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在書畫領域,古人將繪畫水平歸納為四類,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

由此,後人將這種等級劃分思想應用到書法領域中。

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評論書法分為三個等級:“神品”、“妙品”、“能品”。卻無具體定義。只是羅列書家人名。

清代包世臣《國朝書品》則言書法有五品:

平和簡淨,遒麗天成,曰神品。
醞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
逐跡窮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曰逸品。
墨守跡象,雅有門庭,曰佳品。


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包世臣

現代學者廖雨天、廖天葉在《明明白白學書法》一書中對四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的觀點是:

能品謂之:形象生動,對客觀事物的形象把握準確,此品可供臨摹學習。
妙品謂之:筆墨精妙,技法嫻熟、是得心應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臨摹學習。
神品謂之:刻畫事物的精神本質達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還可作為範本臨摹學習。
逸品謂之:筆墨技法達到極致而產生的無法之法。即“畫到生時是熟時”的一種境界,是“奇思異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結果,逸品是無法使人楷模的。

在這些評論中皆以神品或逸品為上,是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理解這些學者書家對書法的評價是很困難的。

如何通俗地去理解呢?

書法的這些優劣等級分類是否合理?

現在,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書法分類評價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由於書法風格多種多樣,有些傳統的東西多一點,有些創新的東西多一樣,有的技術含量高,有的思想意境高點,每位書家的優點和對書法藝術看法都不一樣,其水平真的很難評判。但人類對藝術的評價總有水平高低之分,這個矛盾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秦漢時期,書法藝術的自覺還未出現,人們對書法的評價多來自於名氣和地位,還有帝王的喜好,至於水平高低,很難說清楚,書家自己也說的很玄乎。

魏晉以後,書法藝術的自覺性出現後,人們依照先哲(鍾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為標準來評價水平高低,並且可以說出好在哪了,有了等級之分,即誰的好一點,誰的差一點。


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鍾繇賀捷表

但是自隋唐以後,書法風格種類實在太多了,篆隸楷行草五體書家皆有,為了更好的評價書法,唐代書家將繪畫中的四品運用到書法中,於是有了張懷瓘提出“神品”、“妙品”、“能品”之說,而且細分書體之別,對書家的不同書體都有不同的評價。將不同的書家歸入不同的評價體系中,各有各的好。

後代理論家將這種評價不斷髮展,說法不一,分類也不一樣,有四品之分,有五品之分,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可以說,這種分類評價體系更科學,更公平,如果還以二王為最高標準來評價水平高低,那麼對很多書家來說是不公平的。

如何理解張懷瓘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如何理解“神品”、“妙品”、“能品”之說?

我們以現代大數書家認可的學書理論——“技”與“道”為基礎,來闡述這三品的含義。

書法中的“技”就是技能與技巧,即練習的功夫很深,花的時間很長,對於毛筆的把控和對線條、結構的研究很到位、很精準。這類書家有很多,智永、孫過庭、米芾、趙孟頫等人都是如此,當然“技”也是有水平高低的。

書法中的“道”就是作品的意境和風格,即意境高遠,章法佈局妙不可言,風格創新度較高,而不計較單字結構和筆法的精到,一般需要藝術天賦才能做到妙不可言。如蘇軾、黃庭堅、董其昌等人的書法。

於是“神品”、“妙品”、“能品”的定義如下:

神品:“技”與“道”皆高,渾然天成,似有神助,書家往往只有一、兩件作品是神品,屬於超水平發揮,可遇不可求,古代流傳下來的神品是非常少的,如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寒食帖》)、鍾繇楷書、張芝草書等等;


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妙品:“道”高,風格創新度高,書法中有較多自己的東西和自己的理解,意境與章法皆妙不可言,如蘇軾的行書(除寒食帖之外)、董其昌的行書、歐陽詢的行書等等;

能品:“技”高,控筆能力極強,運筆精熟,各種變化技巧爛熟於心,

如智永行楷書、孫過庭草書、米芾行書等等。

另外這三品還有一個共同標準:具有自然書寫性。做作的書法是不被認可的。

三品評價的原則

如果我們以“技”與“道”的理論來區分三品,那麼評價一副書法作品的水平高低要綜合考慮“技”與“道”這兩個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兩者的權重有多少。如下圖所示:


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至於a、b的值是多少,就看時代和個人的看法了。

在漢代,由於人們對書法的藝術性的挖掘還不夠,因此在“技”方面要求更高,a值應該是80或者90。

在宋代,以蘇軾為首的一批書家,提倡“法無定法”,在繪畫方面也提倡神似的文人畫,而不是追求形似的寫實畫。依此理論,對道的要求就要更高些,b值可能是70或80。

在當代,a、b的值就更微妙了,對於國展而言,對與“技”的要求很高,只要“技”足夠好,就能入展,能品居多。

如果“技”的得分較高,且在總分中佔比高,可歸類為能品。

如果“道”的得分較高,且在總分中佔比高,可歸類為妙品。

兩者得分皆高,可歸類為神品。

對於這三品的水平高低,古代書法評價主流是:神品>妙品>能品,即對“道”的要求更高,b值大於a值。因為“道”要求書傢俱有創新能力,需要天賦,可遇不可求,而“技”不需要很好的天賦,付出比別人百倍的努力,就有較大機會獲得成功,這種成功是可以掌控的。


新角度解讀書法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包世臣的五品之說和當代人的四品之說

筆者比較認可張懷瓘的三品之說,用“技”與“道”來解釋基本符合張懷瓘《書斷》中的分類,這樣理解起來也能通俗易懂。

至於包世臣的五品之說和當代人的四品之說都是在張懷灌的三品基礎之上加以細分。

將神品細分為“逸品”和“神品”,就是當代人的四品之說,“逸品”指極簡至妙,境界最高。

再將能品的細分“能品”和“佳品”,就是包世臣的五品之說,“佳品”指技藝一般,但具備雅緻的特點。

這些細緻的分類,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說法,但總體上離不開張懷瓘三品理論的思想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