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说说关于“民以食为天”的吃


疫情之下,说说关于“民以食为天”的吃

1

这段时间和很多人一样,每天睁眼第一时间刷手机关注疫情:国内看起来渐趋稳定了,短期内控制了下来,中国的防疫很出色!海外却在蔓延大流行,严防境外输入病例成为了一大关注点。

经此一疫说不担心是假的,岁月静好也许是表面,“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来”的念头或许会更加强烈,有网友称这次新冠疫情是“黑天鹅事件”,世事无常啊,生活还是要继续,再艰难再悲伤唯有交给时间去疗愈了。

还记得两个月前的一月二十日,那天去了一趟广州文化公园和上下九逛街,临近过年,沿途的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当中。

晚上九点多乘坐地铁回家的时候,车厢上难得看到在我前面,站在一起的两个年轻女孩,结伴戴着N95口罩时不时在交谈,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特别。当时心里还在想没人戴口罩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俩美女会戴口罩呢?

万万没想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慢慢逼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疫情之下,说说关于“民以食为天”的吃


2

话说回来, 我们都知道,造成这次令人心惊胆战的人传人新冠病毒,与捕杀乱吃野味分不开。

关于吃野味,近日看了一本严歌苓的散文集《波西米亚楼》,有一篇名为《非洲老饕》的文章提到关于吃蜗牛致死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感觉这时候读到这篇文章真的是太适宜不过了!

从作者的文章中知道尼日利亚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者,解决吃是第一正经、第一理直气壮的事。民以食为天,看来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作者说到在尼日利亚的一家自助餐厅,被餐台上的丰富程度惊着了:光是肉就有几十种,除了常见平时吃惯的肉类,从认识的穿山甲、鳄鱼、蜥蜴、鸵鸟珍珠鸡,再到各种深海鱼虾贝类等等,这些基本面熟,只有一种东西第一次见识:一种巨型蜗牛!

描述它的外观:盘子里端着一个巨大的螺旋形肉体,色泽为赭红色,肉质非常紧致,粗看像橡皮,细看能看见肉体的纹理,类似某种热带木料,……直径至少五六十厘米,煎熟后像乌木……。

她的丈夫试了剁碎炖得足够火候的蜗牛肉,评价是“so so ”,不那么好,也还过得去,说蜗牛的味道奇怪,带点儿木头的香味,但口感实在不敢恭维,活像胶皮的食物有什么好吃?我想那也是尝尝满足下好奇心而已。

​说到这可能不感觉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个国家有吃蜗牛的习俗,或许这只是增长了见识。

接着往下看,她说到自己的表姐夫有位好朋友的父亲是美食家、食品探险家,有次打听到尼日利亚有种用丛林的巨型锅牛做成的撒身米,孝顺儿子随后陪他从美国飞了十七个小时,来到当地的一家擅长做巨型蜗牛料理的餐馆去尝试,也是为了尝试下,最多就吃了削成纸薄的几片二三十克的蜗牛肉,仅擦破这个庞然大物一层皮的量。

就这么少的量,老人最终成了寄生虫的寄生体,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

想想都令人后怕!如果大名鼎鼎的严大作家的外交官丈夫吃了蜗牛撒西米,后果不堪设想啊。作者最后说到:

“傻呵呵的庞然大物们被一个个猎取,一个个化整为零地吃掉,以为它们不会吃回来?人类的历史就是单行道地一路吃进自然,以为自然不会吃回来?”

古人说万事万物都讲求因果报应,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一念之差就追悔莫及了。

疫情之下,说说关于“民以食为天”的吃

3

七宗罪的暴食贪食占一条,看来人类贪吃,真的是什么都敢尝试。个别极少数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或讲排场或盛情难却,认为吃野味是款待贵宾的观念、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等种种原因,搞到一次又一次祸害人间,真是可恶至极。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

或许这次的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警醒:时刻心存敬畏,和自然和谐共处,维持生物链的稳定,关乎到地球上每个渺小的个人。

毕竟,正如伏尔泰的一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