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对此您有何想法和建议?

有关幸福的事


“将戒尺归还教室,将戒尺交还老师”,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吧!



有的地方,学生很猖狂,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对学生也没什么好处。究其原因,老师怕学生和家长胡搅蛮缠,某市某小学的一位代课老师,班里有一个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上体育课,老师就让他待在教室里。结果被家长投诉到教育局了,理由是:老师剥夺了该孩子晒太阳☀的权力。就这样都能被投诉,更别说戒尺了。

我们老家,有的老师简直是老虎🐯,就差吃人了。上课回答不上来问题,扇耳光;考试成绩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扇耳光;字写得潦草,扇耳光;不听老师的话,扇耳光……没有戒尺,学生都苦不堪言了,有了戒尺就没有学生的活路了。孩子挨了打,家长也不敢说什么,要不然老师就不管了。有的老师就是地头蛇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挨打了,能爱学习才怪呢。



我衷心地祝愿那些无德的老师早日归天!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健康长寿!


wode吉祥三宝


本来是应该的,但是说实话我对现在老师的素质深表怀疑,我觉得不在少数的老师会用“歪”,我小时候被老师用教鞭打过,教鞭都断了,手都烂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恨过,因为我当时是因为调皮经常不写作业被揍的,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可是现在连幼儿园的孩子都有被针扎的,小学老师可以说出“你就这一个孩子,我有40个学生,你的孩子废了我不心疼因为我还有39个”这样貌似有道理但是很没有师德的话,我很担心戒尺到了他们手里会怎样?与其建议把戒尺还给老师,不如禁止家长宠溺孩子来的更有效果


棲梧鷹


有些事是不可逆的。就像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老师的地位之低贱,恐怕历史上还没有吧。经济上贫穷,思想上的腐化,已经远离了“灵魂工程师”范畴。为了金钱,为了权利不顾人格与尊严,什么违法乱纪,拍马溜须的损失正常人格的事都能做的出来。这样的环境,怎能再拿起戒尺?!怎敢给他戒尺?!


小飞侠新


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戒尺。戒尺是一种戒具,因为长约一尺,故曰:戒尺。人们对戒尺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古代私塾教育时,塾师打学生手心的那根竹板。但是实际上,戒尺的实际作用在于戒与惧。戒,有警戒、敬畏之意,其作用并非单纯的用来打学生手心。这一点要区别于“刑具”。从其形状上看,宽不盈存,长不盈尺,厚不过分就知道,如果作为打人的工具,这太“弱小”了。

再说戒尺在教室的作用,主要是威慑,既体现了课堂的庄严,也是老师在授课时主导身份的象征,戒尺在手,当学生上课吵闹时可以敲击制造声响以警示学生集中注意,当然,也可以传递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不满。至于老师使用戒尺对学生施以惩戒惩罚,绝大多数是学生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因为除了极个别心理不太健康的老师之外,绝大多数老师未必喜欢以打学生为乐。这种戒具,中国传统课堂上是戒尺,在国外某些国家的课堂上也有,叫教鞭。

由于孩子的成长天性,课堂教育不应该也决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或许,懂规则,守规矩,知荣辱,明是非,有敬畏才是真的立人之本。所以,没有必要恐惧和杜绝戒具在课堂的出现,相信戒尺教鞭交到老师的手中,教学的效果至少不会比现在差到哪去。


一段硬木


如果有的家长反对惩戒孩子,那么我来问您几个问题:

第一,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您有没有惩戒过您家孩子?

第二,如果贵公子或贵千金在您口头惩戒无果的情况下,您是否动用过武力惩戒?

第三 ,在学校老师们告诉孩子,外面很好,并且没有打架,您觉得对于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合适吗?

第四,不要觉得您家孩子那么小不适合惩戒,那你告诉我,等您孩子毕业了让社会惩戒就合适了?

你觉得孩子小,我也觉得孩子小,正因为他小,我才让他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


君雁棠


的确需要还,但是怎么还,怎么用、教师采用后如何评定同样是问题。没有批评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毕竟不会有完美的学生什么错都不犯。

但是在很多老师眼中,还了等于没还。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是媒体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操作的不可预见性导致的。

首先,媒体在学校矛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新闻媒体对家校矛盾尤其关注。所以在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体罚两个字。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文件界定了什么是体罚,什么是惩戒。所以往往在媒体曝光相关事件时,由于教师是成年人就会在字里行间更偏向于学生,导致教师成为弱势群体,甚至被冤枉。这也就导致后面的教师及时手上有权,但也不会轻易地使用。

其次,在惩戒权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对相关的行为有着明文规定,但是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即使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惩戒,但依旧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又是怎么处理?教师正常行使个人权利,会不会担责任,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又是什么态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很多教师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不能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问题毁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在惩戒权回归课堂,回归教师手中的同时,我想,惩戒的方式及责任应该也做好划分。惩戒权是为了让教师有胆量管理学生,而不是一纸空文让教师心生厌恶。所以,对于惩戒权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多听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多考虑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细化其中的各项原则和问题。毕竟不能寒了那些负责任教师的心,也不能让保障变成毁灭!


站三尺迎诸公


想法是好的,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也没可有操作性,不是老师不负责任,是时代变了,家长变了,不是尺子还给老师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在八十年代学生家长都是唯恐老师管得不够,自家孩子不听话了希望老师严惩,同一件事你让老师们严惩试试,那些嚣张跋扈的家长不把事闹大决不罢休,找老师,找对方家长,找校长,找教委,最后的结局一般是校方为息事宁人而去惩戒老师,还要道歉严重的离开教育岗位。所以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片面的去谈把戒尺如何还给老师,就觉得有些可笑,由谁来保护我们的教师,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所有的都会迎韧而解。不服的请反驳我[灵光一闪]


火车之恋cxj


将戒尺归还教师在当今社会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一些人喜欢搞极端化,说教师好,就把这个行业捧上天,说明星好,媒体就把他们奉为神,这样过山车的政策会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正确方法,戒尺教育已成历史,这条是行不通的,第一条理由就是家长不答应。


用户朱艺


把戒尺交给老师,是应该的

老师应该享有与之匹配的尊重,只有得到尊重,老师也才能想起自己应该持有的师德

有的人说,要甄别老师,我觉得,不需要甄别,

因为可以不让他当老师,如果他不具备师德的话,

但是他如果只要是老师,你就要尊重他使用戒尺的权力

否则,别人还是老师,你家长在这里指手画脚,对老师,对孩子,对教育,对自己,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恢复师德教育,不能因噎废食,个别少数负面情况肯定会有,但是代表不了全部


弘范三界


当社会开始讨论重塑教育形象的时候,背后的逻辑就是在引发对授课老师课堂控场不作为的行为展开批评。

到底教育该不该正面管教,严师出高徒的老话还能被新新孩子的家长接受吗?

你看,古老的管教模式,再一次被放到桌面上讨论,难道不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吗?

受过传统教育的家长,一定认为学习就是学习,学校就是学校,应当遵循正面管教的手法,包括一些非常规的责罚,体罚也是可以的,都是在可容忍范围之内的,因为有的孩子你不打敲打他,效果根本不行,平常父母的话他们几乎都不听,哎,家长也是没有法子呀!

还有另一部分的家长,崇尚的是快乐学习法,有点儿佛系,觉得孩子没必要受到这般责罚,甚至认为是人格上的侮辱和诋毁。

当新旧观念冲突的时候,其实就是善意的社会沟通,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着实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一道,以平常心代之,包容一些老师善意的作为,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成就孩子就是他们的唯一使命和责任,看不惯的事情,看不惯的做法,多包容和理解,并没有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