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带孙子

‘’没有孙子盼孙子,盼来孙子成孙子‘’。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带孙子歌的前两句,尽管有点戏说,恐怕也是现在不少爷爷的真实写照。

按说退休在家,即可轻松、自由、快乐地安度晚年。但真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爷爷被重新安排走上了带孙子的岗位。并赋以安享天伦之乐。

孙子只有亲手带一段时间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带孙子的工作具体而繁杂,十分辛苦,很是累人,但老人们大都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并竭尽全力去把孙子带好。当然,有孙子绕膝,活蹦乱跳,这也让老年人的生活平添活力与乐趣。那怕孙子被子女临时接回,三天不到,这爷爷奶奶们又想得不行,要么视频连线,要么让其送回来。这就是隔代人的关系。带三天嫌累,走三天想人。既享天伦之乐,更有天伦之累。

爷爷奶奶们宠爱孙子这是真理。特别是爷爷,由于过分溺爱,无原则满足,结果爷爷就被孙子‘’绑架‘’了,孙子说一不二,提什么就得应什么,要什么就得给什么,这大概就是‘’盼来孙子成孙子‘’的状态。

带孙子看似简单,其实并非易事。累都次要,关键是责任重大,不可有一丝一豪的粗心大意。稍有不慎,比如孙子磕了碰了的小事,都会落下个‘’不经心‘’的差评结论。有一个爷爷因带孙子不当最终搭上了性命。所以,爷爷奶奶们带孙子,不论在家还是外出,必须牢记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孙子一时一刻都不能脱离自己的视线。

带孙子的任务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0__3岁。这个阶段最关键,最难带,最累人。天天重复着吃喝拉撒睡玩,每一天的工作量足让人精疲力尽。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阶段是小孙孙智力和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是小孙孙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是小孙孙的视、听、嗅、触、尝和操作的初始阶段。这就要求爷爷奶奶必须积极地做好早期的诱导、开发和培养。要精心布置好小孙子立体式的生活环境,该挂的挂、该贴的贴、该摆的摆,做到有声、有色、有型,以满足小孙子初始价段对环境的要求和认知,以利于小孙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二阶段:3__6岁。即学前期或幼儿园期。这一阶段轻松好带多了,主要任务是接送。其间,换个衣服呀,打个伞呀,换个鞋呀,甚至抱呀背呀,这都是常事。最要命是每到放学时,园门口马路两边的小商店和街边各种临时小吃摊位前顿时热闹起来,只见一个个身无分文的小家伙使着劲往前凑,有的要玩具、有的要零食、有的指着路边的小吃大喊,吵杂声一片。这个时候,为了息事宁人,多数爷爷选择付款拿东西走人,也有个别爷爷特别是奶奶们就是不给买,你拉他不动,你劝他不听,便有爷爷奶奶大声训斥,更有用力把孙子强行拽走。结果,大喊大叫的,大哭大闹的,倒地不起的,甚至还有动手打人的。这样的热闹场面几乎天天上演着。回到家,还要和孙子一起做手工、画图画、背儿歌。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以下特点: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这也就要求爷爷奶奶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去引导并满足孙子的这些行为意识。

第三阶段:6__12岁。即小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常规任务就是负责接送,具体工作就是背书包、保安全。回到家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每天晚上督促、检查、指导孙子认真完成好各科的作业。与此同时,爷爷奶奶还须明确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孙子的良好品格。如诚实、谦卑、勤奋、负责、节制、体凉、仁爱、忠诚、节俭等。这些都是要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启发引导,帮助孙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品格。

第四阶段:12__18岁。即初中、高中阶段。这个时候,孙子长大了,一切都走向成熟,几乎就是一个成人了。绝大多数自主独立,来去一人,只有少数初中生仍需爷爷迎来送往。此时爷爷奶奶必须知道,接近成人的孙子却又时不时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烦恼突然增多;二是孤独感;三星压抑感。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需要爷爷奶奶特别是父母及时发现并耐心疏导去化解。


前段时间,在街上碰到一个老领导接上初一的孙子回家,右肩上背着沉重的书包,他告诉我,这个书包他已经背了快11年。没有想到是,孙子初中还未毕业,他却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也许,在这个岗位上倒下去的爷爷绝不仅仅就老领导一个人。

总之,带孙子这个行业几乎清一色的老年人,他们是被安排上岗的,这项工作的的确确很累。希望做儿女的能够理解老人的苦衷并给他们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