前行。

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魯迅先生也深知,他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強大,因此作為發起人之一,成立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此時的他並不孤單,他的身邊有著很多人跟他一樣有著“不克厥敵,戰則不止”的不屈精神的戰友。他們都在文章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嘲諷。魯迅先生去世後,自發前來弔唁的普通民眾絡繹不絕,還有很多社會名流也趕來悼念,送魯迅先生最後一程。

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魯迅出殯時,聲勢挺浩大的,有16個好友為其抬棺,分別是:胡風、巴金、黃源、鹿地亙、黎烈文等16人,至今,我們可能對其中有些人不太熟悉,但是這樣的人員組成在當時可以說很是罕見的了。因為這16人都是在當時為了反抗執政者對人民的壓迫,而對社會造成了重大影響的人,所以說,他們每一個都是大腕啊。

當然這16人還有相同的身份,那就是他們都是為了民眾而戰鬥的戰士,他們都是魯迅的親密戰友,都是用筆與社會現實抗爭的作家。所以魯迅先生走的並不孤單,他沒有完成的事,他的戰友會替他完成,他所向往的光明終會到來。在送魯迅先生的靈柩去往萬國墓的路途中,有上萬人自發為他送葬,也算是一種榮譽了。

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魯迅先生雖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財富卻永遠的留給了我們。魯迅先生的文章顯示了不屈不撓、永不屈服的精神。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放到現在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魯迅先生的精神,更是永垂不朽。魯迅出殯時,16個好友為他抬棺,每一個都是大腕,上萬人自發送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