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三月初三日,踏青日,也称上巳节。这在长安沣河两岸不知什么年代己有的踏青赏花的习俗了,其码诗经已有记载。

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可见晋时这一风俗已由诗经发源地沣河推至全国。

至于为什么又称上巳节?因源于农历三月巳si日,据说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又一说是轩辕黄帝生日。毋庸置疑,反正“三月三”王母生日、轩辕生日,无疑是个吉祥的日子,吉利的日子。

在我国一年中,凡是两个相同的奇数所组成的日子,都是传统节日。比如:正(一)月初一是新年;三月三月上巳节;五月五月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普天同庆。历朝历代也不乏文人们的赞颂。

唐白居易有诗:画堂三月初三日,紫竹窗纱燕拂檐。宋杨万里有诗:行春莫放一月一,修禊仍逢三月三。宋还有陈允平诗曰: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明汤显祖《上巳燕至》诗云:一日憔悴望(xx),不记兰亭三月三。这些也都演化成古时的袯禊。

沣河两岸农村古老的“三月会"来都源于此,各村堡寨三月都有村会、庙会。由三月三日起会,每逢单日必有古会。沣河西高桥古会,又说文昌庙古会,就起于三月十五日,一直会到搭镰割麦,会期一个多月,四、五十天,每日人潮涌涌,熙熙攘攘,大麦上场,方才休会。

有关祓fu禊xi之意,即水边洗除恶疫之气,或指求子等祭祀活动的美好日子,吉祥纳瑞的喜庆日子。后来演化为娱乐节日,游春、赏花、饮酒。成语:曲水流觞shang源于这个节日。这与“曲江流饮”也有关联。

中国式节庆聚会,文人们雅集于水渠边,置觞(角制酒杯)于水面,漂流到谁面前谁喝,王曦之《兰亭序》即是如此盛会的详细记录。我小时就多次观赏过沣河祭灯的活动。

古人认为,三月的雅事,临流而弹,竹涧焚香,登峰远眺,坐看云起,西眺日落,松亭试泉,曲水流觞,烟波钓叟,蓬窗高卧……雅趣横生。

今年的上巳si节恐怕因疫情让病毒毁了,肯定不会有百姓们的雅兴聚会了,也毁掉了文人雅士们的一个有意义的情趣活动。

风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俗活动,在历史的进化中,赋于了不同的内容。沣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承载的这些民俗文化,是有一定至高性、至尊性的,所以在“三月三”日,我还是愿写点文字纪念这个美好的日子,“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作者简介:窦文彬,1947年生于长安区斗门街道,曾任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工委主任,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文史研究员。著有诗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丰镐探宝》《爱我长安》《寻访昆明池》等。

《三月三是源于长安沣河两岸的民俗——踏青日、上巳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