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軍事不及唐、明,為何壽命超過兩朝?趙匡胤一句話起了大作用

自秦漢以來,中國歷史上比較大的幾個朝代,唐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明朝、清朝國祚都是二百七十六年,元朝只有九十八年,唯有宋朝超過了三百年,達到了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能在領土面積、軍事力量不及唐、元、明、清的情況下,創造了壽命超過三百年的奇蹟,原因是非常多的。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當年留下的一句誓言。明代思想家、史學家顧炎武曾在他的《日知錄》裡,這樣評價這句話:是“漢唐之所不及”,“故得繼世享國至三百餘年”。意思是這一優點連漢、唐都比不了,所以才讓宋朝享國三百多年。

宋朝軍事不及唐、明,為何壽命超過兩朝?趙匡胤一句話起了大作用

01 趙匡胤這句誓言是什麼?

趙匡胤這句誓言,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不殺大臣言官”。這裡的大臣,並不是指天下所有的臣子,而是指的皇帝身邊的高級文武官僚。具體說來,文官是要做到宰相、副宰相級別的大臣,而武將則必須是做到樞密使、副樞密使級的武官。而所謂的“言官”,則是負責上書言事的官員,主要是指當時“御史臺”和“諫院”的官員。

而按照這個標準,北宋曾經有過誅殺大臣記錄的,只有3個皇帝:

宋欽宗,殺了兩個大臣:一個是領樞密院事童貫,另一個也是領樞密院事蔡攸,他們也都是誤國誤民、該殺之人。

宋高宗,他殺了宰相張邦昌和樞密副使岳飛,殺張邦昌是因為他被金國立為了皇帝,而殺岳飛則是所謂“莫須有”的謀反罪。

宋寧宗,他殺了平章軍國事韓侂冑。韓侂冑的死,完全是被南宋與金國議和所連累。此後,宋朝再也沒有大臣、言官被誅殺的記錄。

宋朝軍事不及唐、明,為何壽命超過兩朝?趙匡胤一句話起了大作用

02 趙匡胤為何立下這句誓言?

趙匡胤出生於兵荒馬亂的五代時期,對前代的歷史教訓印象深刻。雖然出身武將,但他並非是一個嗜殺之人,建立宋朝後,為了鞏固政權,他採取了重文輕武的國策。既然壓制武人,那就必須重用文人,因此他就表達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願望。

而後來的宋朝皇帝,大多也都認可這個理念。但這裡說的“共治天下”者,僅僅指的是皇帝身邊的宰輔大臣和臺諫言事官,也就是一些高級別的官員。

宋朝皇帝的這種理念,有點像今天的“員工持股”,極大的調動了身邊這些宰執大臣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加投入到朝政中來。

宋朝軍事不及唐、明,為何壽命超過兩朝?趙匡胤一句話起了大作用

03趙匡胤的這條誓言,具體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1)大臣們沒有了性命之憂以後,無疑更有地位和尊嚴,也能激勵其“以天下為己任”的動力,在皇帝面前秉公直言、敢說敢做。於是,在宋朝也出現了許多敢於與皇帝“爭長短”的耿直大臣,比如寇準、包拯等等,促使皇帝少犯錯誤。

(2)大臣們沒有了性命之憂,對皇帝和大臣都是一個制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大臣們敢於勸諫皇帝,大不了官不做了。二是臺諫官們也敢於舉報、檢舉行為不端的官員,哪怕是當朝宰相,大臣們都有勇氣讓他們丟了烏紗帽,這樣就不會形成個別人獨大的權臣勢力。

宋朝軍事不及唐、明,為何壽命超過兩朝?趙匡胤一句話起了大作用

(3)大臣們沒有了性命之憂,形成了比較開明、開放的朝堂氛圍。大臣敢於說話,反倒讓皇帝的皇權、大臣的行政權和臺諫官的監察權都能很好的發揮作用,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衡。

每當皇帝們遵守趙匡胤這條“誓言”時,宋朝就不會犯大錯誤,所以即便屢受外敵入侵,總能挺過去。但當他們背棄這條誓言之時,就會遭遇大麻煩。比如宋徽宗時,重用蔡京當政,偏聽偏信,導致權力制衡體系失靈,也釀成了北宋在“靖康之變”中猝死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