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主歪解: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而不是一思二思四思五思呢

​01.

這幾天我對一個問題比較迷惑,就是:我們到底應該去行動,還是應該去思考?

因為有時候會聽人說,做事情前你要多想一想。

島主歪解: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而不是一思二思四思五思呢

但也有人說,別想那麼多,幹就對了。

所以,關於思考和行動,到底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

我之前是偏重於行動比較重要的,因為我覺得想得再多,不去做,也是白搭。

但昨天通過聽猴兒老師的分享,加上這兩天我看的《萬能鑰匙》這本書,我的思想發生了一些改變。

書中有句話:思想必然領先於行動並且決定著行動。

就拿我開始白天完成日更文章舉例,我是先有了這個想法,才做出了行動。

再比如,今天中午我想吃米飯,有了這個想法後,我的行動就是淘米蒸米飯。

所以,我有點明白了,要先思考,再行動。

島主歪解: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而不是一思二思四思五思呢

02.

那說說今天的標題,關於三思而後行。

我們對於這句話應該不陌生了,通常做一件事情前,人們都會勸你:三思而後行。

比如你決定辭職,請你三思而後行;

比如你打算創業,請你三思而後行;

比如在疫情期間,你要出去跑步,請你三思而不要行。

哈哈,開個玩笑。

我今天就想到,為什麼是“三思”,而不是一思、二思,不是四思、五思,甚至十思呢?

但這裡先不說百度的結果,先說說我的歪解。

我覺得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你思考少了,思考一次兩次可能達不到效果,但是如果你思考四次五次甚至多次,一直沒有去行動,那你把時間都浪費在了思考上,無甚卵用。

那麼“三思”是最合適的一個度,就像人們常說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說少了記不住,說多了浪費口舌。

島主歪解: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而不是一思二思四思五思呢

然後我百度之後,發現上面的解釋是說,“三思”指的是再三,表示多次,指反覆考慮,然後去做。

愛誰誰吧,我覺得我的歪解比較適合我。

還拿我想白天完成日更為例,我先有這個想法是沒錯了,如果我花一天時間去思考這件事可不可行,一直思考到晚上都不會有結果。

比如我寫這篇文章之前,其實我是先有了一個大概的脈絡,就開始敲字了,細節內容都是一邊寫一邊捋順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思考可以有,但不要思考過了頭。

如果不想白思考,最終還是要把思考的結果注入到行動中去。

那我之前的疑惑就解開了,先有想法是必須的,有了想法後,幹就對了。

補充一下別人的觀點,在網上看到的他人對這句話的理解:

一思這件事情是不是必須要做;

二思這件事情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

三思現在是不是做這件事的最佳時機。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挺好的。

我最近很喜歡一句話:我們要允許世界上不同觀點的存在,也要允許他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路徑,即使我們不在同一條路上,也不必互掐。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島主歪解:為什麼是“三思”而後行,而不是一思二思四思五思呢

03.

有點扯遠了,我們回到思想和行動這個問題上來,看看書裡是怎麼說的。

書中說:思想導致各種行動,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行為,都不過是思想試圖在可見的形勢下尋求自身的表達而已,因此很顯然,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合意的情境,我們應當首先懷有合適的想法才對。

一旦思想改變,一切外在的物質的境遇都會發生改變。

思想盡管是非物質的,但卻是生命賴以成形的母體。

我看到書中這些話時,覺得好有道理啊。

有什麼樣的思想,決定著你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你做出的行動,影響你的人生。

思想是一種可塑的原材料,你怎麼塑造它,就會得到怎樣的作品。

我萌生了看書的念頭,這個想法,通過我的行動來體現。

我看書的行為,讓我收穫了寫文章的素材。

我寫出了文章,讓我更好的捋清了自己的思緒,行動起來就更有方向。

如此說來,“三思”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行”啊!

我的媽呀,寫到最後,我突然發現,思考和行動就是一對夫妻呀,它倆不能離。

一旦它倆吵架,人們就會六神無主啊。

所以,我們要讓它們在我們的腦袋裡,和諧相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